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明高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核心素养,在教学设计时应对核心素养进行养顶层设,紧扣核心素养组织教学活动,并结合核心素养设计练习,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086-01
引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教育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当前阶段怎样有效的开展数学教学,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是教师们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所在。下面将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1.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目标
就小学的数学教育来讲,计算能力被视为三大基本能力之一,其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样也是日常生活的必需技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因此,计算能力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
2.算理和算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内容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需要算法和算理来支撑。要想培养起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具备数学思维,必须让学生学习计算的原理,掌握计算的方法。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是为了应付考场上的考试,数学核心素养是为了以后将自己的所学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未来的生活之中。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必须开展算理和算法教学,只有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算以及如何计算,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会数学基本技能,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起数学的核心素养。
3.会算和会用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要求
无论是数学教育还是其他学科的教育,学习的过程一般都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知识的理解;第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第三,知识的应用。在这三个阶段中,第三个阶段最为重要,也是实践中最难的阶段,掌握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很容易,但是要将知识变通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不是一件易事了。因此,会算与会用必然会成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要求。只有懂得应用,才能算是培养起了数学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
1.增强计算教学目标设置的导向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导,增强目标的导向性应该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同时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展开教学测试,检验教学效果。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一,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二,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三,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计算和解题能力
围绕着核心素养来进行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多的参与。作为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要将学生放置到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当中去,促使学生能产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在当前阶段我们所学习的一些问题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故意设置的虚拟化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难以找到正确的答案,并且也不会产生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设置出更加接近与学生实际的问题,利用真实的问题来巧妙的进行讲解。
3.提升计算教学中内容处理的科学性
在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当中,每一节内容之间的联系性是比较紧密的,并且也有着一定的层次性,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呈现递增式的层次性。例如在四年级当中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位小数加减法和整数的运算性质等等。同时这部分知识也为后期的小数四则运算提供了基础保障。这样的编排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知识点,并在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在素质教育当中认为知识的学习应当具有延伸性,因此在进行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事先对教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升内容处理上的科学性。在教学中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与学生之间更加贴切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利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作用,为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在进行内容的处理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后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因此在内容的处理上,教师应当积极的为学生设置一些学习情境,转到学生学习知识的生长点,然后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实施教学,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对于他们的计算能力培养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要合理的进行教学内容优化,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合理的优化设计计算内容,強化教学中的直观性和科学性,并结合实际操作内容和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和理解计算知识,掌握牢靠的计算方法。
4.加强计算方法的引导
计算的学习不仅要学计算原理,同样要学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帮助。如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买电器》整百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师设计出了到商场买电器的实际情境,列出500+800的算式后,让孩子们用已有的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用画数线的方法进行口算,有的同学则直接用拨计数器的方法,有的同学用五个百再加8个百得出13个百也就是1300,也有同学用竖式的方法,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教师要适时的总结学生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其实无论用一百一百地数,还是用画数线、计数器方法都是要把500看成5个百,800看成8个百进行计算,进而发现当数据过大时,或着没计数器时,数数、画数线、计数器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导孩子找到最适合、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三、结语
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计算方法、计算思维的培养,以此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即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罗元莉.例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好家长.2016(42).
[2]徐万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才智.2018(06).
[3]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