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召
【摘要】农村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因此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还相对滞后,也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针对农村小学教育情况和个人认识,作者尝试对农村小学教育作以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 探讨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061-01
由于历史、环境、心理认知等原因,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个人认为应该重视农村小学教育,而且要找出方法,教出实效。
一、重视小学生思想素质教育
在政府的指导下,现如今的农村小学已经改变了昔日的落后面貌,诸如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校舍的修缮,教学器材的增加,师资力量的提高,使得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相应提高。
不过,现在由于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现在十分普遍,使大部分小学生成了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当前,小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现象。因此,农村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加强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个人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文明礼貌,尊敬老人。文明礼貌、敬老爱幼是人的最基本道德,小学生尤其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教育他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懂得尊重人的学生,让他们切实与爷爷奶奶等老人能够融洽和谐相处。
第二,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是为人类当前生存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道德。农村环境条件不如城市,更应该教育小学生从小就树立环境意识,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这样更有利于逐步提升公民的整全素质。
第三,遵纪守法,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热爱劳动是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贡献。要通过事例告诉小学生在学校要遵守纪律,到社会上要遵守法律,让他们认识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做哪些事是犯法的,犯法的后果很严重。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从小就勤劳能干。
第四,助人为乐,乐于奉献。助人为乐,乐于奉献是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层次的贡献。教育小学生要乐于助人,要有奉献精神,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要爱护公物,要有团队意识,自私自利和斤斤计较都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五,诚实守信,正直向上。诚实守信,正直向上是为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贡献。农村小学生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在这方面尤其应该加强教育,诚实的孩子人人爱,讲信用的孩子朋友多。同时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为人谦逊、正直,以此敦促他们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
农村小学生接触新生事物的机会不多,见识面较窄,因此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要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创造能力。
在城市小学教育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大都会教导学生参与制作、裁剪、雕刻、粘贴一些物品,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这项教学工作大都是欠缺的,小学生的思维是禁锢的,动手创造力是不足的。
创造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能力的本质就是创造性,创造性又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中国科技的发展更需要创新创造。
因此,农村小学教育中一定要补上这一课,以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起小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这样也能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接班人。
個人认为,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开办社团活动。与书本知识学习相比,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具有更强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也能培养起学生们的爱好和特长,也就更容易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创造能力。
第二,开始创造竞赛。竞赛,可以个人赛,可以团队赛,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可以营造起创造创新的氛围,更加能够激发他们劳动创造的原动力。
第三,加强对外交流。小学生缺乏交流意识,这就应该在教学中多组织与同类学校的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进友谊,培养劳动创造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三、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多方配合,多策并举
教育的本质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注定了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长知识,又要长身体。而做好农村小学教育,又需要多方配合,多策并举。作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教育水平。
小学教育要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聘用教师不要只聘用语文、数学专业的教师,应当多吸收音、体、美专业的教师,真正形成专业化的教育。因此体音美、英语等专职教师的配备,就显得非常迫切。同时,要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教师队伍的培训机会,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使农村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学习,让教师能够按时得到培训,吸收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第二,利用现有的资源,给学生们上好每一节课。
这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比如在课课堂上鼓励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讲课中,不要教给学生提问的固定模式,而是让学生把握住了一个事物常用的思维角度,引导学生知道对一个新的概念可从它的意义、作用及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上加以认识。这样学生提问题就不难了,所提出的问题才会解决。同时,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空间,提高他们学习的参与性和趣味性。要多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做好引导,提高家长对教育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在教师队伍加强和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家长认识的教育引导。家长的认识提高了,改掉了对农村教育的偏见,支持农村教育事业,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农村的教育才能进一步取得稳步发展的良好效果。
第四,重视对农村教育硬件的投资,打造独特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以及以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校传统习惯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人财物管理等内容。学校文化具有导向、传承、凝聚、激励、约束、教育和发展功能,使得农村孩子也能跟城市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农村小学教育应该营造友爱和谐、健康向上、品位高雅的学校文化。
总之,农村小学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长远性,保持农村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也是复杂多样,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只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农村小学的教育就能够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