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闻“颜值”刍议

2018-08-09 02:33王新宇
新闻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科学性公正艺术性

王新宇

【摘 要】作为新闻大家庭的一员,法治新闻与其他诸如时政新闻、财经新闻、文体新闻一样,有着及时、客观、公正的科学性要求,也有结构精巧、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艺术性要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构成新闻的“颜值”,而法治新闻的“颜值”追求又有其自身的独特内涵。本文拟从法治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本质要求,探讨法治新闻的“颜值”。

【关键词】法治新闻;科学性;艺术性;颜值

一、法治思维观照下的科学性

法治新闻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民主法治相关的事实的报道。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法治新闻也必然体现出新闻的科学性要求,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追求时效性、客观性、接近性,有关新闻的传播规律、运行机制同样规制着法治新闻。同时,法治新闻的法律属性又决定了其在及时、客观、公正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法律具有规范性和程序性,所以法治新闻事件发生后,一味地追求时效性是不可取的。一起案件发生后,如何定性需要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依据法律法规按程序予以权威认定,而不是报道者基于调查采访后的个人见解,否则就难以对事件作出评判,遑论定性。如果抢时间,等不到权威部门依职权所做出的结论,先入为主,不仅给相关部门依法办案带来干扰,引发舆论混乱,也极可能为新闻传播者及媒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客观、公正只有在相关由法律授权国家机关作出判定后,才是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真相,如法院的生效判决。“媒体审判”有悖于法治,也与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不符。按照法律规定,一起刑事案件的加害方,在刑拘、批捕时是犯罪嫌疑人,起诉到法院是被告人,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且已生效,方能称之为罪犯。公安侦办、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所查明依据的犯罪事实,都只能是“存疑”的事实,不能认定为最终的犯罪事实。因此,法治新闻事件报道的时效性有别于一般新闻事件,其时间节点应根据法律程序的阶段性寻找最佳报道时刻,不能盲目地追求快捷,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同样,客观、公正亦离不开法治思维的观照。日常生活中一般意义下事实的客观、公正与法律事实的客观、公正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有所区别,不能简单等同。而法治新闻的客观、公正是建立在法律事实的基础之上。法治新闻事件的真相,无论是当事人提供的还是媒体调查采访的,都不能称之为法律意义上的事实真相。一桩案件,无论民事还是刑事,其事实真相如何,需等待执法、司法机关的最终生效认定。当然,当事人提供或者媒体调查采访的事实真相和法律最终生效认定一致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当事人及媒体法治素养的差别以及个人感情倾向的不当介入,导致新闻事实与法律事实不一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种差异,极易造成舆情危机,伤害执法、司法的权威,误导公众判断,甚而影响公众对法治的信仰。

所以,在追求法治新闻及时、客观、公正的过程中,法治思维的观照不可缺席。法治思维,体现为一个人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法律知识的综合法治文化素养。在报道法治新闻时,首先要用法治思维去审视、把握新闻事实,注重程序的正当性和事实的合法性,平衡报道的内容,尊重执法、司法权威,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定程序。如此,法治新闻的科学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法言法语基础上的艺术性

法治新闻虽为新闻大家族的一员,但以其专业属性,形成了其与众不同的法治特色。而这个特色集中体现在法治新闻法言法语的运用。

法言法语首先体现在新闻语言上。如文前所述,法治新闻具有法律属性,法律本身的规范性、严肃性、准确性、权威性,铸就了法律语言的专属性,蕴含简洁、明确、严肃、准确等质素。众所周知,一部法律从立项、调研、征求意见、草案起草到审议、通过,循环往复,历经艰辛,最终磨砺出其语言精准、凝练且明确、简易的特色,这也形成了法治新闻独特的语言魅力。此外,法言法语还包括新闻报道中要规范使用专业法律术语、正确引用法律条文、准确审慎遣词造句等。即便是在专业的法治新闻报道中,也经常出现法人和法人代表的混乱、受害人和被害人的错用、定金和订金的区分不明、刑拘与行拘的概念模糊等等,不一而足。严格地说,出现这些情况都是法律术语的错误使用,而这种错误往往会引起受众对法律事实性质的错误判断,干扰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正确评判,损害法治新闻的法律属性,不仅大大削弱执法、司法的权威性、公信力,而且极易造成舆情混乱。而对法律条文准确无误的引用,不但有助于对新闻事件性质的把握,而且能够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于无声处起到普法宣传教育的作用,实现法治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

