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8-08-21 10:36董俊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创业提升培养

董俊

摘 要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沦为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而社会上整体对于就业岗位供给数量却增长缓慢,因此大学生对于就业方面的压力逐年增加,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成为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不仅需要高校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而且需要政府、公司、企业等的支持和配合。对于衡阳高校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就业市场的局限性,创业逐渐成为了衡阳高校学子的一个良好选择,创业意识也成为了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创业 意识 培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213

一、衡阳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

创业意识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决定是否创业之时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意识倾向,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的动力、目的、梦想、目标等方面。思想决定行动,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创业的意识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创业的课程、创业的经验、主动积极的寻求一切有利于创业的因素。因而,高校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成为帮助大学生由“被动创业”向“主动创业”转变的关键。为了进一步的了解衡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我们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调查研究活动,主要包括发放调查问卷和人物访谈活动。本次调研活动共发了150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包括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南华大学以及湖南高铁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人物访谈活动主要是对创业的大学生、拟创业的大学生、刚入学的大学生以及创业老师进行一个深度的采访,采访的内容均是我们经过细致、深入的研究所提炼出来的相关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

(一) 大多数学生缺乏创业意识

根据我们回收的调查问卷,我们分析发现,衡阳的大学生大部分表示读大学只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今后不会考虑创业,这类学生主要占了62.33%,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创业意识不高。在问到是什么因素阻碍你创业的时候,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风险和资金。而关于创业哪方面是最吸引你的,大部分选择的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说明衡阳的大学生大部分都能认识到创业的价值,但是最后没有选择创业主要是基于风险和资金的压力。在关于你最想获得什么样的创业的帮助时,大约有26%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创业风险的规避,25.33%的大学生选择的是资金的支持,24.1%的大学生选择的是高校提供实用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大约23.5%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创业经验的介绍,大约17.11%的大学生还选择了父母的支持与理解等。由此可知,衡阳高校的大学生对于创业还是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基于创业风险和资金的压力,加上自身经验不足,导致没有走创业的这条路。

(二)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普遍低于男生

在这次的调查问卷中,我们都是采用实名的,并且特地设置了性别这一选项,目的是为了分析男女在创业意识方面是否会有差异。经过比对,我们发现衡阳高校的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低于男生,在关于你是否想过创业这一问题上,近80%的女大学生选择不会创业。在后期的人物访谈活动中,我们针对这个问题特地采访了一部分女生。大部分的女生认为,毕了业后只想找个好工作,不想折腾那么多。也有女生认为创业风险太多,怕自己扛不住压力,会把资本全部搭进去。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去采访了创新创业导师。创业导师认为创业是一个风险比较大的行为,从男生与女生的性格来说的话,男生会更占优势一些。在就业选择方面,女生会更加偏向稳定、体制内的工作。由此可知,基于性格以及就业去向方面的差异,女大学生创业的意识普遍比男生低。

(三)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实践

创业与社会实践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佐证了这一点。许多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不安分”的活跃分子,做过许多創业尝试也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这些活动能够开拓大学生的视野,积累一些社会资源,了解一些创业流程,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活动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调查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参加创业实践。在本次调查问卷中,被调查的学生中,大约64.51%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做过发传单的兼职,近31%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做过家教的兼职,近36%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去做过服务员的兼职,近45%的学生在寒暑假打过暑假工或是做过培训机构的老师,只有近19.5%的学生从事过自主经营或是合伙经营的经历,主要的经营模式是在学校周边开奶茶店或是小吃店。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社会兼职,而进行有目的的创业活动还是比较少。而且,衡阳高校的大学生所进行的创业活动也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在高校周边开一家小店,除此之外的创业活动几乎没有。

