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参与。有效学习是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的保障,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是教师打造实效课堂乃至高效课堂的关键。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学习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在传统学习与有效学习的区别中分析总结了有效学习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育;有效教学;学习建议
近年来,中国教育的改革推动语文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教学与学习上的挑战。一方面,在教学上一些教师对语文教材的开发及课堂备课方面不足,一些小学教学采用的仍是传统教材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另一方面,语文的学习内容比较灵活,不固定,部分学生学习会感到吃力,特别是刚刚进入小学,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无法将课堂内容和生活实际衔接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被严重削弱。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一般来讲,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学生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内容也要随着环境不断转变。要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一) 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
充足的教学时间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许多语文课无法保证足够的语文教学时间,这也是课堂低效和无效的原因之一。教师对教学时间设计的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比如一些教师没有考虑一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无论内容的多与少都会用一节课来完成,对于一些内容较多的课程,即便教师可以将其讲完,学生也无法有效地学习、吸收和理解;一些课程目标之间相差较大,学生在对于一些较难的课程表现出消极懈怠,课堂教学出现低迷的状态,课时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但对于一些简单的课程则感到内容简单而分心,错过一些重要的内容。
(二) 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对于学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低,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刚刚接触正式的语文教学,还没有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重视起来,还是抱着玩乐的心态去学习。
二、 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一) 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将自己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可以将自己从实践者向研究者方向转变,在轻松的课堂上多提问,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自己从教案的使用者转变为教育智慧的開启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课程的重点,然后再结合班级情况,进行适当教学。因为大部分学生在以前都没有进过正式的教育学习,教的内容过多,学生会无法有效吸收,事倍功半,这个时候我们要将教学内容从繁变简。比如,在学习《升国旗》这一课中,老师可以带领同学去国旗广场,让他们升一次国旗,为他们讲述中国的历史以及革命先辈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 教师可以用中外文化引导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文化和语言相辅相成,互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源泉;而外国文化,则是对中国文化的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和语言的相关的文化来引导学生,研究相关语言的文化背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语文学习的激情。比如在学习《端午粽》这门课程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屈原的故事》,告诉同学端午节的由来,让同学们了解我国这位伟大的诗人以及中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不仅可以知道端午节的由来,还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和优秀文化。
(三) 借助互联网更新教学方式
进入21世纪,互联网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给知识的更新、获取、传授带来很大的便利。小学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不断创新,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开放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程中,老师可以用多媒体介绍壁虎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以及繁殖方式。告诉同学,壁虎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在传授同学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同学了解一些科学生活知识。
三、 结束语
本篇论文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对小学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受到一些客观条件限制,本篇论文观点必然存在着遗憾和不足,笔者将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深入探究,为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提出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建议。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刘秀云,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倪集办事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