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芳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更加倾向于对小学生将来发展的培养,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其中,数形结合就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具备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必要的应用技能,从而更好地赢得未来.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应用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充分地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深入浅出,通过更通俗易懂的题材,吸引小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本文对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一些适当改善数形结合应用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于侧重数形结合的应用而增加了教材难度,不合理的数形结合应用不利于保证教学质量,数形结合的应用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欠缺考虑.
一、适当利用数形结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在当前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特别注重数形结合的应用.在一年级数学上册中就开始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比如,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就是列出很多个小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等,然后让他们和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进行比较、认知.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从实际出发,减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难度.但是在接下来的练习八中有这样一道题,“我说你猜,可以立起来,还可以滚动,请问是什么图形”.这道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柱的特点,但是并不能促进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反而更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一些难度.
有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时代发展了,小学教育改革了,但是家长们在家里辅导孩子的难度也增加了.很多时候,一些家长在拿到孩子的教材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家长们自身以前的受教育经验与当下教育情况有所出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在小学数学教材难度的提高.
我们在进行小学教育改革并充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时,要慎重考虑到家长们的小学数学思维模式,否则家长们无法做好小学生的家庭辅导.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对家长的学识产生怀疑,甚至产生不信任等负面心理.所以,教材中应适当利用数形结合,保证学习难易度适中,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就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数形结合的合理应用,方能确保良好的教学质量
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后练习十七中,有一道题是引导学生计算各种几何图形的周长.题目中给出了两行图形,第一行图形是现实中的物体(叶子、三角板、教材、钟表),第二行给出的图形是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五角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三角板对应的是三角形,教材对应的是长方形,钟表对应的是圆形,而叶子对应的是五角形,问题就在于叶子为什么会对应五角形,显然这里采用叶子是不合适的,它和五角形不存在明显的共同特征,这里可以采用海星、星星等.面对这一题目,数形结合的不合理应用,必然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疑问,同样不利于教师在授课时的效果.
所以,在课程改革充分应用数形结合的同时,我们要确保数形结合应用的合理性.合理应用数形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不合理的应用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数形结合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对小学生心理的照顾
打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里面的每节课都是生动活泼的,数形结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中,人在一天中的体温变化,及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等为切入点,给学生讲解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相应的变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知道有这样一种统计的方式,能清晰地反映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小学生受到自身社会经验的限制,对外部事物了解是很局限的,在成人看来这些体温的变化、人口的统计等都是很现实常见的,但是作为小学生,他们处于纯真的年纪,应该更加单纯地接受美好的知识,教给他们将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将现实的很多问题提前呈现给他们.比如,这节课中还涉及了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死亡”这种字眼出现在天真无邪的小学生面前,总会让人感觉到一丝担忧.所以教师还要在数形结合应用时,要结合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在保持他们天真无邪的性格的基础上,开展德育教学,比如,解释这些死亡人口死亡的原因,让学生对死亡有所认知,不再畏惧.
本文通过教育教学经验,认为当前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开展数形结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数学逻辑思维、提升个人能力,也相信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让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进而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形结合.
【参考文献】
[1]李云.“數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9):57.
[2]周增栋.谈“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4(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