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须回归生命

2017-01-06 13:25靳亚梦田夏彪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小学

靳亚梦+田夏彪

摘 要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在于培育身心健全的生命个体。从宗旨上来看,班级文化建设要唤醒生命自觉的能动意识、培育热爱生命的情感反思、强化礼让交往的道德体验。从内容结构上来看,班级文化建设须生成发扬集体精神的班级日志制度文化、彰显生命韵味的橱窗环境文化、激发“同理心”的班会活动文化。从路径选择上来看,班级文化建设通过规范班级民主奖惩制度,形成班级精神文化合力;构建多元社会组织支持环境,丰富学生生命的情感体验;拓展班级校内外活动广度,提高学生和谐交往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 回归生命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生命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好以文化促教育的作用,真正唤醒学生生命的能动意识,培育其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并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生命的道德体验。然而,当下大部分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忽视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学生在被灌输各种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所在,严重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有必要使学生在生命成长历程中意识到生命的价值,真正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一、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宗旨

班级文化作为隐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树立培育学生健全生命的价值取向,把孕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综合素质养成作为其宗旨。

1.唤醒生命自觉的能动意识

教育是指向鲜活生命个体的,其意义在于唤醒个体的生命自觉,使其能动地主导自身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启蒙人的自我觉醒,通过不断地启发受教育者的人生智慧,促使其努力去发展智慧的人生。”[1]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教与学的交流对话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认知状态和发展水平的各不相同。学生内在能动意识只有被唤醒,才能理解为何而学,感受到生命所承载的希望。因此,小学班级文化的创设要摒弃形式化和空洞化,真正回归到生命的自我觉醒。叶澜教授说过:“一个具有生命自觉的人,无论在与外部世界的作用中还是自我发展的构建中,都是一个主动的人。”[2]每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创建中,才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有效激发其自觉能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对待自身生命的成长历程。

2.培育热爱生命的情感反思

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全发展的生命,不仅强调肉体生命历程的完整性,同时注重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最大化。在基础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是影响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增强学生生命意识的有效载体。因此,回归生命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学生对生命责任的反思能力,从而增强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所以,班级文化建设要回归生命,培育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其自我反思能力。

3.强化礼让交往的道德体验

教育的根本是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美好本性得以宣扬。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起到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尤其在与人交往中遵循文明礼让的道德风尚。只有在生命教育的引领下对学生渗透礼让交往的道德教育,才能够使学生的美好本性得以延续。“生命是道德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道德是生命的精神向度,道德教育是培养生命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3]小学生只有懂得了礼让,在与人相处时才能意识到个体生命的珍贵;只有懂得了尊重他人、换位思考,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内容结构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宗旨在于启迪学生的生命自觉,这一宗旨目的之实现离不开具体班级文化活动内容的实施。

1.发扬集体精神的班级日志制度文化

班级日志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协调和记录的一种形式,是对班级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的内容之一。师生之间借助班级日志交流,共同解决面临的相关困难,同学们在班级日志上畅所欲言,共同分享和探讨班级的信息,可以增强彼此间的亲密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4]。班级日志制度体现了学生在班级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是促进教师管理班级、师生与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良好渠道,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并发扬班集体精神。班级日志制度不仅方便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情况的掌握和管理,同时符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教育要求,从而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2.彰显生命韵味的橱窗环境文化

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班级物质设施的布置和环境创设是一个班级区别于其他班级的明显特质。学生在蕴含生命韵味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体现了回归生命的以人为本。由于当前小学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学校和班级管理者往往忽视班级环境建设。班级中常见的是几幅名人名言和写满字的黑板报,有的班级甚至只有在应付检查时才更改黑板报内容。而和谐生动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愉悦和人格的健全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便富有成效。生命韵味的班级环境富有生命气息,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创新墙壁、黑板报等文化载体,使班级文化生动起来;通过创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读书角、摆放自然植物的壁橱将自然生命融入班级环境中,让学生关注自然生命的生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怀生命的意识。班级中多了活泼生动便少了沉闷乏味,蕴含生命魅力的班级橱窗环境于是得以有效彰显。

3.激发“同理心”的班会活动文化

教育是一项培养个体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5]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育实践的构成要素之一,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班级活动为载体来进行。主题班会活动是当前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丰富的班会活动主题、灵活的活动形式使得学生在双向互动中拓展生活空间,促进其有条理地思考、反思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让学生理性地思考、洞察现实生活,主题班会活动须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同理心”则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想交流,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关键纽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同一个生物圈的一部分,以此来进行思考并身体力行。”[6] 主题班会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同理心”,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团结友爱使班级向好发展;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重要一员,善行会对社会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活动要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采用生活化、普适性的素材以激发学生“与我同在”的“同理心”,提高其理性地与他人交往、与社会建立亲密联系的能力。

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路径选择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育人的有效载体,承载着帮助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使命。在关注生命自觉发展的基础上,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选择制度保障、社会组织支持和校内外活动拓展等系统化的路径方法加以营造,从而实现促进个体生命完整、人格健全的目标。

1.规范班级民主奖惩制度,形成班级精神文化合力

班级文化建设能够科学规范的不断进步和健康发展,需要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班级制度作为保障。班级制度不仅要服务于班级发展目标,更要展现班级精神文化合力和班级凝聚力。落实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班级制度的前提是规范民主化的奖惩制度。民主化需要师生和谐交流与相互促进,体现学生个性与能力的自由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班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都应在班级发展中各尽其能。通过民主化的表扬、批评等奖惩机制帮助学生主动认同班级的发展目标和价值标准。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因为自己的贡献而不断进步,学生才能体会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加积极地融入班级文化创建中,从而有利于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合力和团结内驱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2.构建多元社会组织支持环境,丰富学生生命的情感体验

由于学校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成绩的优异,加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人身安全高于一切,以至于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大多局限于班级内部,很少与其他社会组织等教育环境相联系。单向的学校教育环境很难实现教育指向生命发展的最终目标。然而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体验不同的环境有助于丰富其生命体验,促使其更深层次地对生命有所感悟并健全其人格。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将教育环境进行延伸,构建多元社会组织的支持环境以丰富学生生命的情感体验。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学生在多元环境中进行生命体验后更能增强生命意识,学会珍惜生命和懂得感恩。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在多元环境的情感体验中得到了升华。

3.拓展班级校内外活动广度,提高学生和谐交往的实践能力

班级文化建设有责任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积极团结的做事态度和规范有序的交往准则,帮助其提高和谐交往的实践能力。班级活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平等参与社会交往实践、提升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班级活动可拓展其校内外广度,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激发他们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如果一个群体的成员之间的互动在外部系统中是频繁的,那么友好的情感将在他们之间滋长。”[7] 无论是校内的班会活动、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文体活动还是校外寒暑期夏令营、户外探险、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与人和谐交往的乐趣、感受生命的美好。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中学会彼此尊重,通过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在增进情感与友谊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有效提高社会交往的实践能力。总之,个体生命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与他人、社会交往的关系中体现的。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个体交往实践能力的提升,将班级文化活动延伸到校外社会环境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的封闭系统,理应形成有利于学生交往实践能力发展的、与校外环境相联系的开放系统。

参考文献

[1] 靖国平. 教育学的智慧性格[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 叶澜. 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R].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 王芳. 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M].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刘金明, 张烨,玉莹,等.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班级日志作用[J]. 科教文汇, 2007(07S).

[5]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6] 杰里米·里夫金.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 张体伟, 孙豫宁,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2.

[7] 约翰逊. 社会学理论[M].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建设小学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花下悟道 感受成长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