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玲玮
摘 要 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当前的媒体融合,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崭新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流动迅速的环境中,科普期刊面临着愈加激烈的生存竞争。面对内忧外患,科普期刊应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除了期待国家层面对大众意识的提高以外,更应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努力在全新的发展环境下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转变观念,实现转型要求。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科普期刊;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6-0176-02
当前,中国的传媒处在全媒体发展的崭新时代中,传统媒体不得不面对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生存环境。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在较长跨度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其反映社会变迁的信息承载功能僅次于书籍而强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但期刊的时效性、信息量和覆盖面与新媒体相比却远弱之,而在中国的各类期刊中又以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期刊尤甚。
由于国内科普期刊定位不够科学、读者科学素养不高、市场转型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转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现今我国科普期刊的发展可以说是步履维艰,盛极一时的老牌科普期刊已风光不再,新生的科普期刊也多是昙花一现。因此,中国的科普期刊亟待在全媒体时代下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之道。
1 中国科普期刊的概况
中国的科普期刊,内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45:
一类是综合类,主要包含百科和自然科学两大类。百科类有《百科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新知客》等,常见刊物的不超过20种;自然科学的代表刊物有《科学大众》《大自然》《科学画报》等,常见的约有30余种。
二类是专科类,包含有专业技术和基础科学两类。专业技术类有《电脑爱好者》《家庭医生》《兵器知识》等。基础科学类有《中国国家地理》《石油知识》《天文爱好者》等;这一大类仍有百种以上,占据了国内科普期刊的大部分市场。
除了以上两大类期刊外,还有一类以科幻题材为主的刊物,比较著名的有《科幻大王》、《科幻世界》、《世界科幻博览》等,但业界对于科幻类究竟是否属于科普期刊尚有争议。
据统计,我国现有科技期刊4 800余种,科普期刊约占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9%。这些科普期刊基本涵盖了我国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各专业门类的内容,从数学、物理到天文、地理,从农林、医药到军事、武器,从食品、汽车到电脑、网络,无一不全。
2 中国科普期刊的现状分析
2.1 中国科普期刊所遭遇的困境
21世纪开创了媒体发展的新时代,然而国内许多科普期刊却没能跟上传媒市场前进的步伐,发行量一降再降。尽管随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应该更加迫切地需要掌握科学知识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但目前国内科普期刊市场却与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由于市场分化重组,许多盛极一时的老牌科普期刊已风光不再。月发行量曾达170万册的《科学画报》,现今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月发行量还不足10万,而这类刊物的处境则代表了当下大部分综合性自然科学类科普期刊的现状。
虽说我国期刊市场每年都会涌现出新面孔,但科普类的却很少,并且最后往往都会面临改换内容或停刊的窘境。以《图形科普》为例,其坎坷的一生在我国科普期刊中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性。这本由中国科协主管的科普期刊创办于1996年,共出版过94期,2003年改换刊名为《科学探索》。在这8年的时间中,它曾借用《Discovery》之名进行多次改版,还搞过几次大规模宣传,甚至还有免费送刊进学校,但仍旧无法维持经营[1]46。
面对科普期刊行业的出现的困境,各刊社也开始寻求转型突破,力图通过多方面的改革达以到重新振作的目标,具体体现在刊物上就是各种形式的改版。总体而言,大致有改换彩版印刷和寻求版权合作两种方法。而在这两种形式之外,还有一些期刊更是对内容进行了彻底的颠覆,甚至完全放弃了科普的内容。
2.2 中国科普期刊面临困境的原因
