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23 10:11凡继志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奇偶性图象微课

凡继志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过程.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微课已经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整体数量突增,数学语言更加抽象化,思维方式也从初中的经验抽象思维转变为理论抽象思维.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其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练、视频及辅助资源操作便捷、成果简化、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等优势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很强的助力作用.以下是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简要分析,愿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高中数学微课内容设计策略

微课堂一直专注于为学生提供优质课外辅导课程服务,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在微课堂教师的精心辅导下,学生的各科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细节决定结果”,教师在高中数学微课内容设计时要注意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情况结合起来,同时结合教学经验选择微课设计内容和时间.例如,在设计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时,教师要结合高一学生探索欲望强烈、积极活泼、热爱生活等特点,同时结合初中已经学习的函数基础知识等因素,选择设计微课内容.将函数定义制作成动画视频,视频时间控制在7到8分钟,将平面文字通过立体动画生动展现出来,锻让学生运用理论思维方式理解函数概念.微课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学重点内容以精简的动态视频呈现,简明扼要的字幕、生动形象的动画或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手段.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高中数学重点、难点.内容具体、突出重点是微课的主要特征,一个课程就一个具体教学内容,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材的具体内容: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也可能难点突破、或者重点强调、或者学习策略,等等.高中数学是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为了更多了解与高考相关的题型,既要掌握教材知识,又要拓展知识面,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高中数学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整合、突破.微课教学的应用,实现了利用最短教学时间取得最好教学成果的目标.例如,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图象、等比数列、概率与统计等这些知识都是高中数学中让学生最难理解的教学内容,以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问题为例设计3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将重点、难点整理分析.(1)函数奇偶性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2)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若偶函数f(x)在[a,b]上是增函数,且有最大值M,则f(x)在[-a,-b]上是减函数,且有最大值M.若奇函数f(x)在[a,b]上是增函数,且有最大值M,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且有最小值-M.将重点、难点整理后通过简短的微课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2.微课教学促进了学生课后巩固、复习.微课具有成果简化、多样传播、教学内容表达清晰、教学内容容易转化、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等灵活便捷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巩固和复习.

3.微课教学能使教师及时得到教学反馈.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组内“预演”活动,教师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微课教学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比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更具有即时性、针对性.教师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有效促进了教师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应用,微课教学大大提高了高中數学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融洽了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重视微课的应用,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促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奇偶性图象微课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函数的图象、单调性和奇偶性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