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2018-08-06 12:52王国英
魅力中国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初中语文

王国英

摘要:在日益深化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应以语感的培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而学生语感的培养则应抓住关键阶段——初中,在关键阶段,语文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教科书上,而要在大量文质俱佳的言语作品——目标语言的熏陶之下拓延学生的阅读范围,变语言“习得”为语言“学得”,以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感。其次,还要走进大自然,走进家庭、社会生活,让学生的语感活起来,最终逐渐达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得心应手地运用母语,以求人的“诗意的栖居”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感;培养

语感能力是学生在长期体验、训练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语感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对此,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可见,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加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一、强化语文知识学习的整体功能

叶圣陶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时候,要从具体的课文出发,把语言文字知识当作一种言语行为规范去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直至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知识是能力形成的第一要素,是能力的基础。要想有较强的语感能力,首先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知识要靠学习、积累获得。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依据教材组织实施语文课堂,是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具有语言、表达、思辨等等模式属性。依据教材的这些模式属性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摹拟训练,才能为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创造条件。选人教材中的文章,或遣词造句,或布局谋篇,或表情达意,尽皆匠心独运,文质兼美。所包含的语言、词汇、句式、篇章知识既丰富全面而又规范实用,是学生学习的典范。阅读文章,大量感知汉语词汇、句式词语搭配规则的过程,就是学习语文,萌生语感的过程。系统有序是系统论的重要原理。现行语文教材的语文知识组合,体现了系统有序的原理。如果我们注意从语文知识的整体观念出发,按照教材的知识系列实施系统控制下的阶段教学;如果我们在进行单篇教学的时候,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上表及里的认知规律有序地指导學生理解篇章的内容和形式,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语言实际运用方面的知识,从而掌握语文知识的整体,为语感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二、强化对名篇佳作理解性诵读的功能

干百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依靠熟读成诵而习得语言的方法非常有效。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心理学研究表明,熟读成诵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使语言的要素词语、句式、情味、气势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迹,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就会在听说读写中分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沦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开始于经验。名篇佳作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体现着思维的方式和思维的过程。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是间接的经验。对学生认识的开始有正确的导向性。诵读就是反复感受典范语言的环境。这个过程中,体现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使认识和理解逐步深化。诵读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并伴有多种思维形式。对名篇佳作的理解性诵读,既直接感知具体语境的表达技巧,语言气势、风格情味,又引发思维的聚合发散。反复感受典范语言的情境必然蕴涵着语感产生的契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如能对其加强诵读的指导,授之以节奏、重音、停顿、押韵等诵读知识,必然会提高其诵读的兴趣,促成其诵读习惯的养成。诵读的文章多了,语言运用的规则就会在脑海里自动整合成一种语言直觉,产生强烈的语感。

三、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首先,听说结合,感受语言魅力,培养语感。“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其次,读写结合,培养语感。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加上自己的理解、看法及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行必要的练笔,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最后,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

总之,我们应把学生带进教材,带出课文,让学生在各类作品的阅读中,体验作品的人文性,体味作品的真善美,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文素养等语文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