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龙
摘要:“文体”:这里指文章、文学作品的体裁。我们常说的文体指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2011年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第一、二、三学段)“阅读”部分指出的课文主要体裁有:童话、寓言、诗歌、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语用”:指语言文字运用。这里研究的“语用”,并不是真正语言学意义上的“语用”,而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母语运用的学习及言语运用实践活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运用”一词在课程标准里属于高频词,据统计,总共出现了48次。可见,“语言文字的运用”(以下简称“语用”),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倡导的核心教学观。这对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课堂建构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53-01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仍然跳不出把主要精力花在理解课文内容層面的教学案臼,即使有了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但往往不知如何实施或存在着诸多较大误区。如,有的老师以为课堂上让学生动动笔写一写就算是落实这一理念的“语用型”课堂了……这说明,接受和认同语文新课程理念只是落实的前提,落实的真正难点是能够让理念对接现实,对接课堂,从而使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真正发生改变。加强“语用型”课堂构建研究,正是针对当下这样的现状、间题与需要。
具体价值表述于下:
1.有利于突出语文课程核心目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
2011年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用”能力培养。把“语用”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予以突出。“语用”(即“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表述高频出现。在第一页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在“评价建议”部分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可见,“语用”教学观已成为“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观;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已成为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与突出的语文教学核心目标与价值取向。本课题立足于不同文体的“语用型”课堂构建正突出了这一核心目标。
2.对于摆脱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实困境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没有明确地瞄准、清晰地指向”语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方向,而是偏向了其它方面,造成了教学的“高耗低效”,甚至造成了语文教学“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这样的令人尴尬与不满的状况而饱受诟病。
小学生学语文,主要不是研究语言,而是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理解与积累还是为了运用语言。学会运用语言——真实正确地表达思想,自然恰当地与他人沟通,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这才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3.有利于突出不同学段的研究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
本课题所选择的具体研究领域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与重点。“语用”能力培养的重心首先在“阅读”教学构建“语用型”课堂。课文是“语用”的范例,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学生必须借助文本语境方可习得“语用”知识.经验与智慧,并通过相应的运用实践从而形成“语用”能力。因此,选择“阅读”教学领域突出了“语用”教学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切入视角是基于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语用型”课堂构建,根据小学不同年段特点,第一、二、三学段重点选择三类文体构建“语用型”课堂。分别是:第一学段重点研究童话类课文“语用型”课堂的构建;第二学段重点研究叙事性作品“语用型”课堂的教构建;第三学段重点研究说明性文章“语用型”课堂的构建。这样的研究视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突出了“阅读”教学的特点及不同学段的重点,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基于不同文体的小学阅读教学“语用型”课堂构建研究:在“语用”教学观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研究基于课文不同文体,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发展“语用”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型”课堂典型特征,构建“语用型”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