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益
摘 要: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能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心理法律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文章结合生活与课本的内容,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展开分析,以期为后期的政治教学作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问题分析;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生活中切身体会的案例,使得学生有兴趣去学习理解,促进学生对道德品质与法律的了解与认知,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的学习产生好奇心,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及时创设出有趣的问题情境,也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意识与法律意识认知,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境界。道德的范围很广,其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劳动等,做到基本规范,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明礼诚信、文明礼貌。道德涉及生活的每个区域,作为国家公民,应当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但时代变化,当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社会中是非、善恶界限却混淆在一起,例如坐公交车时,明明有明文表明老弱病孕专座,却往往有年轻人见老人在把着扶手险些摔倒时依然视而不见,装作看书或打电话。这种不道德行为屡屡发生,学生有时下意识地去学习,会导致道德观念淡化。道德又分公德与私德,比如,公德是指爱护公务,保护环境等,私德是指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公德是有义务和责任去完成,而私德却要有自主性,但公德和私德却又是息息相关的。当人们将道德抛之脑后就将肆意妄为,当道德沦陷后就会触碰到法律问题。在我国,法治社会牵制着道德行为,进而道德与法治也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当官员接受贿赂,贪污腐败时,就已经泯灭了道德之心,触碰了法律,要接受法律的裁判。法治可以解释为法律统治,望文生义,就是法律所统治的社会,法治通常是严格依照国家法律办事的。作为维持社会根本,管理社会治安的有效途径,古往今来,存在不同的制度来对社会局面进行控制。往往在触碰到法律的同时也是违背道德的行为,因此道德与法治是息息相通的。当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不断提升,初中生接触社会较多,正是产生道德观念分歧的时候,所以需要及时去教导使之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浅薄,偶尔性格暴躁致使打架的事情到处可见,情节轻可能不了了之,情节严重者可能触犯刑法乃至断送学习生涯,为此“道德与法治”作为中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可以使中学生提高法律意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阶段,如果不及时进行法律教育及道德灌输,其可能会触碰法律,造成严重后果。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思想的有效方式,在生活中具有实用性,具有提升学生实践性的作用。教师也需要随着社会变化进步,不断提高本身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认识,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转换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有趣,转变原始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巧妙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使课堂中所学知识点得以巩固和加深[1]。
以往的教学方式,令学生觉得课本很复杂,在和现实中生活简单对比时,学生会有不理解与不适应,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身边报纸等媒体中新闻实际案例结合课本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素材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进而使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有所提高。“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学课程也需跟着时代变化而与时俱进,这样就会使教学更具有生动性,从而可以令学生轻松地学到教材中的知识点。课堂中往往存在教师对学生的不平等对待,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关注指导得多,而对学习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视而不见,这样在课堂互动中就会出现有的学生积极性高而有些学生仿佛与课堂隔离开来,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这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是极其不 利的。
在以往的教学理念中,通常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乏味无趣,教师与学生的想法、情感等也有很大的差异,学生被动地去了解与学习,导致学生的压力大,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动,尊重学生所提出的建议,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大胆地各抒己见,对优秀学生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学生进行鼓励,这样令学生产生热爱老师的心理,连带着热爱其教学的课程,学生从而能积極主动地分析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完成教学目标。随着时代变革,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应得到有效重视,推翻传统教学方法,使课堂不再以教师单一传授知识为主、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基础,而是以教学过程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问题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辅助学生进行思考与理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对课堂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自立性。教学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学生有兴趣学习,学习成绩也会因此大大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由思想品德课程改版的课程,在课堂中不仅要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还要相应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2]。
道德与法治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需要根据这一特点对所要进行的教学提纲进行分析及备课,结合多媒体,展开生动有趣的教学,如音频、图片、短视频、PPT等。在教学中会有比较难理解的课程,教师需要结合生活简单化所学问题,及时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切身感受,从而理解其中学习要点。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自身修养在开展教学中起着模范作用,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对课堂产生兴趣,对自身的观念与素质进行改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与分析,使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可以预习课堂内容,为下一节课中的知识重点做出相应的准备,提出相应问题。这样可以让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又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可以使教学模式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活跃起来。在现代化社会中,学生通过大量的网络渠道,了解的信息量大且丰富多彩。在课堂中教师单一的解说必然枯燥乏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厌烦学习的心理,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些教师把传授知识当成一种任务,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潦草地将知识点讲出,致使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失去了意义,学生无法真正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含义和内容。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新课程也跟着不断改善,而不变的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初中生的生活与成长中的影响力。结合生活与课本的内容使学生有效地对道德与法治进行理解与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品质和自身的修养。
[1]黎燕妮.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之我见[J].学周刊,2017 (1):81-82.
[2]刘文川.凸显学科价值 提升教学品味——部编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建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