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作文”源于真实的儿童生活

2018-08-23 10:12罗昆霞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感言作文生活

罗昆霞

一、“真作文”研究的主要缘由

“真作文”的提出源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教育理论的考究。对教育理论的考究旨在正本清源,弄清作文与生活的本质关系,纠正实际作文教学中的种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给作文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设计思路。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的学生陶行知先生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并指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早先听过一位专家的一场学术报告,其中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将作文教学嫁接在生活的树桩上”,这些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描述各有侧重,但共同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即:

教育即生活

作文是教育(的一种具体形态)

作文是生活(的一种具体形态)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是:作文是生活的一种具体形态。那么作文这种具体形态的生活与普遍意义(或其他形态)的生活是什么关系呢?写计划是为了工作学习成效;写建议是为了改善工作学习;写总结是为了明确经验教训;文学创作是为了丰富文化生活,写发言稿、方案、评语、信函、合同、诉状等莫不如此,都是为了生活的某种需要,如果没有这些需要,这些写作大抵是不会发生的,这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那就是:写作为生活服务。现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看看经常发生在我们课堂上的情节:

老师:明天去春游......

学生:(欢呼)耶!

老师:回来后写一篇作文......

学生:(沮丧)唉!

如果不是因为这篇作文,这次春游也许不会发生,我们常常这样颠倒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二)对名家研究的思索。学习思索作文教育教学名家的研究实践,是为了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分享他们的智慧,避免在自己的实践研究中走弯路,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研究奠定基础。下面罗列几位名家的研究:

王旭明先生提出的“真语文”,强调学生要“讲真话,真讲话;写真文,真写 文;诉真情,真诉情;学真语文,真学语文”。这“真”之说不仅直指语文教育积弊,也为作文教学设定了品质目标。

张祖庆老师的“真写作”强调任务驱动,如自编作文报、网络秀风采、写信、写日记、写演讲稿等,这样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有借鉴价值的操作方法。

谈永康老师的“真作文”强调“习作内容要真实,习作过程要完整”;要求“怀有真情感,养成真行为,写出真作文”;建构了“活动——交流”的作文教学模式。

张化万老师的“新体系作文”,提出作者与写作对象交流,强调创设真实的交流语境。创建了作文的新体系。

以上研究,凝结着诸位名家的智慧和心血,在全国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领域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在作文目标、方法、模式、体系各层面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资源,推动了作文教学教研的繁荣发展,为进一步的作文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可谓功不可没,善莫大焉!

同时,名家的研究也为后续的研究留下了空间。比如我们如何达到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路径在哪里?再比如拟定的“任务”、设计的“活动”、创设的“语境”,并不是原生的生活,而是加工的、虚拟的、设计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为作文服务的,如果没有这些作文训练的目的,这些“生活”可能也不会存在。怎样将作文教学与原生的、原本的、原貌的真实生活结合起来,是我们“真作文”实践研究的方向。

(三)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在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大家愈来愈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的各种展示观摩、研讨交流活动相继推出,透过这些活动,可以看出作文教学研究的两大趋势:一是很多教师并不满足于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内容和训练次数,而是积极地创造性地自行研制、设计作文教学内容、作文教学方法来落实作文训练。二是很多教师都把视角投射到现实生活之中,让作文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打造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课例,这为我们开展“真作文”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证明了“真作文”研究的可行性。现列举几例:

武汉小学王桢老师的《学写获奖感言》一课。此课将班队活动延伸进作文教学,并与作文教学无缝对接。授课所在班级在一周前布置了评选班级达人的工作,评选多达十个单项,涉及全班每一个人。且一周后还要进行班级达人的评选颁奖典礼活动,获奖者要在颁奖现场发表获奖感言。这节课就是为颁奖活动做准备,写获奖感言。任务很清楚,是班级活动的需要。这次习作成为这个班级活动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学生跃跃欲试。老师引用《人民日报》文章——《明星获奖感言应该说什么》,告诉学生:获奖感言不能泛泛而谈,要发自肺腑,打动人心。主要说感受、感谢、感悟,并从“感”字字形强调“感言都要从心底发出”。接着老师分别出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获奖感言(节选)、TED大会年度大奖获得者法国街头艺术家JR的获奖感言、金鸡奖最佳男演员李雪健的获奖感言,让学生感受获奖感言的主要形态和不同风格。因为是学习生活的现实需要,又有明星获奖感言的示范引领,学生练习有热情有方法,效果非常理想。最后老师告诉学生:生活中还有活动感言、学习感言、竞选感言、毕业感言、就职感言等等,意在举一反三。

