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演变

2018-08-06 11:54张卫民
魅力中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专制师生关系

张卫民

摘要:师生关系是班级社会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师生关系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是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往往形成不同特点的师生关系类型。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传统的师生关系为专制的领导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轻视学生的主动性,注重以统一的社会规范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轻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现实文化背景中则表现为:民主、平等、和谐、信任、互尊互爱、教学相长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专制;民主平等;信任和谐

师生关系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班级社会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影响着班级社会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研究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师生关系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是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往往形成不同特点的师生关系类型。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积淀在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之中,师生关系也被深深地烙上传统文化的印记。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较为深刻的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带来的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变化也在师生关系中反映出来。

一、传统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师生关系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十分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这种道德的出发点在于维护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专制统治。“传统的道德文化塑造了中国等级森严的封建家长制和民族性格中深厚的等级观念,在价值取向上,重道德轻功利,也既重义轻利是最显著地特点。

教育能“明明德”,所以在传统文化中教育很受重视。教师同样也被赋予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古代一些思想家看来,教师就是礼的化身、道的代表,“师者,所以正礼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重礼尊道就必须尊师。荀子把天地君亲师相提并论,把师提高到崇高尊贵的地位:“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师就代表着“礼”和“道”,所以为师要“严”。“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严而惮,可以为师。”“师尊则言信矣”。这就形成了千百年来在教育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师道尊严”的观念。

传统的等级观念、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以及师道尊严的观念,决定了中国师生关系的特性。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在师生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别明显的不平等的位置,教师是“道”的代表、“礼”的化身,对学生来说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对教师十分尊崇并无条件的服从,唯师命是听,不可以对教师的言行有任何不恭和异议。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体系中教师的领导方式是典型的“专制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一切由教师决定,学生不参与并要绝对服从。

中国传统师生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虽然历史上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在强调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也从教育的自身规律出发论述了师生关系。孔子就反对学生对教师惟命是从,唯唯诺诺,不要学生对教师的话“无所不悦”,主张他们“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古代教育思想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不耻下问以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虽师勿师”(袁枚)等主张也都与专制型的师生关系互不相容。然而这些教育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是理想主义的,在传统的专制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它们不可能真正付诸实施,它们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由传统专制制度和文化观念决定的师生关系的根本特性。总之,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特性:领导方式是专制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轻视学生的主动性,注重以统一的社会规范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轻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责任心强,师生关系密切。

二、现代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文化核心观念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这就使得等级观念、重道德轻功利、重整体求同一的观念等仍然成为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中的重要内容。影响师生关系建构的文化背景并未在根本上改变,师生关系基本上仍维持着传统的模式。

对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冲击并进而影响师生关系的是改革开放及其引起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实现改革开放的政策,并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一方面,改革开放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新观念新思想的进入对旧观念旧思想产生了很大冲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观念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人们的价值取向开始趋向多元化。尤其是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具体的生活圈子和位置,人们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也使有限的学校教育功能表现出更大的局限性,加之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更简捷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途径,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在不声不响地改变着,由此,师生关系也发生着变化。

但是,与社会转型相一致,当前师生关系也处在一个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的专制型、以教师为中心的特性在当今的师生关系中仍有着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在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教师自身价值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在师生关系的感情投入上,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上与从前有所减弱,使得师生关系中一些功利性因素有所增加,不良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多的进入师生关系领域。因此,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还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进入21世纪,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的不竭动力,在现实社会文化背景下,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生命中的欲望燃燒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性,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

总之,社会的变革,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形象的变化,师生地位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民主、平等、和谐、信任、互尊互爱、教学相长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现实文化背景中将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毛礼锐等.《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2]南京师大《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周桂钿.《中国传统哲学》,北京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

[5]俞启定.《论中国古代的师道观》,《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三期.

猜你喜欢
专制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专制”与“民主”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
欧洲早期印刷业应对专制统治的方式与成功原因探析
1789年的法国社会危机及革命的成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