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莎莉
角,看似简单的一个概念,似乎直接告诉学生就可以,但是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教师对知识的“告知”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角这一单元要实现的目标是使学生感知什么是角,角是有大小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以及角的种类。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有利于开展学生主动观察、猜测及验证等数学活动。所以虽然最终获取的知识相同,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优化,加大了“角”的含金量。
本节课,按照“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重要理念,以简洁朴实但又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导演”了一个个生动的教学场景。
笔者参加了学校“角的认识”的锤炼课的评课活动,教师尝试过许多的导入方法。例如以动画呈现数学王国各种图形来引入“角”,以各种生活中的角来导入等等。经过锤炼我发现,虽然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兴致盎然的神情,但他们更多的是被漂亮的图案,美妙的背景音乐所吸引,教学效果的优势并没有显现。最终我们的老师考虑了以简朴而实在的开场白进行导入,倒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师:(出示一个大五角星)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五角星!
师:为什么叫它五角星?
生:因为他有五个角。
师:这五个角在哪?
学生指一指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教师示范后,学生独立摸一摸,使学生对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角顶是尖尖的,两条直直的线在尖尖的点处会合)
师追问:那到底怎样的图形才是角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认识”(板书)
师:你能找一找隐藏在我们的学习用具中的角吗?
(学生分别指出剪刀、直尺、三角尺等学习用品的角)
……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五角星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利用五角星这个词中的“角“引领学生感知图形中角的存在。再结合生活经验,请学生找找隐藏在文具用品中的角,学生通过寻找和观察三角尺、剪刀、纸中的角,初步体会了角是存在于物体表面的一种简单图形。当学生对角的特征已经把握之后,再引导学生放飞思维,走出了课堂,到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找一找角。
开门见山的设计,使学生对角这个新认识的图形,有个鲜明的感知,由模糊变清晰,由抽象到具体,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一改往常偏重对结论的解释和整理,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体验,建构系统的数学概念。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角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摸角”等活动。
片段一:
师:摸一摸这些角有什么特点?
生1:(一边指一边说),这里尖尖的,碰一下有刺痛的感觉。
师:(边板书边说)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他“顶点”
生2:这两条边很光滑。
生3:这两条边摸上去很滑很舒服。(做沉醉状)
(这时笔者有点担心,这样下去,学生更容易用语文的眼光和词汇去描述这个“角”,这不顾此失彼了吗?我赶紧悬崖勒马。)
师:为什么会有滑滑的感觉?
生:因为这条边是直的。
……
真实的体验,是多么的自然。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如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何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积极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学会学习。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孩子学习的过程应当采用灵活多样、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它不仅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在倡导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真棒”几乎成了一些教师的口头禅,盲目的浮夸代替了恰当的评价。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无疑弊多利少。我在教学中充分肯定与激励评价学生的同时,也强化了教师从“权威”走向师生,生生“互动”的评价尝试。
如在认识角的特征时:
师:尖尖的点叫做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边。(边说边板书)请你们再摸一摸三角尺的角,然后说一说角的特点。
生1:(比较胆怯)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还有直直的边。
生2:老师,我觉得他说得不完整,应该这样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谢谢你听得这么仔细。而且还勇敢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转身向生1)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1:同意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更清楚,更简洁。(转向生2)感谢你为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回答,请坐。
师:(对生1)那你能不能用更响亮的声音再说一说?
生1:(自信)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两位相互帮助的小朋友。
学生接受学习的机会是相等的,评价的机会也是均等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归纳出更简洁的语言;通过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语言的不足;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让学生找回了自信。评价是及时的,公正的。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把教师的“权力”放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促进学生的行为、情感与思想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显示。当然,其中所呈现的种种信息自然对于我们教师也是一笔丰富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