武汉大学附属小学董尚元老师作文课,题目是《我家还缺啥》。教学以真实存在的武汉大学电视台“说说心里话”栏目组《我家还缺啥》主题节目切入,引导学生思考:“我家还缺啥?”问题抛出后,学生沉默片刻,纷纷举手发言:缺钱、缺电脑、缺一次全家旅行、缺伙伴、缺诚信、缺欢乐、缺朋友、缺陪伴、缺父爱、缺奶奶、缺温馨、缺自由、缺和谐、缺姥姥……有物质的,有精神的,各种各样,不一而足。人们生活追求的永不满足和现实生活不尽如人意之间的矛盾,让人有话可说,学生有感而发、真实可信。老师继而引导:为什么会缺少它呢?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受它的缺少呢?……学生很快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一个同学写道,因工作压力大,爸爸妈妈经常吵架,一家三口经常拉着苦瓜脸。他渴望家庭和谐温馨。他描写吵架的语言非常生活化,有很强的真实感,老师建议他将这篇习作给爸爸妈妈看一看。还有一个孩子写道,有一次放学回家,看见一个同学坐在她姥姥的车上,不知什么原因跟姥姥吵了起来,驀然感觉自己缺少一个慈爱的姥姥,她很羡慕那个同学,因为她姥姥已经去世了。她非常希望姥姥还在,甚至希望姥姥能再和自己吵吵架。许多孩子在交流时眼含泪花、声音哽咽。这样的真情表达不正是我们追求的吗?最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的视野,追问:咱班还缺啥?咱校还缺啥?社区还缺啥?武汉还缺啥?中国还缺啥?世界还缺啥?视野越来越宽,完全可以打造一个“缺啥”系列,但始终没有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

武汉育才二小雷春老师的一个作文课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开课伊始,教师将当地的一份晨报头版展开,并大声朗读了头条的题目——《现在的孩子不会表扬爸爸妈妈》。然后教师将正文也朗读了出来,其大意是说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之心,亦不会表达感恩之情。读完之后,教师引导道:“文章中所说的‘现在的孩子当然也包括在座的你们,你们有感恩之心吗?你们会表扬爸爸妈妈吗?”教师这番话的主要目的,并非要得出“现在的孩子是否会表扬爸爸妈妈”的答案,其激发学生为自己正名的用意显而易见。果然学生的回答异常整齐响亮“有!”“会!”教师进一步激将:“有没有,会不会,口说无凭,我们用我们的笔有根有据、有理有情地来表扬一下养育我们的爸爸妈妈……”学生很快就进入积极的写作状态,全然没有那种唉声叹气、执笔望天的无奈和倦怠。究其原因,其一是没有学生会轻易认输,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好胜就会努力证明、努力争胜;其二是给学生提供的对手够级别,是报纸、是记者。他们是在与大人平等讨论问题,与老记们“较劲”让学生很兴奋;其三是更重要的原因,讨论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话题,是重要的热点问题,是严肃的焦点问题。这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课后执教教师将学生作文寄到当事报社,形成持续的积极呼应和互动。

上述学习与实践是我们开展“真作文”研究的主要原因。“真作文”的提法并不是我们独创(谈永康老师更早提出“真作文”),但我们通过它要表达的作文教学思想却与其他研究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上讲,它强调作文为生活服务。在作文实践过程中,始终把生活的需要挺在前头;要把对生活积极干预和影响作为对作文评价的重要标准。

其次,从作文联系生活的方式上讲,它不是生活模拟,也不是沙盘推演,甚至不是实战演习,而是实战,它直接作用于真实的现实生活。

第三,从作文内容上讲,它以写真事为主,这里的真事主要指实际的生活现象、生活事件。这种生活现象和事件应是原貌的,而非改造加工的,是那些将要发生的、刚发生的或正在进行的、以及刚结束还保持热度的事件。

“真作文”不考虑作文能力表达技法的学习吗?不是的!

