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优化预习策略

2018-08-20 10:05钱海燕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策略优化核心素养

钱海燕

摘 要:立足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学生预习能力培育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高品质的预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案”,优化“预习法”,引导学生交流“预习果”,对学生预习策略进行统整优化,进而让预习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走向成功的云梯。

关键词:核心素养;预习策略;策略优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学学习同样如此。预习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尤为如此。然而,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预习能力非常薄弱,致使学生对预习不积极、不自觉、不认真,由此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数学学习被动,学习依赖性强等。立足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视角,培养学生预习能力倍显重要。高质量、高品质的预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笔者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预习策略的统整优化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设计方案,为预习导航

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案”,为学生的预习导航。所谓“预习案”,就是关于学习预习过程的方案。基于预习案的预习,往往能让预习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围绕“预习目标”“预习内容”“预习程序”等方面展开。基于“预习案”,学生数学预习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从“被动预习”向“主动预习”转变,从“肤浅预习”向“深度预习”转变,从“知识预习”向“思想预习”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预习案”能够建构有意义的预习方式。

在设计预习案的过程中,一直以来,笔者秉持“三个为本”:一是“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精心设计个体化预习案,让学生预习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二是“以教材为本”,即尽量从教材出发,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起点确定预习目标、内容;三是“以生活为本”,尽量将预习与学生生活、体验联通起来,让学生预习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例如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之前,笔者为学生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预习案:

(1)数一数。请记录数50本本子的时间,并推算出数一亿本本子的时间。

(2)量一量。请测量100张A4纸的厚度,并推算出一亿张A4纸的高度。

(3)称一称。请用电子秤称出100粒黄豆的质量,并推算出一亿粒黄豆的质量。

在这样的生活化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实验、记录,也可以合作。通过测量,学生能够直观感知“一亿的大小”,初步形成一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从而形成一亿的大数据概念。从“数一数”到“量一量”,从“量一量”到“称一称”,学生预习是丰富的,既有长度感知,又有质量和时间感知,这为学生更顺利、更深入地学习“一亿有多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通过这样富有成效的预习,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中真正感受一亿之大小。

预习不同于看书,预习案的设计与介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而且能够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数学预习更有层次性、更有序列性、更具结构性。预习案,给学生预习提供了支架,也给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表现、发现和自主纠错的机会。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诞生过程,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由“教”变成了“导”,“教学”成了“陪伴”。

二、优化方法,给预习助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数学预习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拐杖”——“预习单”“预习案”,而且要教给学生丰富的预习方法,对学生已有预习方法进行优化,助力学生预习。常见的预习方法有:做标注、动手实验、自我试测等。不恰当的预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有教师就不允许学生预习,认为预习“让本该具有探究性的数学学习内容没有了探究价值”,认为“预习让学生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认为“预习后学生容易产生浮躁心理,认为自己对新知都已经掌握了”等。凡此种种,都是没有引导学生恰当地、适度地、有效地预习。显然,对学生的预习充当“甩手掌柜”,确实容易产生以上的不良的预习后果,但如果教师能够优化学生预习方法,给学生提供适恰的预习单、预习案,那就能让预习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美妙“序曲”。

比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比如画图、列举等,但这些方法都沉淀在学生的记忆深处,等待着教师的唤醒。基于此,笔者运用预习单,首先将例题呈现出来: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导学1: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导学2:你能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吗?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导学3:你能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吗?在画图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有几条大船和几条小船,你准备怎么画呢?

导学4:你能设定未知数,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吗?未知数可以怎样设呢?方程可以根据哪一個条件列出来?

导学5:如果让你采用假设法,你怎样假设呢?

……

在上述预习案中,教师针对每一种学习、思考问题的策略,设计出“提示语”“泡泡语”“资料袋”等,对预习进行点拨、启发,让学生通过预习不仅完成学习目标,而且收获满满的自信。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观察、操作、思辨,通过多样化的探究,解决数学问题。

预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于学生的预习,教师可以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是深刻的,这些感受和体验能够让学生的数学课堂交流更充分、更深刻。只有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才能拓展其思维空间,从“不会预习”走向“我会预习”“我善预习”的境界。

三、交流成果,让预习共享

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的预习成果得到展示,让学生的预习方法得到分享,让学生的预习心得得以敞露,就必须给学生打造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因此,在构筑交流平台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交流、互动氛围。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生的预习成果,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名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或者选取优秀的预习成果给大家做榜样示范,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积极评价,点燃学生预习的激情。在预习成果展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智慧的对话、碰撞,拓展学生的思维。

比如,教学苏教版五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由于前一节课学生刚刚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对面积推导的思想、方法与策略有一定的掌握。基于此,笔者运用预习单,引导学生积极预习,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不同的学生,由于自己的前数学活动经验不同,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交流预习成果时,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一一展示,真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生1:我在预习中是这样推导的,我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而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生2:我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结果和他(指生1)刚才说的一样。

生3:我是过三角形斜边中点作底边的平行线,剪下上方三角形,旋转后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除以2。

生4:我是沿着三角形两条斜边的中点垂直剪下两个小三角形,然后旋转转化成长方形的,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除以2。

……

在学生预习成果汇报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对各自的推导方法进行比较,从中探寻方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数学认知从单一走向多维,从片面走向全面,从肤浅走向深刻。基于预习案的教学,教师的教成为一种阶段性、非连续性的“导”。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或者少教。只有当学生在数学预习中出现了困难、障碍,教师的“教”才果断地介入。这样的教学,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能学习力的发展和提升。

以预习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值得教师深入地进行探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预习的机会,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给学生提供预习单、预习案,助推学生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开辟天地,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展示,对彼此的预习成果进行评价。通过预习,帮助学生建构有意义的学习历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多给学生预习实践活动的机会,让预习成为学生学习走向成功的云梯。

猜你喜欢
策略优化核心素养
基于策略优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研究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优化策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英语阅读策略的优化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云环境中数据安全及访问控制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