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理论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2018-08-16 09:21吴志刚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实践应用

吴志刚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作为高渗透率、高覆盖率的重要行业,商贸流通业实为助力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核心产业,而要想实现产业实践发展动力的不断增强,必须要依赖于流通理论的繁荣作为基本支撑。尽管我国商贸流通理论发展历史悠久,理论体系也在众多流派的共同关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而言,相对完整的商贸流通理论体系时至今日依然未能形成,导致流通理论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应用的作用缺失,流通理论亟需进一步深化,以充分发挥出该理论体系对商贸流通业实践发展的应有贡献。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对流通理论研究成果略作梳理与比较,并分析流通理论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应用实践及问题,寻找可行政策建议。

关键词:流通理论 商贸流通业 实践应用

流通理论的起源,始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其观点将流通问题和社会再生产与经济运行问题同等视之,将商品交换的过程定义为流通。在我国,流通理论的生成始于计划体制成熟阶段,随着流通体制改革进程的开启,流通理论研究备受各界的高度关注。直到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贸流通理论研究成果已表现出空前繁荣之盛况。但碍于我国流通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根基不牢,致使理论体系极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流通理论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应用指导作用,理论功能明显缺失(袁平红,2014)。时至今日,国际竞争格局愈演愈烈,要想推进我国经济的恒定增长,必须要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发展实践。流通理论作为商贸流通业实践发展的重要指导依据,整合并深化理论研究以充分发挥其现实作用已为当务之急。

流通理论研究梳理与理论比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商贸流通市场的成熟,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商贸流通相关政策始终以市场环境动态作为指导依据而进行着大力地调整。受此影响,商贸流通领域的理论发展进程并不稳定,理论体系极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现有的流通理论研究内容极其丰富,观点也相对多元化,难以整合且达成一致。比如有学者从宏观层面对流通制度与流通成本方面给予了重点关注(谢莉娟,2015);有学者从中观层面对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与商贸流通行业主体的经营和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陈梦筱,2014);有学者从微观层面对商贸流通市场各方主体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动态进行了解析(曹金栋,2015)等。如今我国社会发展已进入“十三五”时期,流通领域的理论研究固然有必要通过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以推进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但立足于现有国情,有效促进流通理论研究成果的整合与深化亦是必要举措。

对于流通理论研究进展的评价,不能局限于我国国内,流通理论本就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学领域,因此有必要以流通理论比较为基础,以此基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化流通理论。通过对我国现有流通理论的研究可见,越来越多观点认为流通理论相关学科的构建已成迫切需要,对于流通问题的分析也开始越发倾向于经济学视角(任保平,2016)。而西方观点却并不认同流通学科的构建,在相关研究中多数会将其纳入到宏观经济学领域将流通理论作为一个分支(McElhinney Doff B,2006);且相关研究观点大多具有一致的方向,即对于经济现象的解释和分析普遍采用“模型论”、“阶段论”或“结构论”等方式,以此为商业流通业的发展导向提供决策依据(Lubitz Steven A,2014)。本文认为,我国流通理论研究视角之所以如此分化、各执一词,最主要原因或许是因为始终缺乏相对完善的基础论点作为有效支撑,加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不足、理论指导不统一,才最终导致流通理论框架不完整。首先,现有流通理论体系构建的不足已成一大诟病,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基础理论,都存在着陈旧、落后的特征,研究视角受限,研究方法没有科学依据;其次,流通理论研究严重缺乏实践的有效验证,导致理论研究进程长期落后于实践,应用性明显不足;再次,相对于西方流通理论来讲,我国流通理论研究很多都以落后的经济学观点作为支撑,与时代难以匹配;最后,虽然部分学者能够对西方流通理论的引进给予一定的重视,但依然在此过程中保留着西方流通理论的固态(梁霄,2015),未能找到对其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应用路径,甚至于以此进一步加剧了中西方流通理论的矛盾。

通过对现有流通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和西方理论的比较可见,我国目前相关研究限制较多,主要表现为观点的零散分化和统一性基础理论指导的缺失。受此影响,流通理论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应用过程中也就凸显出了明显的短板,一方面表现为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问题难以找到可靠的理论加以指导并解决;另一方面表现为流通理论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应用过程中难以起到应有的方向指引功能,失去实践成果检验的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难免备受质疑,导致流通理论难以发挥对行业发展的指导功能。

