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能力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8-08-15 05:16吴汉生刘艳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能力发展高职教师问题

吴汉生 刘艳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教师能力发展中对于自身认知程度不够高、教师考核缺乏“硬指标”、不注重高职教师队伍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轨严重等问题,提出提升高职教师能力发展内动力、搞好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构建科学能力发展评价体系、采取有力有效的激励举措等措施,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高职教师 能力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C-0019-03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和企业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这也给高职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企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对于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不足,高职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缺乏平台,缺乏有效规划。要发展高职教育,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是根本,高职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必须符合不断提升的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知识需求的需要。

一、高职教师能力内涵

对于高职教师能力,目前相关文献没有专门的定义和界定,笔者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從广义上来说,高职教师能力,主要指高职教师从事职业教学中其应所具备的能力总和,具体来说有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反思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说理能力、探索科研能力以及进行心理指导的能力。

从狭义上来说,高职教师能力专指教师的教学能力,指教师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将自身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的能力、课堂教学创新的能力、教学资源设计能力以及教学内容设计,等等。

从广义和狭义定义来看,笔者认为既要重视广义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狭义能力的培养,广义是一般能力的培育,狭义是核心能力的培育,也是关键能力的培育。

二、当前高职教师能力发展现状

(一)对于自身认知程度不够高。对于自身职业的认知直接关系着高职老师发展自我的内动力,也影响着高职教师对于自身所需能力的理解。从目前调研现状来看,很多高职教师对于自身和自身职业的认同度不高,缺乏准确的认知,尤其在当前师傅带徒弟为基本模式的背景下,对自身能力要求缺乏精准定位,有的认为只要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实践和操作层面不需要关注过多,交给企业去完成;有的对于培养目标不清晰,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很多高职老师忽视自身知识的更新和储备,尤其对于自身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更是缺乏。

(二)对于高职教师的考核缺乏“硬指标”。一般来说,对于高校教师的考核通常包括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教育管理以及科研任务完成等,但从实践来看,考核的“硬指标”还较少,比如结果多用理论成果来衡量,实践应用成果体现不突出,一些理论功底较好但实践经验不丰富的教师反而凸显,考核导向出了问题;又如考核激励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导致“技能无用论”大行其道,而职业教育的核心和主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两者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导向的背道而驰直接导致教师能力素质发展的不均衡。

(三)不注重高职教师队伍能力的培养。一个职工内动力的激发通常包括晋升、加薪、培训、价值体现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这方面部分高职学校做得还很不够,有的仅仅靠单一晋升手段激发内动力,对于教师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有的不注重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学习,造成一些教师在获得一定职称后鲜有培训的机会。长此以往,必定造成高职教师眼界得不到开阔,接触不了前沿高职发展理论,自身教学短板也得不到有效弥补。

(四)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轨严重。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有相同之处,比如教师职称的评定、教学质量的评估等,但也有不同之处,比如培养人才的侧重点不同。相比普通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更强调实践能力的生成,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基础。但受教师职称评定考核的牵引,很多高职老师反而更加重视理论层面的研究,忽视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一直处于低层次徘徊,这与社会对其的定位要求是不相符合的,甚至是严重背离的。

三、高职教师能力发展的对策

(一)提升高职教师能力发展内动力。内动力来自自我需求的提升,要想较好地提升自身能力,必须从提升自我需求意识开始。对于高职教师来说,首先,要树立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思想,只有在这样观念的牵引下,才能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也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准;其次要培养自身的职业发展意识,除了理论水平的提升,还要高度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既要有理论研究成果,还要有实践研究成果。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

(二)搞好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当前高职教育学生深入企业学习的较多,但教师深入学习的不多,有的学校将此项任务完全赋予企业,这是不科学的。作为专职教师必须深入一线车间参加实践锻炼,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与车间的接轨,知识增长的过程一定是“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形成自身的学习成果。此外,作为教学老师还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师傅深入课堂实施教学,或是进行实地交流,或是进行课题研究,这丰富了课堂形式的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实践性知识。

(三)构建科学能力发展评价体系。能力发展评价体系就是一个“指挥棒”,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正确引导教师职业能力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也能促进教师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还能使教师进一步明晰自身的进步目标和职业规划,在制定能力发展评价体系时,除了考虑教师教龄、学历、获奖情况等客观指标外,还要注重“软指标”的构建。笔者结合长期调研,提出高职教师能力多元评价体系,包含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职业训练能力等四个方面,采用学生、专家和合作企业等不同的评价主体从不同维度实施多元评价,同时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重,较为全面和客观地反映教师的能力素质。具体见表1、表2、表3、表4。

(四)采取有力有效的激励举措。针对当前一些激励政策制度不够科学合理的实际,要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法规奖优罚劣,进一步激发内在动力。一方面要做好正向激励,破除单一依靠晋升激发动力的现状,用好培训激励、互助激励、目标激励等手段,力争以5年为一个循环,将教师培训一遍。互助激励就是用好自身教师资源,采取以老带新、梯次培养模式,加速教学人才生成。同时要注重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要采取反向激励举措,就是对于动力不足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惩处,真正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实施高职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势在必行。在研究中笔者不仅在理想与现实中看到了差距,也在西方国家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理念中找到了差距,作为高职教师能力发展的研究者,必须坚持系统的思维方式,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的研究方式,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下转第33页)

(上接第20页)

【参考文献】

[1]陶宇,任聪敏.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

[2]张洪春.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制度与政策建议[J].教育导刊,2015(5)

[3]马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

[4]陈秀梅.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评述[J].辽宁高职学报,2015(2)

【作者简介】吴汉生(1958— ),广西北海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刘 艳(1980— ),湖北荆门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工,研究方向:高职水利工程专业教育。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能力发展高职教师问题
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阅读与小学生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基于能力发展的高职思政课程考试模式构建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