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映雄 周海 顾斌
【摘 要】本文根据分层抽样的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家庭经济状况的主观认识对自己心理健康在总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影响,学生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为富裕、中上、普通、贫困和非常贫困的总因子得分分别为20.5896、14.8065、15.6793、14.8375、19.7018。在描述心理健康状态的10个维度中,学生对家庭经济状况的主观认识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妄想、精神病性、其他7个维度中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躯体化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两类得分上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可见特困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需要进行更多心理帮扶。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健康 调查 扶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C-0010-03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基本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心理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往往存在“双贫”现象,即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具体表现为严重的自卑和强烈的自尊、抑郁和焦虑、冷漠和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因此,对贫困学生单一的物质资助尚不能让一个贫困学生坚强、奋发,健康成长起来。如何在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给予心理健康方面的扶助,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态度,进而追求积极向上的幸福人生的意义重大。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中最基本的研究问题之一,根据马斯洛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贫困心理是指被相对剥夺的感觉。人的社会分层有三个指标,即经济收入、声望、权力,任何一项被剥夺或缺失都会导致贫困的心理。本研究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体心理健康角度分析贫困心理对其性格和认知能力产生的影响,探究心理帮扶和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概念及文献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学校资助的主要对象,是学校一个具有贫困性、脆弱性和弱势性的特殊群体,我国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为“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支付或者不能确定支付读书过程中所需要的学费、住宿费以及就读学校所在地方的最低生活费用。
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必要性和原因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发表人力资本理论以来,研究者開始注意教育机会均等和对学生提供资助的原因。美国著名高等教育财政专家布鲁斯·简史顿在对美国、英国、联邦德国、瑞典和法国的学生资助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于1986年提出了著名的成本分担理论。美国教育政策学家阿瑟·郝普曼教授认为:教育成本的上升促使学费不断上涨,学费上涨是学生贷款普及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学费的上涨又迫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靠贷款和资助。
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的研究,聂惠针对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程序机械化、各主体权责不对等、诚信道德缺失等问题,提出应从伦理学角度构建伦理化的认定制度,确立主体权责对等性原则,建立公示制度并核查认定结果。张福友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需要建立一套可供量化的、运用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库系统。
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梁军等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从满足学生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等方面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李国建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客观环境和自身认知偏差的影响,容易陷入精神贫困。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必须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并重的原则。
以上研究从不同维度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但都是通过思辨和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而在实际的学生资助过程中,又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关怀和扶助。本研究将根据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运用统计分析手段,通过分层抽样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从个体特性角度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心理状况、人格特质之间的差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假设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柳州市3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本课题组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人口统计学信息、家庭背景、学习成绩、上网时间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际关系自评量表》等内容。通过网络系统“问卷星”回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共计301份,在对问卷进行完整性和真实性检验之后,剔除无效问卷0份,得到有效问卷301份。
根据已有的研究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样的,影响作用机制也较为复杂。一方面,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所在地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家庭层面的因素是否对心理健康有影响不够明确。另一方面,家庭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学生个体层面诸如性格类型、是否贫困等因素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基于此,对上述变量的预期假设有:
假设1: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假设2:是否贫困对心理健康的不同维度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三、实证分析结果及分析
(一)信度检验
克隆巴赫系数是检测信度的方法之一,由李·克隆巴赫在 1951年提出,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最常使用的信度分析方法。通常情况下Cronbach's a系数在0.5以上,被认为可信度较高。本研究总体信度Cronbach's a系数为0.986,130个变量各自相对总体的信度也都在0.98以上,由此判断数据信度较高。
(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反馈信息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是国内外使用最多的心理健康测查工具,包含90个项目,共分为10个因子,分别是敌对、焦虑、精神病性、恐怖、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睡眠及其他,对心理健康的多个方面进行调查,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能够较好地予以识别和预警。
汇总301名调查对象的SLC-90中各个因子的平均分,表1中列出中学生10个得分最高的项目,它们主要分布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4个因子上。强迫因子涉及5项,占表中项目的50%,其中“忘性大”“难以作出决定”“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不能集中注意力”“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位居前列;人际关系类涉及3项,占到表中项目的30%,其中“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当别人看着我或谈论我时感到不自在”“感到比不上他人”项目的平均分在学生测评中位居前列;其他两项“容易烦恼和激动”“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分别属于敌对、焦虑因子。综合表中的数据,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强迫因子上最容易出现,忘性大、注意力不够集中、感到比不上他人等学习压力方面造成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比较希望在其他人面前建立良好的印象,有上进心和紧迫感,故对于与人际关系相关的情境比较在意,容易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失望,也会对他人的言行有防御心理。通过计算各项目得分平均值,可以看出,强迫和人际关系因子成为困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均值差异性的参数检验
本部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本问卷共有90个问题,分别属于10个因子,每个因子反映被试某方面的情况,可通过因子得分了解被试的症状分布特点以及问题的具体演变过程。
分析症状自评量表(SCL-90)10个因子得分及总因子得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因子得分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总因子得分上学生对家庭经济状况的主观认识对自己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在描述心理健康状态的10个维度中,学生对家庭经济状况的主观认识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妄想、精神病性、其他7个维度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躯体化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两类得分上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而强迫、人际关系、敌意3類因子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由统计结果及图1可见,学生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为富裕、中上、普通、贫困和非常贫困的总因子得分分别为20.5896、14.8065、15.6793、14.8375、19.7018,可见非常贫困和富裕的学生心理问题是较为突出的,需要进行更多的心理帮扶。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研究有以下结论: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家庭经济中等的学生突出。通过调查发现,自认为家庭极其贫困的学生比家庭一般的学生总因子得分要高出3.275,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家庭极其贫困学生是老师、家长和同学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2.自认为家庭富裕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家庭贫困的学生还要突出。需要加强对该类学生的心理帮扶与引导。
(二)建议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1.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扶贫先扶志”,在努力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扶助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在充分了解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心理贫困”问题予以特别关注。
2.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客观、勇敢地面对现实,恰当、全面地接受自我,既看到自己的外在劣势,又看到自己的内在长处。可以发动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及部分教师开展“一帮二”帮扶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通过这些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融入社会、消除孤独,并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奉献才华,升华自我。
【参考文献】
[1]Johnstone D B.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France,Sweden,and the United States[J].Omarav Analy,1986(100)
[2]薛深,聂惠.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人文关怀价值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1(6)
[3]张福友.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理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
[4]梁军,何丽萍.博弈视角下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6)
[5]李国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贫困的成因分析及心理扶助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在资助体系下贫困学生的心理扶助与能力资助途径研究”(2014ZZ046)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