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研究

2018-08-16 09:21姜樱梅魏津瑜杨欣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服务创新

姜樱梅 魏津瑜 杨欣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7RKB01236);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YJA630140)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物流信息平台作为物流信息的主要集散中心,其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的高低对物流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分析国内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现状,构建了与之相契合的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随后依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提出了促进该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建议对策,以期为国内物流信息平台服务范围的拓宽、服务水平的提升与服务能力的增强提供参照,实现其服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物流信息平台 服务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增强,虽然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但在物流信息化,特别是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方面,相较于欧美等物流发达国家,我国仍处于劣势。国内物流信息平台单一化的服务类型、有限的信息采集、交互与共享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能力的缺失。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博弈,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加强了企业之间、供应链之间以信息为纽带联系的紧密性,市场竞争将进一步演变为生态系统之间的较量,競争的焦点也将由单一的市场份额或利润的抢夺转变为企业或行业对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的培育。因此,合理搭建与培育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不仅有助于发挥其在物流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关键作用,还有利于提升以平台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推动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对整个物流行业生态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行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自1993年Moore系统性地提出企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以来,国内外有关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结构、演化规律及其治理方式的研究逐渐增多。Hienerth等在对以乐高公司为代表的部分先锋公司的研究中发现,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除了包含Ander研究中提到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与集成商外,还应将商品的使用者纳入其中,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辐射边界。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创新生态系统纳入产业发展的研究框架之中。郑志和冯益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研究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创新,构建了符合该产业特点的创新生态系统,并提出了系统搭建的具体举措。Chen等则对风力涡轮机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其在不同演变阶段的技术创新模式与演化驱动因素。张云生、陈衍泰等、李煜华等、吕荣胜和叶鲁俊等诸多学者分别依据中国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对其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耦合性或价值创造进行了研究阐述。

在文献追踪与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有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多集中在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制造类行业中,而对以服务创新为主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则相对较单薄,特别是有关物流服务创新的研究更为稀缺。因此,鉴于以往文献在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研究中的不足,本文沿用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框架,对以服务创新为核心的物流信息平台创新生态系统搭建与健康发展进行研究,以期在丰富以服务创新为导向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同时,通过系统的良好运转与健康发展逐步提升国内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创新能力,为我国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国内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发展现状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物流信息平台的数量呈线性递增,但由于技术水平、管理营运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国内绝大多数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此外,有限的市场需求与跨国物流企业的介入也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各个物流信息平台之间的竞争,这在刺激平台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国内物流信息平台在服务方面的问题。

(一)平台服务单一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虽然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种类繁多,但国内平台受资金、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多以基础型服务的提供为主,在服务类型多样化、个性化的塑造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上海航运交易平台的服务范围主要侧重于对国内/国际航运运价指数、船舶市场交易等进行预测分析,而有关航运的实时供需服务却只能在其他物流信息平台上查询获取。过度单一化、同质化的平台服务降低了目标顾客在不同平台间转换的成本,顾客的忠诚度与粘合度并未因平台提供服务的免费性而增加,最终导致许多中小物流信息平台在市场争夺战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二)平台运作效率低下,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纵观国内物流信息平台的整体发展,基本呈现“数量众多,运作效率低下,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的推广虽然为平台运作效率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其在平台的实践营运中仍然缺乏普遍应用性,进而导致部分中小型物流信息平台在数据处理与物流方案优化等方面效率低下,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受限,难以与国外先进的物流平台企业相抗衡,限制了国内物流信息平台的进一步发展。

(三)服务的增值性不高,价值创造力有限

与国外物流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相比,国内物流信息平台在挖掘增值性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方面略显单薄。例如在物流方案的设计方面,国内鲜有物流信息平台能够提供整套完善的物流方案设计与优化,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复杂程度较高的物流仓储、运输线路规划时,国内物流信息平台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水平有限,物流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平台所提供的增值类服务的附加值偏低,价值创造能力较差,服务绩效与顾客的预期相差甚远。

综上,无论是物流信息平台服务类型的欠缺,服务水平的低下,还是服务价值创造能力的不足,其根本都归因于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能力的薄弱。伴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细分,物流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国内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需求变化前瞻性的缺失导致其在服务创新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其次,平台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也导致其服务创新能力的低下。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创新是一个由低层次向高水平逐步递增的过程,越高层次的服务创新越离不开先进物流科技的支撑,除菜鸟物流等少数实力雄厚的物流平台企业外,国内绝大多数的物流平台均未对物流技术创新给予较高的关注。