巴金先生说:习作是无技巧地记录生活。

杨再隋教授说:学生没有感觉他在写作文,其实他正在写作文,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感觉啊!

周一贯教授说:作文教学不能没有写作技法的教学,但不能把技法放在第一位。

吴立岗教授说:让作文成为学生交流表达的内在需要。

巴金先生和各位教授的言论表述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没有认为写作技法是作文教学第一位的。

“真作文”强调把生活的需要挺在前头,但不排除技法的学习。那么怎么实现学习写作技法、提高表达能力的要求呢?这就如同医生行医,医生行医的目的是什么?救死扶伤吧!没见过哪个医生哪家医院说是为了“提高医术”吧!但是临床多了,救死扶伤多了,你的医术不也会提高吗?你用你的笔参与服务生活多了,你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样会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提炼是不可少的,医生应该思考:为什么能医好病人的病;作者应该思考:为什么能对生活有那样的影响。答案的累积就是经验,就是方法,就是能力,这也部分契合管建刚老师“作后指导”的理念。

总之,“真作文”要反映真实的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真实地介入生活,真實地干预生活,真实地改善生活。它要连接生活,记录生活,评价生活,引导生活,设计生活,延续生活,优化生活,成就精彩的生活。

二、“真作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激发学生作文动机。动机之于效果是很重要的,一般说来,动机强就会投入大,投入越大效果越显著,这里的投入主要指热情和积极性。语文课标中着重强调“乐于表达”,就是这个道理。“真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解决不想写的问题吗?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是可以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成功者。

马斯洛需求理论表明: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高层次的需要。

黑格尔说过:一个孩子向水里扔了一块石头,看见一个个的水圈儿很高兴,因为那水圈儿是他的作品,那作品是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一样都有这样的心理需求,他们甚至比成人更渴望被认可、被赏识、被需要,更有参与欲望和表现欲望,更有急于证明自己的冲动。因为“真作文”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从生活中来,特别强调作用于生活,这让学生真切地看到自己的作文作用于相关生活产生的实实在在的影响,哪怕有时这种影响微不足道,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成功感,以及被需要、被认可的满足感。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学生给校长、给市长、给政府、给报社写信,得到回复或回应,学生都会非常的激动,非常有成就感,这会激发出他们更高的用写作干预生活的积极性。这比那些写完后连个泡泡都没有就销声于练习本的作文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感受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二)丰富学生作文内容。学生作文的一大困境是作文内容问题,很多同学总觉得搜肠刮肚没东西可写。那是因为师生都把目光局限在书本,局限在课堂,依靠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去写作。“真作文”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解决学生没啥写的问题吗?“真作文”倡导把眼光投射到窗外的大千世界中,投射到芸芸众生及日新月异的生活中。因为那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计其数的千姿百态的人间悲喜剧,它有着无数可以与作文嫁接的生活“树桩”,有着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生活是作文素材的巨大宝库,套用一句名言: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没有扭过头来,睁开眼睛。当我们把目光投射到现实生活时,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就不是个问题。要提醒的是,面对生活的海量信息,我们要警惕患上“选择障碍症”,要逐步提高独立选材的能力。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是丰富作文内容的两大法宝。

(三)提升学生作文品质。作文品质的评价有多个维度,从形而上的层面看,最重要的标准是“真善美”。这其中又以“真”最为重要,因为没有“真”,“善”就可能是“伪善”,“美”就可能是“假美”。这也是“真”成为人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的原因。“真作文”能够提升学生作文的这种品质吗?首先我们希望是这样。我们认为,那些游离于生活之外的作文,人们辨别它是真是假的兴趣会有多高呢?人们会说,一篇作文,真假有什么关系?而“真作文”要干预生活,要作用于生活,那就大不一样了。试问,你的班委竞选演说稿运用了许多虚假信息,你的竞争对手会不较真儿吗?你的国旗下讲话演讲稿许多信息错误,你能通过老师的审读和同学们的评选吗?人们可能会因为你的虚假错误信息而连同你真实的内容、合理的建议一起否决。生活会经常上演现实版的《狼来了》的寓言,生活的法则、社会的法则会教育并帮助学生树立“文责自负”的意识,会倒逼学生讲真话,从而提升学生作文的品质。

