两种术式治疗PDF性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害的效果比较

2018-08-24 07:32陈小光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融合术椎板后路

陈小光

骨质疏松(PDF)性椎体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约40%的PDF性骨折部位为脊椎(集中于胸腰段),因此常伴有脊髓神经损伤[1]。暴力、PDF是本病的常见病因,严重者可引发神经症状,积极有效治疗是确保其良好预后的关键[2]。目前临床对PDF性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害患者的治疗多采取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因手术时间长和手术创伤较大以及并发症多,较难于在临床推广应用[3]。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后路减压开放椎体成形短节段融合术在PDF性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害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4],为进一步比较后路减压椎体成形短节段融合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PDF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笔者开展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86例PDF性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害患者,符合PDF性椎体骨折诊断标准[5];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合并脊髓神经损害;有相关手术治疗适应证。排除标准:有PDF性椎体骨折手术治疗史;有泌尿系统、肺部感染性疾病等;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在充分告知两种术式的利弊情况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A组(n=41)及B组(n=45),A组男、女各 23、18 例,年龄 58~80(70.24±6.32)岁;B 组男、女各 25、20 例,年龄 56~80(71.01±6.05)岁,。 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A组实施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全麻成功后,使患者腰部后伸,取俯卧位,行后正中纵行切口(长度以显露5个棘突以及椎板为准)。待两侧椎板显露后,向两侧拉开骶棘肌,显露拟减压节段的棘突、椎板,切除减压节段的上下段棘突、椎板以及关节突残存肌纤维等,椎板剥离后,纱布填塞止血。

B组实施后路减压椎体成形短节段融合术治疗,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明确骨折节段后,以伤椎为中心,取正中切口,逐层显露,骨膜下剥离椎旁肌;将标志针打入上下节段椎弓根螺钉进针点。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无误后置入椎弓根螺钉,C型臂X线机透视明确螺钉的长度和方向;将螺钉取出后,标记针标记螺钉孔,调制骨水泥装入空心穿刺针,至面团期经预制钉道注入椎体,使骨水泥填充椎体前中2/3钉道;置入相应椎弓根螺钉,对伤椎进行椎板减压,将突入椎管的骨块推向前方。减压完成、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安装预弯连接棒(矫正后凸畸形及恢复前柱高度),透视明确高度恢复满意且畸形纠正后,置入横连,后行关节突间植骨,冲洗创口后,逐层缝合,放置引流管。

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10 d在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X线正侧位片检测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压缩率。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最严重的疼痛=10分,无痛=0分,评分越高表明痛疼程度越严重。采用ODI评分评价患者的伤椎功能,ODI总分45分,分值越高表明伤椎功能越差。术后3个月,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效: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有效: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几乎消失,骶区有部分感觉;显效:损伤平面下肌肉功能受损,肌肉功能和大小便功能良好。统计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术后B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降低较A组明显(P<0.05,表 1)。

2.2 术前术后两组VAS和ODI评分变化 术后两组VAS和ODI评分均降低,且B组较A组更低(P< 0.05,表 2)。

2.3 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3个月,B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A组(P<0.05,表3)。

表3术后两组Frankel分级情况比较[n(%)]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术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表4)。

表4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早期研究表明,PDF性椎体骨折患者可通过休息、戴支具和椎体成形等治疗得以明显缓解,但对于骨折块突入椎管、后凸畸形等所致神经损伤患者,则需行手术治疗[6]。目前临床多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对合并神经损伤的PDF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由于本病患者年龄较大,常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手术耐受力较差,手术后常并发多种并发症[7]。

前路手术过程中创伤大,治疗后脊柱后凸矫治不足,术后存在一系列并发症;常规后路手术因螺钉把持力差,常需长节段进行固定融合,才获得充分稳定性以及矫形能力[8]。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在改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VAS、ODI评分及损害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较A组更具优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证实后路减压椎体成形短节段融合术治疗PDF性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害的临床效果较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更具优势,与文献报道一致[9]。

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会引起严重腰背痛及脊髓神经损伤,临床采取单纯的后路减压术较难使PDF性腰椎骨折复位,纠正脊髓神经受压及脊柱后凸畸形存在一定难度[10]。B组采用后路减压椎体成形短节段融合术,对伤椎前柱进行重建,采用骨水泥强化钉道,增加内固定稳定性,有效提高螺钉抵抗拔出能力和抗疲劳力[11]。B组手术入路方式可简化操作流程,置入穿刺针时不需拆除连接棒,单次注入骨水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确保注入的椎体骨水泥完整性,增加稳定性[12];术中对患者实施后路减压及短节段融合固定,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重建椎体高度,及时矫正后凸畸形,与薛有地等[13]的观点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术中使用骨水泥需避免对周围组织及神经的损害,骨水泥需缓慢加压注入椎体内,密切监测骨水泥注入速度、注入量。

综上所述,后路减压椎体成形短节段融合术治疗PDF性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害患者疗效好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表1术后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表2术前术后两组VAS和ODI评分变化

猜你喜欢
融合术椎板后路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