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琦
【设计理念】
“体验”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高频率出现,似一条线索贯穿其中。它要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真实的体验对于写作来讲是最宝贵的源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七》“记一次体验活动”,为老师和学生打开体验教学的大门。所以本次教学将学生大多未曾体验过的活动——信任背摔带入课堂,展开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指导,最终达成习作教学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关于作文教学,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因此激活学生内心的表达欲望也是习作的关键。所以,整个课堂,设计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不断累积情绪、感悟,但只能留在心间,等到不得不说,一吐为快之时才能写下来。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写文章是自我表达的心理需求,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高级方式。
【教学方法】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写作经验和表达积累,写人、写景没有问题,但有条理地写好一次活动,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有一定难度。所以将活动搬进课堂调动学生兴趣,提供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并将活动体验和写作顺序相结合,从画面、文字到口头提醒,将写作方法的指导融于活动过程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明确了写作顺序。
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短时间内不断变化,在活动过程中着重指导观察和体验的多种方法,将活动观察体会和写作方法相结合,利于学生在活动、习作、修改的一系列过程中,学会多种角度观察,多种形式写体验。
当场体验,当堂习作,过程、方法相融,帮助学生写好体验,写好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细节,激活内心感受。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写感受,把自己的体会写具体。
3.学生在亲身的活动体验中享受体验式作文的快乐,乐于将自己个性化的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用心体验,通过不同的方式,写出“我”的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提前几天教学生玩抬轿子的游戏,要求每个人都能正确掌握交叉握手姿势,并要能承重,有责任心。为背摔活动的搭桥人的手势和责任感做好铺垫。
软垫、课桌、椅子等道具,并录制详细的活动规则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比赛情景,揭秘活动主题,听内容体验
(一)创设比赛情景
今天我们来举行一次体验活动的比赛,比赛分两个组。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和写作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接下来的每一个学习环节中来。】
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提醒规则:一不说话;二守规则;三写细致。
【设计意图:前两个法宝“不说话”“守规则”,是为了更好地组织活动,保证安全高效,既不能挤占课堂有限的写作时间,又能让学生静心观察,充分体验,使其体验有深度。第三个法宝“写细致”让学生知道本堂课最终的目的就是写好文章。】
(二)揭示内容
“什么活动呢?”
师板书——信任背摔。
【设计意图:此时体验便已开始,心中的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等情绪都将是学生写作时的“下锅之米”。但不能说出来,只能留在心头。】
二、熟悉活动步骤,铺垫写作顺序,看画面体验
(一)通过直观画面,了解活动规则
视频中分三步详细讲述活动步骤:
第一步:站上桌子,背向人桥。
第二步:交叉双臂,喊“一二三!”
第三步:倒!身体笔直,倒向人桥。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画面加深学生内心的体会。】
(二)通过语言文字,强化活动过程,把握写作顺序
在学生初步认识活动规则的基础上,老师再将活动过程三个步骤在课件上用文字出示,并强调几个注意点:
1. “一二三”口令后,老师喊“倒”才能倒下.
2. 倒下时身体笔直,坐下要扣分。
3. 搭桥的同学接住倒下的同学后只放腿,否则扣分。
【设计意图:从画面到文字,加上老师的语言以再次确保活动的安全性,背摔的同学笔直倒下,搭桥的同学只放腿是最安全的姿势;也再次明确活动步骤与规则;将活动的指导与写作的指导融在一起,为最后整篇习作的写作顺序再次伏笔。】
三、有序组织活动,指导观察想象,亲身体验
(一)活动准备
1. 分組搭桥
单数组迅速上台搭两座人桥。指导动作,确保安全。
2. 背摔准备
随机指定背摔组,学生的心理活动将更为丰富,安静会将这一切感受放大。
(二)活动体验
1. 放大背摔前的心理活动。
此时,老师引导站在桌上准备背摔的学生:
低头看看下面的同学,看看你的脚下,什么感觉?转身看看后面,有什么想法?想在心里,不说出来。
再引导搭桥的学生观察想象:
马上要接第一个同学了,看看他,你有什么想法?你的手,你的脚,都准备好了吗?看看你对面的同学,手怎么握的?表情怎样?此刻你又在想什么?不说出来,留在心里。
【设计意图:这一步骤学生的体验很丰富,为了抓住这些一闪而过的动作、表情和心理,将这一个过程设计为慢镜头,拉长体验的时间,抓过那一个个闪念,加深体验的印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感受,将无意识感觉变成有意识的体验,既是对活动体验的引导,也是对写作方法的指导,更为接下来写第一过程积累丰富的心理活动。】
2. 拉长背摔时的精彩瞬间。
老师喊口令:
“一……”问倒的学生:此刻有什么想法?问接的学生:你们呢?
