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华
【摘 要】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它们往往委婉含蓄,引人深思,蕴含着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理解这样的句子,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创设相关情境,还可以补充教学资料,以此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在准确把握表层意义的同时解读句子深层的语义。
【关键词】含义;句子理解;特征;教学策略
与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学习目标”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要落实好这一要求,一是要厘清“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内涵和特征,二是要依据这些特征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特征分析】
什么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它是否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进行分析,笔者归纳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蕴含道理
语文教材中经常有教学生为人处世道理的文章,如《画杨桃》。文中的老师说过这样几句话:“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这是说做事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这是说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句是说做人做事应实事求是。
二、引人深思
“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能引发学生思考。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最后一段话:“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句子告诉我们小村庄最后被摧毁了,这是小村庄的结果,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可是,句子背后隐藏着引人深思的问题:小村庄是毁于天灾,还是毁于人祸?至于是天灾还是人祸,这就要求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三、委婉含蓄
《可贵的沉默》一文中提到:“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会明白“极为珍贵的东西”就是回报父母的爱,懂得孝顺。文章通过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来告诉读者,让人感受作者高超的教育艺术。
那么,依据以上特征,在文本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后,教师该如何实施教学呢?
【教学策略】
一、联系上下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的结尾句是:“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富有”表面是指拥有财富,而文中显然指做人诚信,精神上变得富有。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
文章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主人公的家庭条件不好。如果有昂贵的奔驰汽车,家里或许就变得富有了。可是,它最后被开走了。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白“富有”显然不是指财产增加了。再看第一自然段中母親说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母亲认为诚信就是财富。接着联系第六自然段的“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里的“道德难题”显然是指做人要不要讲诚信,要不要告诉库伯先生实情。而事实上,父亲最后选择打电话给库伯先生,让他把车开走。“我”家也因此拥有另一种意义上的财富。
二、创设情境
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中,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创设了相关的情境。
先是投影显示这一含义深刻的句子,接着背景音乐《再见……警察》同步响起,PPT图片慢慢地随着音乐翻动:山清水秀的村庄、犁、木茶几、木凳子、木船、木床、木柜、木椅、栅栏、洪水中的村庄、斧头……它们慢速出现在大屏幕上,一两秒钟之后又慢慢消失,最后全都无影无踪了。在有些哀伤的背景音乐中,教师没有任何说教,教室里足足沉默了七十六秒。学生在沉默的体验中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在这七十六秒里,相信学生的内心犹如翻腾的江水一般不能平静。
三、补充资料
一些文学作品的创作年代离现在较远。学生不熟悉作品的时代背景,就无法深入解读文本。为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补充一些资料,以便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学生很难理解句子所表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因此,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补充相关资料: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小说《故乡》。从时间看,作品距离现在已快一百年了。接着教师出示一百年前绍兴城里房子的图片:四周围墙高高的,一抬头只能看见天空。学生逐渐明白:闰土叫“我”少爷,说明“我”是个家境不错的城里人,而闰土是个乡下的穷苦孩子。“他们”指“我”的朋友,是和“我”一样的城里的少爷。“我们”儿时经常待在自家的大院里,没有闰土那样丰富的、接触大自然的生活经历,就像井底之蛙。
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而已。理解是运用语言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遵循教学目标深挖文本内涵,循序渐进地推进课堂教学。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小学 31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