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雷
【摘要】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备课是课前的准备,是对学生、教材和课堂教学情况的充分把握.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关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做到精致备课,才能促成高效课堂的生成.本文就此探讨初中数学有效备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备课;策略
有效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要目的,而这就需要将核心主线突出,才能更好地在有效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而有效备课又是有效教学之根本前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实现有效备课,教师必须注重核心主线突出,致力于有效教学的追求,以下笔者就此展开分析.
一、突出核心主线
(一)加强学情梳理,明确教学方向
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梳理学情是备课的起点.所谓学情,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例如,现有知识基础、已有数学思想与活动经验、习题解答思维习惯、知识获取习惯、合作探究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在学情梳理过程中,应理清学生学会了哪些内容,找准学生的认知基础,掌握学生的具体需求,再确定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程度,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进一步而言,就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对学情进行详实地分析,才能更好地在备课中对本课教学的内容、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提供依据,并为教学流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方向奠定基础,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备课所确定的教学思路确保新知更好地与学生现有认知网络融合.
(二)结合主线提问,生成有效课堂
在初中数学备课中,为了更好地突出核心主线,还应紧密结合主线问题,将问题有效生成.因为数学的核心就在于课堂,结合主线提问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推手”的作用.只有在备课中提出良好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所以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预设能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问题,且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备课内容的教学主线相贴切,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获得基础性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活动经验.只有在备课中所提的数学问题与教学主线相依,就能确保学生探究方向的准确,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说,而且敢说和会说,进而形成有效而又丰富的课堂.例如,在学习有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内容时,所设计的问题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探索和归纳能力,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需要学生猜想、实验、证明、探索,对学生掌握观察、比较、类比、转化、归纳等方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巧妙编排习题,实现新旧融通
在初中数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载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例题;二是巩固练习;三是课堂检测题.因为这些载体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通过解答题目能对旧知进行梳理,而在学生获取新知之后,就能利用例题与练习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不仅能巩固新知,还能将其纳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并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应巧妙地编排习题,达到新旧知识融通的目的.
二、追求有效教学
在初中数学备课中,不仅要突出核心主线,而且还要追求有效教学.在追求有效教学中,我们应切实注意以下几点.
(一)立意高,起点低
当前,很多教师在备课中的设计立意往往不高,所以为了更好地追求有效教学,就必须站在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高度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为己任,在备课中切实注重“四基”目标设计.确保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具有较高的立意,才能更好地确保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流程设计过程中,做到教学目标个体化、班级化,紧密结合班级学情对教学流程和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这样就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源”与“流”,将“四基”建构基础夯实,切实强化基本数学概念与原理的教学设计,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重预估,控教前
要想确保备课中的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就必须确保生成预估十分充分.在备课中,需要对课堂中可能的生成进行预估.因为在具體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教学情境存在差异,还是学生认知存在偏差,以及教师的教学变化等,均可能对教学活动生成带来影响.但是这些教学生成有的是预料之中,而有的则属于预料之外.因此,针对课堂生成,教师在备课中只有充分地预估,才能应对自如.
(三)谋发展,提素养
每节课的备课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每节课的备课都需要注重数学这门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服务.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问题应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知识探究活动中进行科学的设置.结合知识认知的生成和应用的过程,在注重数学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养成理性解决问题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备课的有效性,在备课过程中应注重核心主线的突出,并致力于有效教学的追求,这就需要教师切实加强学情梳理,明确教学方向,结合主线进行具有针对性地提问,确保问题得到有效的生成.同时还要强化核心研究,将问题形成的过程展示出来,最后通过巧妙的编排习题,达到新旧知识融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萍.初探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