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丽珠
摘要:把全班分成水平相当的若干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把管理的任务落到一个个“小家长”的身上,使班级管理化整为零,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使小组合作成为班级的一种文化,从而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互帮互助,互相督促,共同完成各种任务,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246-01
“组长”似乎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班干部,但在我的班级里,那可是个重量级的人物,小组长就像是家长,班里的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长负责制,组里的成员同甘共苦、荣辱与共。那怎么样才能让小组成员间亲如一家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归功于小组“诛连”制度在班级的运用。
1.组建“小家”,让班级管理化整为零
开学一个月,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身高等方面的因素,尽量均衡地分组,一般6人为一组,鼓励他们自己选出“家长”,引导他们选出品德好,学习好,有责任感,严格、公正的组员当组长,如果期间有小组成员不服气的,可以让他们当一阵子组长试试,让他们也为这个“小家庭”操操心,负负责任,受受气,没有一定的魄力的孩子,一般当不了几天就会败下阵来,慢慢地,小组中最有能力的那一位会被选为组长,孩子们自己选的,当然会比较拥护。
说的容易,其实开学初的这个月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关键,最艰辛,最富挑战性的一个月,也就是紧紧“牵手”的一个月。这里,我具体讲讲几个细节:
(1)拿到成绩单时,了解学生的姓名、成绩,为进一步的观察作准备。
(2)第一次班会,物色班干部的最佳时机。第一次讲话完一定要布置学生回去精心准备明天的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地址、家庭、毕业学校、兴趣,最开心的事情,最拿手的科目,最想竞争的班干部等方面,但声音一定要宏亮,没有达到要求的会进行第二轮的自我介绍。学生在介绍时,我都会拿本子记下各个学生的特点,以防忘记。
(3)第一次军训,用威严专注的眼神紧紧伴随,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活动是多么庄严神圣,不可掉以轻心。
(4)第二次班会,我会深情地说说班里的一些暖人的细节,可以是军训时的一些感人的画面,也可以是搞卫生时自觉、不辞辛苦的孩子们,接着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到讲台上说说他们的美丽发现,让班里充溢着浓浓的正能量。这也是物色班干部的好时机。
2.明确组长的职责
(1)组长得收发作业,抽查学生的背诵,有时还要帮老师改小测。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安排谁发言,选出最棒的周报或调记。
(3)室内外的卫生,大扫除,组长要组织分工,责任到人。(比如大扫除时被扣分了,组长要知道扣的是哪块地方,是谁负责的。)
(4)集体活动的组织。
3.把“诛连”引进小组管理中
我们班有52个人,分成9个组。我指定一名同学记小组的得分,每周五的班会课进行统计,第一、第二名的组员加德育学分,并合影留念。最后一名的小组负责周三的室内大扫除,倒数第二名的小组负责室外的大扫除,大扫除中责任到人,由组长统一安排分工。以上只是诛连的一部分,诛连还涉及小组成员的课堂学习中,比如课堂上的一些问题,有时我会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时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老师指定,二是小组派代表,三是整组回答,每人必须参与。至于选哪种,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比如语文课在教翻译的时候,如果不是很难,在学生自主翻译,小组讨论,班级质疑释疑后,我提问到哪个学生,如果他没答出他该有的水平,我会罚整组抄一段或几段的翻译,并扣小组分。这看似残忍,但慢慢训练下来,学习好的学生怕被拖累会耐心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学习较差的孩子会更勤学好问,以防拖人家的后腿。
小组成员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品尝失败的苦果,摸爬滚打中,感情越来越深,可以说亲如一家,他们常常把组长叫做他们的家长。有一次,三个女生跑来办公室,大声地叫到:“老师,你赶紧把我爸叫来办公室骂一顿,他都不背!”我一头雾水:“你爸需要背什么?我怎么能随便叫你爸来骂?”馨怡说:“是我们组长兰宏毅,他背得好慢,总是背到全班最后一个回去。”我说这组长也太不称职了!她说兰宏毅何止这点不称职,我们组小测都是我帮改的,抽背是林婉菁幫忙的。我说那要这个组长干嘛,换你当得了。她们一听,可急坏了,都叫道:“老师!您千万别把他换了,我们就是喜欢他当组长,我们组长虽然背书慢,做事效率低,但他人很好,组里所有的责任他都主动承担,我们愿意帮他做事。”就这样,半个多学期下来,这老实的“笨组长”在组员的拥护下,学习一天天进步,语文从以前的70来分进步到了85分以上,各科总分也由年段一百多名进步到年段前50名。真是“家”和万事兴啊!
4.适当调整,保证小组竞争力
虽然开学初的分组我是慎之又慎,但各组之间有时也会很不均衡。比如半学期下来,第9组因为大都是学霸,小组分总第一名,第5组总是最后一名,总被罚大扫除,原因是5组的晨晖不断地被扣分。这时候调整就势在必行,否则小组就会失去动力。经过慎重考虑,我派9组中的一位较会赚分的同学去支援5组。结果9组同学哭得稀里哗啦的,我于心不忍,就把容易被扣分的晨晖调到9组,结果9组还是总第一名,学生又抱怨了,说晨晖到9组变得不扣分了,因为他不敢扣分,会被“家暴”,晨晖一脸幸福地说:“没有,没有!他们只是拍一下提醒我别讲话而已。”人家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啊!”也许是晨晖很享受这种整组在讲台上合影留念的殊荣吧。
小组合作渐渐成为我们班特有的文化,我的学生们在我“诛连”的威慑下,一般会变得越来越自律,越来越宽容,越来越有爱心。早读课钟响之前,班长就要组织同学们开始大声朗读;讲台桌要擦得干干净净;我讲课时,学生要优雅地坐着,该发言时要踊跃举手,该静的时候要做到绝对的安静;升国旗时,在我下去之前要排得整整齐齐;班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值日班长必须如实记在班级日记里;下课时,当老师的东西较多时,学生们总会主动帮老师拿东西去办公室,有的拎包,有的拿水杯,有的拿扩音器……
在这样的文化下,学生的学习也得到了有效促进,我的管理也越来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