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编号:LQ17G03000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产成协调发展的动态监测与驱动机制研究”编号:LY17G030014
摘 要:本文对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调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京津冀地区实行产业化集群的发展模式来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来统筹安排产业分工以及产业的分布,在各自都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圈;产业链;集群;互动
京津冀一体化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时指出的方案,目的是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沧州、秦皇岛、石家庄、张家口、承德、邯郸、邢台、衡水等11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涉及保定市下辖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是国家的一个重要战略,根据京津冀的交通优势、以北京为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位置以及产业发展规律,促进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集中产业群是实现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科学的战略实践。京津冀有便捷的交通,海关和税收正在践行一体化,物流、检验检疫的一体化有效的为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彼此促进提供了政策优势保障。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了京津冀产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为企业发展提高了竞争力,它们共同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一体化战略层面以及京津冀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互动发展战略
1.京津冀经济圈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
由于北京是政治中心城市,是我国的最高政府领导机关和全国人大的办公场地,集政治文化和经济为一体的首都城市,人口密集,不具备发展传统农业的地理优势,所以,在发展高科技农业的优势以外,京津最好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因为现代都市农业提倡生态环保和具有社会文化底蕴的内涵。河北省围绕北京天津的地理优势,范围广阔,有较多的劳动力及自然资源,是京津冀发展农业最好的选择。
农业和服务业互动。当代,发展农业要依靠科技、信息、销售渠道等资源需求。京津经济圈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主要依靠河北,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向都市化发展,必须要建设农业服务系统,并提高管理系统。根据农业生产前的准备、生产中的护理及产后销路提供服务,重点做好农业的科技指导服务、产品的市场信息服务,提供农业的科学化管理、科技信息平台来保证京津市场的农副产品。
加强农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联系。制造业的原始材料是农产品,因此,促进产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精细加工非常重要。加强京津冀圈产业链互动,各产业分工合作,集中整合资源,加强产业配套联系,是实现京津冀经济圈一体化的前提。
高新技术对农业的推进作用。北京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方面在全国是处于领先地位,利用首都城市的科学技术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优势进行资源共享、技术讨论等方式来提高河北现代农业水平,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另外,廊坊市的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集中了北京和河北的优势,开始了农业的科学技术创新,成为京冀圈内农业科技发展的最高点。
使农业和其他产业进行互动途径。首先,要建立农业一体化体系,发挥政府无形的手的优势,联合农业、制造业和商业,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的前、中、后环节不掉链,并鼓励各企业跨地域运营,达到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合理规划,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提供农业服务平台,发挥农业信息、农业技术优势,提供资金支持,保证销路。最后,为农业提供订单服务,提高京津冀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和产业标准。
2.经济圈内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
制造业向服务业提供了需求,而服务业使得制造业运行的更加有效率,从而实现了自身的长远发展需求。在京津冀经济圈,三地应该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完善产业链,依托地理经济政策优势,作好产业发展的定位,使得各产业的竞争力与经济圈的整体水平相吻合。
第一,在交通便利的京津冀,制造业的精细分工合作推动了服务业,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知识密集产业和制造业有了地域分工,北京与河北利用各自的天然优势发展各自产业链,并进行产业互动。第二,金融服务行业为制造业的资本方面提供了支持,物流提供了物资转送的功能,技术推广和科技交流为制造业提供技术保证,信息化产业为制造业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第三,制造业和服务业促进了彼此的衍生。二者的产业融合壮大了各产业的竞争力。
二、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助发展
1.京津冀地区产业化集群的运作方式
首先可以通过产业链把具有相互联系的企业联合起来。然后实现研发以及销售和管理以及制造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的精细化分工,从而使得具有一定联系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集中起来,就形成了产业化的集群。目前京津冀已经出现了这种产业化集群的趋势,比如很多的产业如房地产、建材、电子信息产业等等其研发、销售以及管理的总部都设在背景,而在其相应产业链下层的生产都在津冀来实现,这已经初步实现了京津冀产业化的集群方式。所以作为京津冀相关的政府规划部门应该积极的引导这些地区的错位发展,形成产业化的集群,通过各个地方所具有的优势来安排生产产业的分工,从而增强京津冀产业圈的竞争力。
其次在京津冀地区通过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机制来对产业进行布局。目前在很多地区都有一些非常具有实力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之间有些没有产业上的联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该方式也是通过相应的竞争机制实现了企业的集群化发展,总之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的目的就是增强该地区的产业集群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最后还可以通过共享来实现企业之间的联合。除了上述两种联合企业的方式外,有些企业还是表现出了产业化集群的特征。这些企业之间的联系可以成为通过共享的机制来实现的。比如这些具有共同的产业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品牌。这些产业基础的共享可以是对生产要素的共享比如都是依托港口的运输业,或者都是依托于当地该素质人才的产业群等,还可以依托当地的文化产业基础等等,通过有效的引导实现这些企业之间的有效的衔接或者是竞争或者是合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
2.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化集群进行重点的培育
汽车产业的培育。在北京和天津的一些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集汽车的研发、生产以及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等等综合化的一个产业集群。以京津两地各地的汽车企业来讲,应该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实现核心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不论是产业的合作或者是技术的合作。也就是通过核心企业的作用多向外辐射资源和能量,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企业的技术发展,使得与核心企业相关业务的企业比如做汽车零配件的企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电子产业集群的培育。在京津冀地区可以通过灵活的机制来实现京津冀地区产业化集群的发展。可以通过一条产业链上的企业跨地区发展,也可以实现较小范围内的产业化集群发展,可以通过竞争、合作产业链以及共享基础设施来实现和促进当地产业化集群的发展。应该在目前京津冀地区电子产业发展的优势上通过政府的有利引导实现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进而实现该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培育。目前在我国的京津冀地区的医药发展都有一定的现实的优势。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竞争或者是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医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技术的竞争共同实现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实现企业的强强联合,进而促进当地医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趋势。
冶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培育。在京津冀地区不仅有资源的优势还有技术的优势,通过这些优势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冶金相关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促进冶金产业群发展的过程中该地区还具有非常优良的港口以及便利的运输条件从而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并且具有进一步发展壮大该产业集群的可能性。作为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手段实现当地產业的合理化的分工,通过新技术研发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积极的发展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来实现该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发展。
另国外该地区具有非常好的化工背景可以积极引导实现该地区化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京津冀地区的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都是通过该地区所具有的产业基础以及该地区所具有的产业资源通过不断的发展而形成的。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有效的竞争和合作实现合理的分工,并且能够提高高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另外还有金融产业集群的培育,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北京来发展金融产业化集群具有非常好的优势与资源,北京可以发挥其良好资源和优势的影响作用。作为天津来讲应该和北京联合起来通过二者之间的优势的互补实现两地金融产业化集群的发展。此外还可以建立该区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化发展,这里高校林立科研机构林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当地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此外依托该地区的技术优势还可以实现建立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等。
三、结语
目前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本文对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协同发展方案进行了研究,对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论述,然后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实行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战略,通过三个地区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安排产业的分工,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建立集群化的产业,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艳艳.环渤海经济圈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简[J].改革与战略,2018(02).
[2]王文静,张国栋.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产业集聚研究--基于44个城市空间面板数据[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7(06).
[3]徐宁,陈春,刘权.基于多模型的上海对长三角经济圈影响力计量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9).
[4]赵涛,林朋,王雅楠.基于STIRPAT模型的京津冀经济圈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06).
[5]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三年--大首都经济圈呼之欲出[J].领导决策信息,2017(08).
作者简介:邹德玲(1980- ),女,汉,吉林柳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作单位: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