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
摘要:笔者对当下核心素养教育进行分析并结合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对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的看法.本文简单介绍了如何有效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物理课堂模式,并列举了一堂物理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物理教学 核心素养 教育薄弱地区 高效课堂模式
一、对核心素养的分析
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例如,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这些企业将用人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教育中,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他们称之为“技能”.这些技能不是简单、具体的,而是在21世纪里必需的生存技能,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内容.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从2005年开始,我国台湾地区启动了核心素养研究,确立了专题研究计划――《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简称DeSeCo计划).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是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远超出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在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总框架完成后,如何基于指标体系确定各学段的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特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做好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纵向衔接,就成为核心素养最终落实和培养的重要环节.
二、基于物理教学的学生核心素养分析
新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课程目标中的具体目标(三维目标)深化为“物理核心素养”.
1.物理核心素养的界定.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2.物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1)物理观念: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并且能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图景.例如,物质观——经典: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电子组成的,而且微观物质的运动轨迹可以确定;现代:原子和电子可以进行再分割,微观物质的运动轨迹,比如电子等,不可以准确确定.(2)科学思维: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3)实验探究:原标准中“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重新概括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4)科学态度和责任: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从以上四大类,14条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核心素养的建构,尽管落脚点是学生“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但却是建立在物理学科的基础上或以物理学科为载体来实现的.
三、基于教育薄弱地区学生现状的分析
当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改革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借鉴西方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新成果,突出强调学生为主体的“学生中心论”,并以此来指导中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另一种观点主张遵循教学认识的基本规律,建立多样综合,有主有从的教学策略,尤其要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主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两种观点各有千秋,前一种观点突出学生主体,但容易出现“满堂问”、“满堂动”、“虚假渗透”.笔者以自己身边的课堂为例,在一节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的公开课中,学校给出了一份导学案,里面从第一句话问到最后一句话,包括导、思、议、展、评各个环节都以问题呈现,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这种跳起来摸得着的问题引导确实能起到及时把学生导向兴奋点的积极作用,然而这所学校的生源绝大多数都属于那种缺乏基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笔者暂且称之为真性基础缺陷.这样的学生如果拿到这样一份导学案无疑是一种灾难.而笔者也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课后笔者随机调查了数十名学生,学生说,“我们不知道这节课在干什么”,“做什么的都有”,“我想去试着回答但是真的不知道如何思考”,等等.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笔者想说的是,这种问题引导的方式只适用于具备初步的基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只是由于客观条件(诸如在某个学段贪玩,兴趣点转移,没有进行一些必要的记忆性知识积累)导致的可弥补性知识缺陷的学生.笔者暂且称之为假性基础缺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初等教育没有培养出数学基本逻辑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给高中的学习带来无法弥补的障碍.真、假性基础缺陷的区分非常重要.真性基础缺陷的学生必须要有教师的讲解和科学方法的显化来使他们到达知识自组织的临界区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必要讲授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引导.
四、基于教育薄弱地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物
理教学高效课堂模式
核心素养通过物理课堂为载体体现,这就要求物理课堂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我们应当知道,忽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缺乏完整的知识处理与转化的教学,无论用什么方法,技术和程序,在本质上都是灌输.教学的灵魂是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学校的学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出一种新型的高效课堂模式,包括课堂和课下两个部分:1.旧知回顾.教师深度研究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找到新知和旧知的连接点,课前进行回顾,可以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交流讨论的底气.2.自由独学.在上面环节的支撑下,这一环节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无负担、自由地带着一颗猎奇的心去求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样更有效,更有利于思维的横纵向深入,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内心真实的问题.而只有真实的问题才可能导向学生真实的学习,才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3.师生互动.在学生通过上一个环节的自由独学后,完成了交流主体的认知对等,从而使师生互动环节变得切实可行、真实有效,而不是走形式、哗众取宠,光有热烈的氛围没有真实的学习.笔者认为,在互动环节之前要有旧知回顾和自由独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进入交流前具备相同或者相似的认知背景,达到在学习目标上进入“最近交流区”.只有学生的能力与合作的内容难易度相匹配相适应,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发生,合作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在互动环节,学生应当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俩俩做伴轻言细语地进行交流,声音能让彼此听清即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心式的交流,人往往会默认思维环境处于安全状态,从而进行更有效的思维活动.我们应当知道,有效的讨论和互动一定是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主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抛出主问题,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符合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旨在启发学生产生自己真实的问题,从而让学习真实的发生.4.教师讲授.笔者认为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教学的灵魂是基于科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而这些科学思想方法具有本质的被动性,需要教师的显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一个环节中一定要显化科学方法并做示范操作:(1)板书出科学方法的具体内容,注意事项,适用范围;(2)在具体情境下进行示范性操作.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渗透或者隐化科学方法,这样做引起不了学生的共鸣,很难被学生挖掘出来并内化成完整的知识处理与转化的科学方法.教师讲授时应該显化科学方法,突出显化给予学生转化处理问题的方法并同时兼顾可操作性.5.针对性练习.物理学习离不开练习,但习题的选取要适当.新课时,习题应当突出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不可综合,不可过难,一定要突出此阶段的典型性;复习
时,专题课时习题可进行一定的综合,注重多题同解,一题多解.此环节旨在让学生自主构建并内化刚刚学过的科学方法——完整的知识处理与转化的方法.
五、课堂案例:鲁教版“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一
节教学设计
1.旧知回顾(5分钟):回顾电场的一些基本特点和性质
2.自由独学(5分钟):强调不带问题,不带负担的去看书,去安静的独学.
3.师生互动(10分钟):学生看完后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想知道的东西,一起交流(可以与这节课有关,亦可无关,目的在于养成勇于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教师注意巡回解疑答惑并记录生成的重难点结合预设重难点最终确定有效的重难点.
4.教师讲授(10分钟):回顾电场的一些基本的性质,显化类比法(名称,内容和操作步骤)并示范出根据类比法得出磁场的一些基本特性,可以留出几条特性让学生自己得出,强调科学方法的内化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课堂演示:用粉笔盒中粉笔让学生感性认识磁通量φ.接着从理性分析:A弱磁场中磁通量为36wb垂直通过的面积为2m2;B强磁场中磁通量为16wb垂直通过的面积为0.1m2.
强磁场中磁通量反而比弱磁场中小,打破原平衡引出俩者在比较的时候没有用相同的标准比较进而显化比值定义法(名称,内容和操作步骤)——本质就是在相同的标准下进行比较.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概括出磁感应强度B是本质属性与磁通量和通过的面积无关.
5.针对性练习(10分钟):检测所学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情况,习题的选取一定要适合新课教学又要有典型性.习题目的明确,新课切忌使用高考题和综合题.典型例题和习题主要目的是强化概念和公式的理解,选题一定要恰到好处.
总之,学习各学科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该领域学科专家或前人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内在的专业精神,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未来所要面对的复杂多变的世界,也是学科育人的要义所在,更是物理核心素养的要义所在.最后不到之处,望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郭志安,等,协同学入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3.
[2]邢红军,论教学过程的自组织转变理论[J],课程 教材 教法,2006.26 (11): 27-33.
[3]乔际平等.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