“二……”马上就要倒了,有没有做好准备?
“三……”双手交叉,摸摸自己的心跳。
“倒!”
【设计意图:学生的预期是很快就能倒下或接住,将这一个瞬间不断拉长,超出预设会让心理活动成倍放大,这为接下来描写这一片段积累大量的素材,更重要的同样也是写作方法的指导,将最刺激的部分放大、放慢,深刻感受才能细致描述。】
3. 学生依次体验。老师相机指导人桥和背摔学生的动作。
遇到身材特别魁梧的学生,可强化体验:看看这位同学,猜猜他有多少斤?你们有没有准备好?
【设计意图:通过隐形的方式暗示学生选择典型更易写得精彩,这是选材的指导。】
四、片段指导,激活记忆,写出感受
(一)激活记忆,回忆体验
活动结束,老师帮助学生回忆三个过程,选择片段:刚才,我们体验了信任背摔这个活动,活动过程中,哪一步你感受最深刻,心里的想法最丰富,就请你选择那一步,把你的想法、感受具体细致地写下来。
课件出示片段开头:
我(他)站在桌子上……
开始喊口令了:“一!”……“二!”……“三!”……
老师喊:“倒!”……
举例指导:
看着站在桌上的同学,你在想什么?你怎样做好准备?你对面的同学又是什么表情?
老师喊“倒!”你做了什么动作?身后有什么感觉?心里在想什么?躺着人桥上,感觉如何?
注意:只写一步,但要把感受写得细致具体。
提醒:刚才活动中有的组已经被扣分了,但只要你写得精彩,都可以一笔勾销。
【设计意图:给学生片段的开头,再次强化整篇文章的结构顺序。老师用提问的方式再次激活学生记忆,将活动中的体验再次呈现。同时只写一个步骤,是要求学生将自己最深的体验写具体写细致,不要一带而过。这一过程,依然不要学生交流,以免破坏学生的独特体验。而是让他们回到记忆中,在最真实的亲身体验中写出最丰富的个性化感受。】
(二)学生习作,相机指导
此时,学生的内心被激活,心中万般感受已是不吐不快。只需随机指点一二,并不断鼓励,不断注入强心剂,保持学生写作热情。
五、指导修改,多种方式,表达感受。
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找出三个典型片段,最好恰能合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用投影的方式指导修改。
(一)点评片段
写活动过程就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感受写细致了,文章也就写好了。要写好感受,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体会表达:有的直接写所见所闻所想,可以写写你观察感受到的细节:如同学的动作、表情,自己的心跳、情绪等;也可以描述想象画面,如:想象身后是什么?万一没接住是怎样的画面?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感受还会不断发生变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
一边指导点评,一边板书方法。
(二)修改提升
如果你只用到了一两种方式,能不能再多加几个角度?借鉴了别人的好方法,你一定能将自己的文章改得更精彩。请用修改符號来补充完善你写的片段。
(三)交流完善
交流修改后的片段,表扬进步。再请学生用所学方法写好其他两个环节,加上开头。
【设计意图:在指导过程中,有些学生已经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但未必知道好在哪儿。通过指明方法,将学生不自觉的表达变成有意识的欣赏,培养学生赏析优秀文章的能力,是对能力强的学生的提升。以几个片段为例,找出其中多种写好感受的表达方式,看看别的同学是怎样写的,能够直观地指导作文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其更快掌握习作方法,修改自己的文章。】
六、自然结尾,升华感悟,体会信任
提问那些文中写得十分害怕紧张最后又成功完成背摔的学生:既然内心如此担心害怕,为何最后还是倒了下去?
揭示文章中心:信任。
请学生加上结尾,完成整篇习作。并以学生的精彩结尾作为本次教学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