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8-10 09:10邹丽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诗词鉴赏文化素质高中语文

邹丽华

【摘 要】 中国诗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力量,是中华几千年来文化的精华。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在对这些诗歌引以为傲的同时,却不得不承认,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有待提高。本文分析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性,阐述了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文化素质

在新课改背景下,诗词鉴赏已成为语文审美教学的关键。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产生最早且发展最充分的文学形式,浓缩了中华文学艺术的精华。此外,古典诗词在高考中占有较大比重,高考对诗词鉴赏的考查一般为文字作答的形式,不仅要求学生表达,而且还需写明。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对于高中语文教学非常关键。

一、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一)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作为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从小学时期,教师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古典诗词中的想象极为丰富,且十分大胆。如:李白的诗句“君不见……不复回”“飞流直下……落九天”;王维写的诗句“明月……石上流”。这些诗词让人神思飞扬,多读诗,同时学会鉴赏此类好诗,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近年来,高考诗词鉴赏题都要求学生使用文字进行表达,即使用流畅的语言概括自己对诗词内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能等方面的理解。在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往往建立在理解语言基础之上。与小说、散文相较,诗词具有一定特殊性,其篇幅短小,寓意深刻,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诗人往往采用避实就虚的形式,学生在理解诗词时,容易产生隔阂感。在语文教学中,鉴赏诗词无论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还是塑造完美人格都显得非常重要。

二、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策略

(一)入境探情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人灿若星河,风格异彩纷呈。好诗词能够增加学生的见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需要打破应试教育的限制,带领学生走进诗词,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考虑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第一,导语入镜。文本导入是吸引学生进入情景的第一步。好的导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其开启与文本对话的通道。例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导入:在俞文豹《吹剑录》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东坡问幕士:“我词如何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的诗词,体会苏轼的豪放风格。此种设计形式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的鉴赏文本,理解诗词中作者的情感做好铺垫。

第二,美读入境。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读”这一最为直接的方式。诗词的情感与形象均可通过诵读感知。在诵读过程中应倾注情感,只要将学生引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就能顺利达到入境的目的。

(二)品味诗句,体会诗词意象

诗词中的字句有精炼等特点,诵读诗词时,应细细品味词的意义。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作者通过明月、清泉以及浣女等反映出秋天雨后寂静深幽的景色。而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写道:“方宅十余亩……罗堂前”,这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图,体现了作者的语言魅力,令人神往。在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应当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技巧。在诵读过程中需把握节奏,使学生融入诗词描绘的意境中。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中“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仰望蜀道时的感概之情。

第二,应当教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技巧,有的放矢地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三)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词的语言可通过对比进行,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仔细揣摩诗句,反复推敲。想要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品味诗词语言。

第一,揣摩推敲,品味作品语言。例如:《蜀相》中“出师……泪满襟”表达了杜甫的痛惜之情及壮志未酬的悲愤,通过揣摩推敲,学准确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以及遭遇,由此便与作者产生共鸣。

第二,分析诗词的语言艺术。诗词的艺术归根到底就是语言的艺术,想要了解作者的内心,需要细细品味诗词中的语言。例如:李煜的《虞美人》用词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作者在诗词中并未写出愁思,仅仅展现了外部形态,此种形式很容易使人们产生情感共鸣,并借助此词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四)注意古今句式的不同表达方式

我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韵律,有很多平时少见的句式,在教学中,许多学生一时间无法理解,即便能够适应,也无法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这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非常不利。因此,在课堂上可通过改变句式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内涵,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孙仲谋处”很多学生就无法理解。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原句上进行修改补充,将其变为散文句式,让学生对比原句,体会二者的表达效果。经过对比学生发现,两句的主要区别在于“英雄”与“孙仲谋”,原句先写“英雄”而后“仲谋”,主要突出了诗人的敬仰之情。另外,在诗词中,字词的运用也非常独特,即便是意思相近的词语,替换也很难奏效。教师可通过替换字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综上所述,在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点燃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将学生引入诗词的殿堂,从而体会诗詞的美感。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寻找诗词的规律,掌握鉴赏技巧,由此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猜你喜欢
诗词鉴赏文化素质高中语文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探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