因此,要实现物流需求变动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准确预判,加强物流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单独依赖物流信息平台自身的力量是远不够的,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以物流信息平台为核心的服务创新生态系统,集中各方资源,才能够在生态系统“共同演化”的过程中实现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

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生态系统是指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大小和机构的整体,系统中的生物借助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形成具有自适应、自调节和自组织功能的复合体。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概念相类比,其主要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的需求方、物流服务提供方、平台关联企业、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多样化的物种构成,这些物种在外部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与行业环境等)的综合影响下,依据各自不同的企业生态位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自行组合、演化形成不同的种群群落,通过种群之间的竞争、共生与捕食实现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系统的“共同进化”。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其演化如图1所示。

图1用时间与空间组成的二维坐标系表示服务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至某一时间与空间组合节点处的系统状态。圖1中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分别表示生态系统中归属不同种群的物种或环境要素,用双向单箭头刻画同一种群不同物种间的信息交换与相互影响,用双向双箭头刻画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信息传递。此外,双向单箭头线段的虚实表示物种间关联的密切程度,线条越趋于实线,说明物种间的关联度越大。整个坐标系中的方向虚箭头表示该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大致的演化方向,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相似,其实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沿着时间与空间轴线的变化方向而进行动态演变,但系统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依据不同的企业生态位逐渐形成了该阶段内特定的种群群落。

(一)领导种群

领导种群是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在整个系统的进化过程中起领导作用。作为服务创新的直接执行者与收益者,物流信息平台或平台企业在服务创新生态系统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其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整个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对系统未来的演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二)关键种群

图1中圆形表示的所有物种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该种群的生态位仅次于领导种群,是服务创新的主要驱动力。物流服务供需双方是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在各要素上的轻微变化将直接引发领导种群活动的调整,甚至会左右整个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创新为物流服务供需双方的“进化”提供条件,同时,这一“进化”过程也会反作用于物流信息平台,刺激平台服务的进一步创新。因此,物流服务供需双方与物流信息平台多呈现一种共生关系。

服务竞争型企业是指其在服务类型上与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同质性的企业,该物种与领导种群间是竞争关系。企业生态位的部分重叠使得二者之间存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服务竞争型企业对服务创新的驱动便表现为: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不断的刺激领导种群进行服务创新,产生 “鲶鱼效应”。除竞争关系外,二者间还呈现一种捕食关系,位于生态系统核心的领导种群通过消灭关键种群中对其具有威胁性的物种来维护系统的稳定,并获取其核心技术与服务,增强自身服务创新的深度。

关键种群中的服务互补型企业是指能够在平台服务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为其提供互补型服务的关联企业。领导种群通过与之合作共生,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降低平台在服务创新上的技术投入与成本付出,维系物种间关系的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互补型企业与物流信息平台间不仅是共生关系,当服务创新生态系统演进至一定阶段时,两者之间还会表现为捕食关系,即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收购、合并、控股等方式将服务互补型企业的服务纳入平台服务的范畴,借以丰富平台服务创新的广度。

关键种群与领导种群间复杂多样的种群关系使得二者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较高,此外,关键种群中不同物种间在服务创新方面的关联度也因物流信息平台的纽带作用而趋于紧密。

(三)支持种群

图1中正方形表示的所有物种构成了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支持种群,其能够为平台服务创新提供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与行业信息等资源支撑。因此,该种群与领导种群、关键种群间多表现为共生协同。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与物流信息平台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是其服务创新的源动力,也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支持种群还能够利用这些优势资源间接提升种群间的关联度,从而进一步拓展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边界。

(四)外部环境

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最后一项构成要素是位于系统最外围的外部环境,在图1中用三角形进行表示。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与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对的客观性,无法抽象出具体的物种主体,因而与领导种群或关键种群间的交互影响也趋于潜在化。根据图1中外部环境各要素间曲线的虚实可判断,其对其他种群的影响偏弱,要素间的信息交互也并不频繁,但外部环境却是支持种群形成的基础。以技术环境为例,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物流技术的发展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当某项技术或技术的某个方面有显著突破时,此项技术的提供方与领导种群或关键种群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进而从外部环境中剥离出来,形成凌驾于外部环境要素之上的更接近生态系统核心的一个独立物种或种群。

根据演化经济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更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环境、支持种群,甚至关键种群之间会因领导种群吸引力的增强而不断向核心方向移动,也可能会随着吸引力的减弱而向反核心方向退化,这些种群群落的演化都是以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寻找与强化难以模仿的动态能力为基础的。