流通理论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应用实践及问题

社会发展至今,我国商贸流通业已担负起推动经济增长的重大使命,其高行业渗透率和覆盖率决定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和迫切性,而所有行业的发展,又都离不开理论体系的支持和引导。据此,深化流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要想为我国流通理论研究提供更大的助力,必须要顺应社会发展的形势,有效提高流通理论在产业实践发展中的地位,以此发挥流通理论在流通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结合商贸流通理论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我国流通理论的研究进展较为迅速,时至今日已汇聚成百花齐放的流通理论格局。这种理论体系的创新对于商贸流通业的积极促进作用固然不能忽视,但纵观流通理论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实践应用现状却明显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应用性不足、缺乏对流通业实践发展的有效指导作用、难以在流通业实践发展过程中验证流通理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同时脱离于我国实际国情的西方流通理论的引进亦进一步加剧了其与流通业发展实际状况的两极分化。流通理论研究现狀的短板,成为了流通理论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实践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导火索(刘涛,2016)。要想更清晰地透视到此方面问题之所在,基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流通理论思路之间的偏差,本文认为主要表现于以下三大方面:

首先,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流通业发展迅猛,行业内部市场竞争格局亦随之被快速放大,依据流通理论,流通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要建立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然而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流通企业为了实现发展而不择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盲目扩大企业规模成为急功近利的重要表征。如此实践,直接使企业遗忘了市场规律的重要性,在浪费大量资金成本的同时,极易导致由此带来的管理缺位,最终经营不善、发展失败。一旦这种效应被放大,对行业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其次,零售业是流通行业的“主角”,目前虽然针对零售业发展的研究进程不断加速,但此领域的流通理论却在很大程度留有空白,落实到该行业的盈利模式方面依然难以找到可借鉴的流通理论科学化指导。现有盈利渠道包括营销折扣和通道费用,利润以后台毛利为主,不能否认这种模式同零售业运作机制的吻合度,但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亦相当明显,比如为了提高经济利益而对折扣方式的造假以及对通道费用的提高等。

最后,批发行业同零售行业一样,都是构成商贸流通业的主体行业,当前很多批发业为了扩大利润都在尝试通过对商品通道费用的增加来争取更大的价格利益,为了保证市场地位,商品价格往往被强制性打压,零售企业由此不得不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甚至于很多零售企业因此导致资金周转受阻而使得生存难以为继,流通市场的良好秩序必然会因此遭受恶劣干扰。

可见,流通理论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即是商贸流通行业发展实际情况与流通理论之间折射出的巨大反差。之所以行业发展受阻,主要原因即在于流通理论在行业发展中的应用存在明显不足。现如今,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经济领域的大力建设任务必将日益艰巨。流通理论作为促动商贸流通业实践发展的重要依据,如今在我国的研究水平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杜丹清,2013)。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流通理论在流通业发展中的实践应用价值,有必要且迫切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并立足于我国国情深入对流通理论的科学化研究。

推动商贸流通业实践发展的政策建议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一体化进程必然与之同行,在充满时代性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商贸流通业发展至今,已经将流通经济定义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提升整体经济水平,强化流通理论研究以更好的助动商贸流通业的实践发展实为必要举措。然而鉴于我国流通理论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应用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加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整体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决定了强化流通理论研究并以此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为时未晚(周凌云,2013)。本文认为有必要基于商贸流通理论现有特征为流通理论的未来建设寻找出路,架构流程如图1所示。

(一)明确流通理论特征

流通理论研究进程的深入,需要以流通理论的基本特征作为导向,只有明确该理论特征,才能更好地定位流通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保证流通理论在行业发展实践应用中的功能。首先,继承性与本土性。对流通理论研究的深入,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具有相应的必要性,但需要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立场,以继承和发展的眼光展望流通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向;其次,创新性和时代性。流通理论作为流通业发展实践的理论指导依据,有必要与时俱进,结合创新时代发展的形势,大力推进理论研究的创新力度,并于整个过程中保证理论研究进程能够与时代需求相符合;最后,系统性和科学性。针对流通理论体系的研究绝非自由式话题讨论,要想发挥流通理论对行业实践的有效作用,必须要确保流通理论体系能够架构成全范围、全要素的立体化格局,通过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保障,赋予流通理论以应有价值,保证流通理论功能的发挥(庄尚文,2016)。

