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继洪
在一次名师课堂观摩活动上,曾听到一位特级教师介绍,“我们现在的科学课教育,不能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应动中有静,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冷静思考的习惯,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的习惯”。这一席话,令我深有同感。
纵观我们当前的科学教育,“自主探究”日益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主题。由于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識,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有助于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探究性学习呈现出了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于是就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探究性学习,无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也都生硬地设计成科学探究,哗然取宠,顾此失彼,“蔚然成风”,致使探究性学习走向极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不禁反思现今与过去的科学教育,在充分思考“探究性学习”的优势和优效之后,我们的思绪不禁定格于另一个词-- “接受性学习”,这个似乎已被落伍、淘汰的字眼,已经被逐渐移入遗忘的角落。
许多的专家提出“探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非唯一的学习方式”。事实上,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的科学知识方面,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效率。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学习活动中,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
一、知识和能力的和谐统一
从科学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同样都是构成个人科学素养的基本组成成分。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等,它们构成了科学的基本信息内容。科学能力包括观察、预测、实验、信息处理等过程技能,以及调整、反思、探寻新方案等策略方法。它们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科学知识与科学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科学知识是科学能力的载体,科学能力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工具”。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头脑空白的人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所以好的科学教学既要有科学知识的学习,也要有学科学能力的学习,两者缺一不可。
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最有成就的科学家最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高峰,而不是什么都要靠自己去探究,学生对科学的学习虽然主要是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性的,但间接学习毕竟大量存在”。因此,在大力倡导科学探究与自主学习的同时,适时有机地开展接受性学习活动,也能达到优效的目的。
二 、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科学有自己的特性。科学不能迷信权威,要尊重客观事实,科学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是在不断修正以前的理论基础上前进的。科学的这些性质决定了科学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即科学性。但与此同时科学教育还应有人文关怀,即人文性。科学与人文并不矛盾,在科学教育的过程可以渗透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也可以有科学教育。
科学教学中的人文与科学的结合,不同于传统的人文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教师有误解,把一些人文教育生硬地搬到了科学课堂上。在科学教学中用大量时间去放一些音乐,或让学生在课堂上唱歌或进行一些艺术表演。这些方式作为一种学习调节尚可,如果作为一种科学教学的情境或过程就行不通了,它们不仅干扰了学生的思维,甚至把科学课堂变了味。在科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一定要自然合理,要能有机地融入科学教育之中。在科学课上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较合理做法有:介绍科学家的事迹,渗透一种科学精神的教育;介绍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影响,渗透科学技术对于人的观念的转变的作用;进行一些有意义的角色扮演,体验科学的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观点以及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等。
三、教学活动“扶”与“放”的和谐统一
从学生的探究能力上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不可能一开始就有独立从事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科学教学时,要根据各种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的探究学习。例如我们对《爬行动物》一课的研究过程就经历了“接受性——自主探究”的过程。最为典型的是我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大量的“证据”,而不是学习者自己收集“证据”学习。你知道哪些动物是爬行动物?学生会说出许多动物的名称,其中既有真正的爬行动物,又有不是爬行类的动物,而且会出现学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就用这个矛盾引出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动物是爬行动物?然后让学生在电脑上去看课件中提供的较完整的爬行动物的资料,包括蛇、龟、蜥、鳄等多种动物的特征性的资料,教师只是在操作上做一些帮助。看完后,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出爬行动物的特征,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挑起矛盾,使学生能深入地讨论,最后再让学生去判断课一开始所说地那些动物,到底哪些是爬行类,哪些不是爬行类,自然而然地使刚刚所学的概念得到了应用和巩固。这样的学习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角色,而且还成功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是传统与现代两种学习模式的有机整合。
四、探究与传授的和谐统一
探究与传授是不同的教学模式。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但是也不能排斥传授的作用。探究教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传授式教学也非一无是处。传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能够培养学生自律性和自省力。在一堂科学课中探究和传授可以并存,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存在传授,两者并不矛盾。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究与传授的运用要适时适度。当探究的问题过于难时,需要教师在一些知识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些传授;在一些操作性技能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做一些示范性的传授;当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时,可以采取传授式教学,效益更显著。
教无定法,不论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只要是优效,就是好的教学方法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