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对策

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搭建是解决其服务创新能力薄弱的第一步,要想切实改善国内物流信息平台在服务提供与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整体的服务水平与服务创新能力,还依赖于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与健康发展。

(一)以功能互补为导向的自组织生长

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均是以系统内各个物种、种群的自组织生长为基础的,而这些生长的关键在于有效信息的刺激。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信息交互,部分有效信息的传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系统内关联企业生态位的变动,实现物种或种群的自我调节、自我适应与自组织生长。但企业自组织生长的无序性与无方向性往往会导致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内多个企业生态位的过度重叠,由此引发了激烈的内部竞争可能使整个生态系统失衡,甚至退化。

因此,要确保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平台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就需要生态系统对各个企业的自组织生长进行引导。以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创新为核心,以企业生态位的互补为导向合理规范物种、种群的自组织生长方向,将不同企业生态位的变动凝聚成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的合力,推动整个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与健康发展。

(二)基于价值网络的共生演化

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应以网络化的价值创造替代传统的价值链创造思路,基于价值网络共创实现生态系统内各成员的“共生演化”。

一方面,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服务创新在巩固老用户的同时,不断吸引新用户,利用网络效应推动关键种群的发展壮大,并不断满足其价值诉求。另一方面,在服务创新的過程中,平台对多种物流资源的整合以及关联企业间的协同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支持种群参与平台服务创新的深度,支持种群借此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创造。同时,关键种群的发展与支持种群参与度的加深会反作用于领导种群,其带来丰富多样的物流需求促使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类型,以实现自身价值,并维系与各个种群间的密切程度。种群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将各自的价值创造活动相连接,形成整个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网络,在实现系统成员互惠互利共生演化的同时,创造了单一种群或物种无法创造的共同价值。

(三)适应动态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式协同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交叉性逐渐增强,一定空间范围内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因外部因素的干扰而被打破。开放式协同机制的引入旨在通过加强服务创新生态系统与动态环境间的信息传递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与系统柔性,实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国内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应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协同:

物流信息平台服务种类的协同。物流服务供需双方作为物流信息平台的直接用户,其对平台服务的需求极易因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与动态性。服务种类的协同要求物流信息平台依托于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共生共荣,能够在用户需求发生波动时,迅速整合资源,及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服务类型,避免单一化、同质化服务导致的平台用户的流失。创新平台服务种类,丰富平台服务类型,也是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物流技术的协同。随着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平台服务功能的强大与用户数量的递增也提升了生态系统内信息的传递规模与交互的频繁度,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物流科技在服务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充分应用,有助于平台进行深入的信息挖掘,提升创新服务的水平与平台的运作效率。这些技术的应用依赖于物流技术协同机制的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可通过增强支持种群内部(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支持种群与关键种群、领导种群、外部环境之间在技术创新与应用中的关联度实现物流技术的协同。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带动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创新,以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前提,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平台服务门类。同时,利用技术协同的纽带,推动不同种群间的共生演化。

结论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物流需求趋向个性化、复杂化,这便要求物流信息平台能够及时捕捉、分析相关物流需求的变动情况,并据此进行快速的服务调整。本文沿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思路,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能力的改善相结合,在分析国内物流信息平台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并依据不同的企业生态位区分了系统中不同的种群,引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共生、竞争与捕食的概念分别阐述了不同种群间与不同物种间的关系。最后,为了改善国内物流信息平台在服务方面的不足,维系其服务创新能力的持久性,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学相关理论,提出了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鉴于服务产业的多样性与差异化,未来有关以服务创新为主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还可以旅游等体验式服务行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一定的量化手段进行相应的定量分析与论证。

参考文献:

1.Iansiti M,Levien R.The keystone advantage:what the new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s mean for strategy,innovation,and sustainability[M]. 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4

2.梅亮,陈劲,刘洋.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4,32(12)

3.Moore J F.Predators and prey: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3)

4.Hienerth C,Lettl C,Keinz P.Synergies among producer firms,lead users,and user communities:the case of the lego producer-user ecosystem[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4)

5.Adner R,Kapoor R.Value creation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How the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in new technology generation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3)

6.郑志,冯益.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3)

7.张运生.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

8.陈衍泰,孟媛媛,张露嘉,范海霞,Dimitris Assimakopoulos.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和获取机制分析—基于中国电动汽车的跨案例分析[J].科研管理,2015(S1)

9.李煜华,武晓锋,胡瑶瑛.共生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策略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

10.吕荣胜,叶鲁俊.中国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9)

猜你喜欢
创新生态系统服务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述评
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及演化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内涵及其评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