(二)加强流通理论研究

立足于流通理论发展特征,本文认为对于流通理论研究的强化,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切入:

创新流通经济理论体系。近年来,经济学科在我国快速兴起,尽管流通业的研究视角不断增多,但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却寥寥无几,研究进程乏力,且缺乏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实践经验的理论化总结,实践中的理论应用更难以获得关注。发展至今,“十三五”时期已经起步,“供给侧”改革战略从理论到实践的进度不断增速,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实践发展,传统流通理论体系的创新越发必要。首先,对于流通理论现状的改革应给予高度重视,还原经济学科中流通理论的應有地位,给予现代经济学理论精髓重构流通经济学科;其次,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流通经济理论的科学化解析,摒弃生搬硬套的理论套用模式,切实重视起流通理论对我国流通业实践的现实指导功用;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结,通过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和对发达国家行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借鉴,提炼出更具实践指导价值的流通理论精髓。

明确流通理论研究层次和对象。现有流通理论研究观点各执一词,难以达成统一。要想引导流通理论研究殊途同归,必须要突破传统经济学框架束缚。同时,我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多学科的交互融合已成大势所趋,流通理论要想改变现存的片面性问题,亦需要顺势而为结合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构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格局并拓展理论涉猎范围。毕竟从流通业发展现状来看,包括外贸、物资、农产品等多领域在内的流通都在朝向一体化模式转型,其内在关系已经明确,那么从理论层面对流通理论进行分割势必会失去流通理论的应用与研究价值。从此视角出发,对流通理论研究层次和研究对象的确定至关重要,将直接决定着流通理论的未来发展。

实现“西为中用”的流通理论本土化融合。对西方流通理论进行借鉴,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商贸流通业行情对西方流通理论加以本土化融合实为流通理论继承性与本土性特征的现实要求。对此,需要明确几个方面:首先,流通理论研究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打牢根基,实现经济领域和流通领域对此理论体系的一致认同;其次,西方理论当中的一些关于流通业的先进理论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应当从中提炼出正确的逻辑模式和多元化思想加以整合,为我国流通理论研究的深化提供更多方向;最后,致力于通过对西方流通理论先进成果的挖掘强化流通理论研究的规范化,结合经济组织的变革和流通职能的升级与转型,寻找更为创新的流通理论研究视角,确保流通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此保证我国流通理论研究能够朝向正确而统一的方向发展,实现对流通业的强力支持。

综上,商贸流通业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时至今日所取得的成就却有目共睹。而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于,流通理论长期滞后于流通业发展实践,导致该理论体系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应用凸显出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国内现有流通理论研究成果数量众多,但观点分散、缺乏统一,流通业各类现实问题难以借助流通理论寻找出路,理论体系对于实践发展的引领功能缺失。依据流通企业、零售业和批发业发展现状,能够得知流通理论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实践应用问题所在。鉴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当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决定了顺应时代发展深化流通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需要进一步明确流通理论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创新理论体系、明确对象并推动中西理论本土化融合,才能助力于我国商贸流通理论体系的完善,在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实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袁平红.流通产业的宏观经济功能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4(5)

2.谢莉娟.批发商品流通理论评述:基于内外贸联动的价值新解[J].中国经济问题,2015(6)

3.陈梦筱.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8)

4.曹金栋,杨忠于.关于流通业战略性地位的理论探讨及对策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15(2)

5.任保平.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的比较[J].经济纵横,2016(2)

6.梁霄,郝爱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流通体系优化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5(10)

7.刘涛.我国“互联网+流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建议[J].经济纵横,2016(9)

8.杜丹清.消费理念多元化视角下的流通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3(1)

9.周凌云,顾为东,张萍.新时期加快推进我国流通业现代化的战略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13(9)

10.庄尚文,韩耀.流通国际化与中国流通业的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5)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实践应用
网络实战法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