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招弟
2017年9月26日,我有幸在南师附小叠山路校区参加了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小学语文“出彩课堂”。
来自文教路小学的刘娟老师执教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从孩子的角度开课—呼唤妈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识字、朗读、写字,这节阅读指导课上得温馨甜润。来自洪都小学的万凯老师执教了看图写话课。万凯老师紧紧围绕三个问题,把图说清楚,把话说完整,轻松中孩子愉快地写话,这节课上得热闹愉悦。来自松柏小学的谢小怡书记的《庄子》,从了解庄子的人、书、德入手,带领学生吟古文、学成语、读故事,这堂国学课上得深邃沉稳。
在观摩了这三位老师的课后,我也开始有所思,有所想。这三堂观摩课不分伯仲,各有千秋。透过阅读课的温馨甜润,我看见了刘娟老师对学生识字认字中音、形、义的理解;听过看图写话课的热闹愉悦,我看见了万凯老师对学生听、说、写的训练;通过国学课的深邃沉稳,我看见了谢小怡书记对学生读、想、悟的引导。尽管三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方式各不相同,但她们都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践行着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
何为语文素养呢?这是近年来听到的新词。我为此也上网去查找了一番。我认为语文素养就是语文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直白一点就是不局限于对学生单方面听说读写的培养,而是让学生拥有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和素养。
而小学语文素养具体有哪些呢?我也上网查找了一下。它包含了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等。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们,就是要让语文素养落到实处,紧贴孩子,落地生根。那么,在小学阶段怎样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落在根处?
第一,作为语文教育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观念要有所改变。日本教育大家佐藤学的《教师花传书》中说到“教师不仅要成为教的专家,也要成为学的专家”。作为语文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不能再做“井底之蛙”,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地多汲取知识的养分,开阔眼界。像这次观摩课上的谢小怡书记,她就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如何用实际行动了解国学、感知国学的历程。她把自己的点滴感受拿来和学生分享,希望学生爱上国学,走上传统文化传承的道路。
第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重视年龄跨度的特点。小学生从6-12岁的年龄跨度也告诉我们,他们在主动学习时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低段呈现出一味的模仿和不断的试探性。就像这次观摩课前两节课都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用稚嫩的童声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视角来说图画。而第三节国学课,六年级的孩子,他们对古文的诵读,对成语的由来,对庄子的兴趣,都是带有深层次思考的过程,过滤信息、书写感受。所以,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因人而异,不可千人一律。
在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层层递进式的,可以在不同节点定下几个小目标。
第一,首要小目标—识字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是孩子语文能力的启蒙阶段,可以说孩子以后会不会用语文,语文用得好不好都和这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学生日后文学修养支撑点所在。像刘娟老师的课,她就运用开火车、广告牌、汉字归类、闯迷宫多种形式相结合,加强学生直观感知,符合低段的学生6-8岁的心理特点,学生自然就记得牢了。
第二,关键小目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之中有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说,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都考虑到了读的重要性,学生在读中去思考,在思考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所在。比如:在刘娟老师的课上,她考虑到了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重视从短语到句子的阅读,在读句子时抓住“哄”字进行体会,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品味句子,再顺势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思考就会潜移默化地发生,自然就能感知到课文的情感所在。
第三,重要小目标—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内心真实感知的再现,低段的孩子用一句或者一段话直观性地来表达自己所见。像万俊老师的看图写话课,她结合图画连提三个问题,让孩子围绕图画说出自己所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这也是在为三年级的写作课做一个坡段性的引导。可以说是学生学着完整表达自己内心所见、所知、所感的桥梁。
小学高段学生的情感表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输入式的,一个是输出式的。而输出式就是我们说的习作部分,高段的习作要能表达出学生自身的心声,也要能抒发真情实感,难度就更大些。
此外,我觉得还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他就能更轻松,更愉快地学习别的知识。因此,语文不是一枝独秀,和别的学科,别的知识应该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语文的工具性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学好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学气质。
很荣幸,我观摩了三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也从中看到了我们南昌小学语文老师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进步,向你们表示敬意。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也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在反思中“研”摩,小学语文教学的路上,我们一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