为了摆脱困境,国内科普期刊各显神通,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但是结果大都令人失望。科普期刊在整体上始终没能摆脱“贫困”的命运。究其原因,既有网络媒体分割传统媒体市场、社会整体科普意识不强、传播的窄众化导致读者群体分化等外部因素,当然也有科普期刊缺乏细致的读者心理研究、科普期刊缺乏结构合理的作者队伍、科普期刊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等内部缺陷等因素造成。
3 中国科普期刊的发展之道
21世纪的传媒业既充斥着变数,也充满了希望。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传统媒体将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生存竞争,就目前国内科普类期刊的整体情况而言,其生存空间的步步萎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而,中国的科普期刊亟待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之道。这不仅需要科普期刊全行业的自我反省与改进,还需要传播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3.1 适应形势,多媒体经营
“科普期刊应该打破传统的小作坊式的操作模式,走入到现代媒体的大市场中,敏锐地抓住各种契机,与可以利用的各媒体相互协作,‘借船出海,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2]。
当下,科普期刊的表现形式不应再局限于单一的印刷出版物上,而是要通过光盘版、网络版以及多媒体电子刊物等形式不断丰富科普期刊的传播形式,以不断提高其市场生存能力。
3.2 规避竞争,明确定位
就我国目前期刊的发展状况而言,有些期刊不是考虑如何进行市场的培育,而是竞相争夺已有的一块“蛋糕”。例如目前地理类刊物中,《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文明》等多种定位非常接近的刊物层出不穷,普遍呈现出同质化的倾向。
科普期刊想要走出困境,必须培育起自己的市场,如此一来,刊社就必须详细调查市场中同类期刊的内容、发行、广告等,并着重对其中的成功案例进行市场分析。只有先详细地对市场进行了了解和分析,才能为具体制定运作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3.3 更新观念,市场化生存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科普期刊这个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事业单位的产物,不论其主观上是否愿意,被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己成客观定局。科普期刊只有通过不断竞争和市场优化的重新洗牌,才能不断提升整个领域的市场竞争力,走出“寒冷的冬季”。
时尚类期刊的市场化经营为科普期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无论是资金运作、企业管理,还是广告投放、出版发行,《瑞丽》《昕薇》等一系列时尚刊物的市场化步伐都走在其他类型刊物的前面。
3.4 积极探索,规模化发展
期刊经营规模化是如今媒体市场的大势所趋。国外许多期刊都是以规模化经营取胜的,它们一是形成同类期刊的专业化经营,二是形成以一种或数种品牌期刊带动系列、多种类期刊的综合性经营[3]。
目前我国科普。期刊大多存在布局分散、内容重复、力量薄弱、缺乏创新等通病,难以形成竞争力,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传统的运作方式已经越来越无利可图,尤其是在发行、广告、宣传、管理等各环节成本在不断增加而自身能够注入的资金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
3.5 打造精品,品牌化作战
科普期刊如今正面临着市场细分和读者阅读多元化所带来的挑战,若想在国内期刊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实施品牌化战略。品牌化要求刊社无论是面向中高产阶级的高端期刊还是面向一般读者的大众期刊,在编辑制作、出版发行等每一个环节上都必须要强化精品意识,不可以粗制滥造。
在如今读者阅读欣赏水平逐步提高的环境下,高标准严要求地将科普期刊的一切活动归入品牌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有利于为其市场竞争不断积蓄力量。
3.6 开拓渠道,多元化发行
目前,国内大部分期刊采取的发行方式仍旧是邮局发行为主,民营二渠道发行为辅,间或有实力比较雄厚的刊社自办发行,但是发行效果远远达不到国际水平。实现发行方式的多元化对于科普期刊走出困境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发行,就是一种比较可行也相对简便快捷的方式。
4 结论
进入崭新的全媒体时代,中国科普期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阻力,国内科普期刊应该积极寻找可行的出路。除了期待国家加快提高公众科普素养外,更应剖析自身寻找解决途径:一是适应当下形势,多媒体联动合作;二是规避无谓竞争,找準整体定位;三是更新陈旧观念,进行市场转型;四是积极探索市场,实行规模经营;五是打造期刊精品,树立品牌意识;六是开拓全新渠道,力求多元发行。
针对各种内外困境,积极在全媒体时代下实现转型发展,我国的科普期刊终会走出低谷,步入向上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亦军.迷茫中的中国科普期刊[J].今传媒,2006(10):45-47.
[2]向淑君.大媒体时代:科普期刊如何生存[J].中国出版,2005(3):36-38.
[3]霍键.当代科普期刊的困境与出路[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