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瀚林,杜 蒙,张金亮,王增武⋆
(1.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2.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3.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潍坊 261000)
此次研究中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脑动脉瘤患者100例纳为观察组,男48例、女52例;并将同期接收的未见脑动脉瘤形成的其他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纳为对照组,男51例、女49例。纳入对象病情均经临床病理学、DSA造影确诊[2],排除了合并重大器官、体循环与血液疾病患者,排除了具有先天性疾病患者;本次研究中纳入对象均对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包括年龄以及吸烟史、高血压史、双侧颅脑前动脉A2短起始位置夹角等方面情况[3]。
两组患者糖尿病及高血脂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93.0%比对照组21.0%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发生率比较 [n(%)]
观察组患者中脑动脉瘤破裂58例58.0%,其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37例37.0%、后交通动脉瘤破裂16例16.0%、基底动脉瘤破裂5例5.0%,可见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率最高;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年龄均值为(61.74±10.36)岁,未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年龄均值为(55.52±7.19)岁,可见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年龄比未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低(P<0.05,t=16.0742);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瘤体147个、存在子囊79个53.7%,未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瘤体93个、存在子囊37个40.0%,可见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瘤体子囊存在率53.7%比未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40.0%高(P<0.05,x2=3.0621)。
观察组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一侧优势型为93例93.0%,此占比与正常人比较存在差异(P<0.05,x2=5.8325)。可见前交通动脉瘤及一侧优势型供血状态存在相关性。后交通动脉瘤前循环优势型21例21.0%、标准均衡性27例27.0%,可见患者脑血管形态学类型和正常人分布具有很大差异(P<0.05)。后交通动脉瘤前循环优势型x2=5.3621、标准均衡性x2=3.0595。
脑动脉瘤为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好发于年龄30~70岁的人群,常见患者表现为癫痫发作或者瞬间强烈头痛、呕吐以及意识障碍等方面不良情况。
临床上亦常见患者出现再次破裂,出现此种情况的患者约60%~70%失去生命,剩下的存活患者大都遗留重度脑血管痉挛所致的后遗症,通常多见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造成相关症状而就诊治疗。而临床治疗该症时,大都是以开颅夹等辅助工具治疗,避免患者出现再次破裂,目前临床上并无效果明显的治疗药物,故提示探讨脑动脉瘤各方面情况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脑动脉瘤形成与患者年龄及脑血管形态、高血压等方面情况相关,年龄及脑动脉瘤形成部位、瘤体子囊与破裂的相关性均高,极易造成动脉瘤破裂,脑血管形态学类型发生变化后,随之脑动脉瘤形成出现相对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