三、“真作文”研究涉及的领域

学生的生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他们作文的视角就要投射到这三个方面,他们的笔触也就要涉猎这三个方面,即自主学习生活、参与家庭生活、呼应社会生活。

(一)自主学习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生活是学生的主要生活,“真作文”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我的学习我做主”的思想和行动,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树目标、定规划、去努力、去负责。这里的“自主”包含自主制定“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更是指为提高学习品质,优化学习生活所做的一切努力。它有着很多形式,如学习计划、反思总结、评价分析、表扬检讨;活动方案、推荐自荐、演说讲稿;经验传播、经历分享、感情交流……学习生活中能供作文去“自主”的内容很多,比如国旗下的讲话,很多的讲话是在网上搜集的,且是老师搜集。为什么不能采取在学生中征集的方式进行,将国旗下讲话的现实需要作为驱动进行作文,并由学生评价推选,谁的作文入选,就由谁去讲话,这是多大的荣耀,多大的鼓励啊!优秀的讲话稿还可集结成书。再如前面为作文而春游的例子,可以改造运用:集体要组织春游了,让学生以书面形式推荐一个春游的好去处,要求描述其景色及游览项目,并制定游览计划,说明费用及注意事项等,同学们从景色描绘、游览项目说明、计划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的推介可以说是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如果几方面都不错,我们的学校或班级为什么不能据此落实春游活动?如此,就是让作文为春游服务了,就摆正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了。

(二)参与家庭生活。儿童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成员,过去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权益得不到根本的保护,在家庭生活中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发言权。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儿童的地位和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参政议政”,成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真作文”要体现他们的这些权益,保护他们的这些权益,运用他们的这些权益。家庭生活既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琐事,也包括家具、电器、服装、文体用具等基础建设,还包括居住环境、理财投资、人文建设等“大政方针”。董老师的《我家还缺啥》就体现了对家庭生活的多方面的参与,那些作文反馈到学生父母那里,是一定会收到干预之效果的。家长真会重视孩子的意见吗?我们的判断是:会的!社会进步带来的一个趋势是孩子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另一个趋势是家庭对教育的重视;这种重视一方面体现在财和物的投入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受教育者的尊重上。有一些家庭重大决策,家长甚至会把第一意见征询人确定为孩子,比如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之后,要不要生二胎的问题,许多家长都会征询孩子的意见,而且孩子的意见往往决定了这个问题的走向。当然这个话题是跨界的,它既是家庭生活话题,也是社會生活话题。

(三)呼应社会生活。儿童虽然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央,但他们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距并不遥远,由于资讯的发达,可以说他们与社会生活几乎是面对面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迟早要步入社会,现在的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步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改造社会。因此,当今儿童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经常抬起头来,把目光从书本移向大千世界、社会生活,并与之形成呼应。呼应社会生活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报道再现,也可以是意见建议,还可以是赞扬倡导、抨击批判,甚至可以是辩论求真等等。上述雷春老师的作文课例就是典型的辩论求真——现在的孩子是否会表扬爸爸妈妈。孩子用作文表扬爸爸妈妈的事实回应了报纸刊文,说明记者的观点多少有些武断。呼应社会生活的作文要明确阅读的对象,作文完成后要与阅读对象形成真实的交流,以实现对生活的真正呼应。

提出并开展“真作文”的研究,并不是要否定其他作文实践及研究,各种研究和实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真作文”研究企望以“生活即教育”为理论依据,强调“作文为生活服务”,以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为目的,丰富学生作文学习之路径,让“真作文”与专项作文教学、“读中学写”共同组成作文学习的三大“主干道”,让作文教学向着写真、求善、尚美的方向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感言作文生活
“谁也比不上我聪明!”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学员感言
《上海工艺美术》杂志100期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