法言法语还体现法治新闻报道明晰而严密的逻辑。要理解这一点,还是要回归到法治新闻的法律属性上来。法律条文的逻辑是严谨、缜密的,清晰、简明的,如此,才能便于执法、司法人员和公众的理解、适用,否则就会导致法律适用因理解分歧而混乱。诗无达诂、“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的文学文本追求,在法治新闻实践中是没有余地的。例如,刑法分则条文,一般包括罪状、罪名和法定刑,简言之,就是一则刑法分则条文,首先要叙述构成犯罪的情状,接着指明触犯的罪名,最后是法定刑的设置,结构清晰简洁。再如,一份普通常规的民事诉状,其行文布局是原告、被告、诉讼理由、诉讼请求等。从法律条文到诉讼文书,其在法言法语有机组织下的逻辑是严密而清晰的。所以,法治新闻也应该如此;行文恣肆庞杂,甚至思维不清、逻辑混乱,不是法治新闻应有的品格。

因法言法语而形成法治新闻独特的语言魅力,法律属性又带来法治新闻结构清晰简明的逻辑性,两者共同构成了法治新闻的艺术性。

三、内外兼修互动中提升“颜值”

“颜值”一词源于网络,“颜”者,容颜也,“值”即指数。人有颜值,文章亦然。法治新闻事件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当下融媒体时代,均以其强大的“吸睛”作用,成为媒体热衷报道的内容。何以如此?简言之,法治新闻直接牵动权利义务,直逼世道人心、人情冷暖。受众喜欢围观,媒体自然乐此不彼。诚然,媒体的“吸睛情结”以及受众猎奇、起哄心理也是重要的原因,但不在此文的讨论之列。

虽然“文无定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章模式,但仍有规律可循,并非顺手拈来的“混搭”。因此新闻的科学性、艺术性才有了具体的解析钥匙,也就有了颜值高低的分野。法治新闻报道颜值高低,取决于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無及融合程度。一篇高颜值的法治新闻,首先要有客观、公正、符合新闻规律的内在科学性要求,既有符合作为新闻一般性的规律特征,又遵循法治新闻的法律属性。其次,要有内在严谨、缜密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体现为叙事的清晰思维,结构的简明合理。做到这两点,一篇法治新闻就具备了基本的颜值要求。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于法治新闻颜值的追求永无止境。如何进一步提升法治新闻的颜值,窃以为,更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更高层次法治新闻价值追求所在,那就是法治新闻报道要体现民主的要求与进步。法治与民主相互依存,民主政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民主进步的履痕体现在法治的完善历程中。而法治新闻报道又能留存法治构建与前行的背影。一篇法治新闻报道,如民事纠纷,当事人诉权的保障、权利义务的平衡、定分止争的程序、实质正义,无一不透视出法治的民主性。至于刑事罪案,被告人权利的保障、罪刑相适宜的程度、被犯罪行为损害的社会关系的修复与弥合等等,更为直接地体现了法治的民主性。但是这里并不能苛求每一篇法治新闻都要体现甚至挖掘出民主性,正如马克思在强调新闻的真实性时主张的“全部的”事实那样,法治的民主性也不是每一篇稿件都能予以体现,而是众多的、持续的、不断变化的新闻报道综合起来才能聆听到民主进步的跫然足音。

综上,法治新闻具备了新闻的基本要素,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如同人有了五官四肢;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则赋予法治新闻以生命;而民主性的灌注,恰是为生命增添了精魂。如此,法治新闻的颜值就有了丰富而稳定的支撑。

(作者单位: 安徽法制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科学性公正艺术性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名家谈教育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不公正
大公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