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红
摘要:笔者尝试的方法和探究的途径可概括为课外阅读“五个一工程”:喜爱一本杂志;欣赏一个作家;辑录一本《作品精选》;推荐一篇好文章;做一系列专题对比阅读。通过阅读“五个一工程”的尝试实验取得了五大成果:第一,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第二,完成了阅读积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语感能力。第三,顺应了教育改革,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第四,中考结硕果。第五,提升了人生境界,强化了人文精神,真善美广植人心。
关键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58-01
笔者以为,初中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是由于我们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笔者从去年开始,就把抓好课外阅读作为突破口,进行了尝试和摸索。
1.反思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课外阅读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无趣和贫乏。“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许多地方和学校,语文课成为学生最反感和最不受欢迎的课。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无疑为语文早早地判了死刑。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多读”“广博”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
2.实践篇
基于在语文大讨论中的反思,基于对语文中考命题原则“课外语段知识点在课内,题在课外”的理解,更基于本班学生因阅读少而文化底蕴浅的现状,为适应中考改革形势,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把抓好课外阅读作为突破口,我尝试的方法和探究的途径可概括为课外阅读“五个一工程”。
(1)喜爱一本杂志。推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人文性较强、国内知名度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为日常读物(也可选择《青年文摘》《视野》《中国青年》等),并开展“读《读者》评《读者》”课前演讲活动,学期结束将演讲稿由学生自行设计、编辑、打印、装订结集为作品集。每期(读者》约巧万字,一年24期,约360万字。
(2)欣赏一个作家。买或借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潜心阅读,初三一年内读所喜欢的作家作品不少于10万字,加深对作家的感情,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3)辑录一本《作品精选》。每周选择抄写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给予点评,并写出喜欢的理由。文体不限,每篇不少于600字。一年约有三万字。
(4)推荐一篇好文章。每周轮流由一名同学给全班推荐一篇自己欣赏的好文章,要求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印发给全班阅读,每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一学年全班累计有三万字。
(5)做一系列专题对比阅读。借《语文学习》杂志上的“阅读新空间”栏目,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
阅读“五个一工程”的尝试实验取得了五大成果:
第一,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養成了阅读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完成了阅读积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语感能力。“五个一工程”阅读中“读读一说说一抄抄一背背一写写一讲讲”的方式方法也切合了时下被语文界认同的语感培养模式。
第三,顺应了教育改革,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总是以最快最急切的声音呼唤语文课。在多次问卷调查中,语文课总是我所任教班最受欢迎的课。
第四,中考结硕果。尽管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中考依然是评判老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经得起中考检验的教改实验才能得到学校、家长和同行的认可。令人欣慰的是在进行课外阅读“五个一工程”实验中,中考成绩有进步,有突破。
第五,提升了人生境界,强化了人文精神,真善美广植人心。“有书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阅读中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的境界”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必然收获和最大收获。
3.启迪篇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得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获得良好的效果,从实践体会来看,以下五个问题至关重要。
第一,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最终目标。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的最终目标。
第二,积累是首要任务。实现积累要达到三个要求。荀子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就是胜利。
第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阅读要体现自由性。学生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愉快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越学越要学。
第四,阅读的读物和方式要多样化,切忌单一。课外阅读的读物应允许在统一中求个性,阅读的方式要在稳定中有变化,使学生在多样中获得丰富,在丰富中拥有厚实,在厚实中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欲望。
第五,提高品位,突出人文性。课外阅读在尊重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和温情的报刊杂志书籍,尤其要诱导学生与那些人类良知的代表者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曹禺、巴金等大师对话,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起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倘若通过课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那么便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也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谭旭东“课外阅读在困境中挣扎”,《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2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