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周
(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457000)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由于白血病本身或化疗等原因导致骨髓抑制,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需要进行输血治疗。血小板输注是临床增加血小板的最直接方法[2]。但多次输注血小板或其他血制品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血小板相关抗体或特异性抗体产生,可能导致血制品输注无效[3,4]。临床血小板输注效果与血小板抗体效价成反比关系,血小板抗体越多,血小板输注疗效越差。本研究对多次输血的白血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抗体和输血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6年 9月-2017年 9月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90例为观察组,其中有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8.0±3.5)岁。 选择同期来我院做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体检者21例,女性体检者19例,体检者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 47.6±4.0岁。 所有入组目标均自愿参与,其符合以下条件:①观察组均为确诊的白血病患者;②观察组患者均多次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血液制品输注史,且输血次数至少1次以上;③健康体检者排除有输血史、妊娠史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根据输血次数分为A、B、C三个亚组,其中有输血次数≤3次的患者38例,设为A组;输血次数3~6次的患者30例,为B组;输血次数≥7次组的患者22例为C组。
1.2 试剂和仪器 本研究血小板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长春博德生物有限公司试剂盒 (固相凝集法,批号20160908),血小板抗体检测指示红细胞和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也购买于长春博德生物有限公司。离心机采用TD-B型医用离心机(长春博研)。交叉配型采用与患者ABO同型供血者血小板 (血站提供)。
1.3 血小板抗体检测 抽取待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 3~5ml,3000r/min离心 10min后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步骤按血小板抗体检查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血小板输入指征,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白血病患者需要输注血小板。输注前先进行ABO血型交叉配血,按照相同ABO血型制备血小板悬液。采用SEPSA技术和微量淋巴细胞毒法(CLT)做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
1.4 输注效果 检测患者输注血小板后1h和24h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使用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以输注24h后CCI低于 4.5×109/L 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平均值±标准差(±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有理论T值<5则使用校正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以 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
2.2 观察组中三个亚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见表2。
表2 三亚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
2.3 观察组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见表3。
血小板输注是目前国内治疗白血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临床上许多白血病患者往往经历过多次输血治疗,以减缓其因化疗等原因导致的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症状,但不幸的部分患者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不升反降,甚至导致患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6]。
研究报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主要分两类,①多次输血、妊娠等原因导致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和(或)HLA抗体,引发免疫反应并最终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7,8];②其它非免疫因素,如出血、发热、脾肿大、弥漫性溶血等导致的输血无效[9,10]。 有文献报道[11-14],包括白血病在内的血液病输血患者中,30%~70%的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而导致输血无效的抗体抗人类白细胞抗原和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共占17%左右。多次输注血制品后易产生人类白细胞抗原和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15],并产生一系列血小板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目前,由于经费、设备及血小板输注的迫切性,我国大部分医院采取的ABO同型随机血小板输注,这就直接导致了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
表3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抗体对CCI和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的影响
本研究挑选了90例反复输血的白血病患者(即观察组),抽取其静脉血测定其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并和无输血史的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中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率为 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输血次数和血小板抗体产生之间的关系,我们将90例反复输血白血病患者按输血次数分为ABC三个亚组,进而发现输血7次及以上的C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其它两组,而B组的阳性率虽然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这可能和本次的样本量不足有关,需进一步扩大研究。
由于健康体检者不会进行输血,本研究对观察组中血小板抗体阳性和阴性者分别进行血小板输注,然后测定其24后CCI,研究发现,血小板抗体阳性者平均 CCI仅为 2.4±1.3×109/L, 临床判断无效,而血小板抗体阴性者平均CCI符合有效标准。对阳性和阴性者进行具体分析时,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显著低于血小板抗体阴性者。
综上所述,反复大量输注血制品会导致血小板抗体产生,且输注血制品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越高,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越差。这要求我们临床加强对血小板抗体的筛查,以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