(四)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创业帮助有待提高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高校采取了众多的创业措施。针对学校提供的创业措施,我们也专门做了相应的调查,约56.67%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创新创业没有新意,过于理论,不能给创业人员带来更大的帮助;近47.7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创业导师,不能真正的去引导学生创业;大约61%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创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关于你对高校创业方面的建议时,大部分的学生填的是希望创新创业课能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要落入俗套,还有学生建议高校能够更加重视创业园的建设,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创业园,以及有学生建议是否能够请相关的创业成功人士回母校开展讲座,向师弟师妹传递更多的创业经验。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原因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与研究,本文认为影响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于创业存在比较大的认识误区,而这些认识误区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在问到父母对于创业的想法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是不是很同意。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衡阳地区的很多家长都是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在他们的观念里,大学生毕业后到行政机关或是事业单位工作就是成功的表现。而大学生创业这一行为在他们看来就是不理智的表现,甚至有些家长会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一种找不到工作之后的不得已行为。这些认识方面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二)学校因素

学校方面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专业的创业导师。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很多教育人员并没有相关的经验。加上,很多创业导师都是就业专干或是专业任课老师兼任,不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第二,缺乏创业心理方面的引导。创业是一个艰辛而又困难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受挫更是家常便饭,这就需要我们高校能够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情绪疏导和心理方面的引导,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第三,学生创业实践少。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兼职,创业方面的社会实践更是寥寥无几。创业是一项高风险活动,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在创业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难题。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创业的过程,在解决这些情况和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创业意识的形成过程和创业能力的锻炼过程。

(三)社会因素

虽然近几年高校掀起了一阵一阵的创业浪潮,但是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制度与措施仍有待完善,而这些恰恰会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对于大学生来说,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问题。据调查,衡阳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一般是来自于家庭的资助或是自己兼职所得。由于经费有限,一般只能选择在地理位置差一点或是成本较低的项目。而对于家庭差一点的贫困大学生而言,创业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缺乏扼杀了许多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意识。

三、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对策

(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自我教育

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識的自我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转变就业观念。近十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具体情况如表1。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普及,今后简单、重复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更是反映了今后大学生就业难。因而,高校大学生更应看清形势的转变,从被动地接受职业变成主动的职业发展,把自主创业作为就业的重要途径。二要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增强自觉性。在创业教育中,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这些能力的塑造不仅能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打破以往的思想禁锢,有利于大学生在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三是要主动向社会实践学习。大学阶段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理论学习,更需要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在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可以从教材、师资队伍、培养模式这几个方面考虑。纵观目前衡阳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课,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的学生并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材。教材对于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创新创业课的教材是最低的底线。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认为应该培养一批专业的创业导师。在创业导师的选拔上,应该选择一批具有创业经验的老师或是年轻有活力的老师。高校也可以从企业、社会、政府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等担任兼职教师,讲授部分创业课程或创业案例。第二,要加大对学生创业受挫心理的引导。高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中心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或是通过学院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论坛等方式,帮助创业学生正确对待创业的成功与失败。第三,高校要提供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与平台。在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高校设立了创业园。创业园是帮助高校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方式,高校可以多建立类似创业园或是产业孵化园的形式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平台。

(三)优化创业环境 ,搭建良好平台

通过对衡阳众多高校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创业的重要因素是资金。在衡阳地区,能够提供资金供大学生创业的家庭并不多,大部分创业大学生的资金来源都是来自于兼职所得。鼓励高校大学生创业除了自身与高校的努力外,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创业环境。优化的创业环境是构筑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前提,它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创业难题,为正在创业和即将创业的大学生匡正创业意识和稳定创业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航向。政府及相应的部门应当为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提供融资、税收、技术、场地、项目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为大学生的梦想助力,为他们提供更完善的创业环境。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提供创业方面的培训,帮助大学生获取更多的创业知识,更快、更好的适应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若干政策实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

[2]彭刚.创业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李运华、许文兵.广东省“211”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教育调研.航海教育研究.2012(2).

[4]徐小洲、梅伟惠.创业教育的观念变革与战略选择.教育研究.2015.

[5]周斌.区域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

[6]邹华、叶建国.浅析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9).

[7]徐小洲、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教育发展研究.2010.

猜你喜欢
创业提升培养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