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梅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以电子科技为主的时代,计算机技术以自身具有的实用性、快捷性等优势强势进入教学课堂,变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得到师生的认可,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分析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在以往的课堂教學中,均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为主,但是应用黑板来教学的缺陷在于难读难写、浪费时间,并且教师在板书期间需要背对学生,丧失了对班级的控制以及与学生目光交流的机会。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入,通过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展现知识的行程过程,能够刺激学生感官,快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变成可能。因此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品质
创新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激发学习欲望的前提条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追求信息的新颖性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人都会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小学生亦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传授的知识具有新颖性,这样才有意义,乐于接受。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小壁虎借尾巴”为例,上课前运用信息技术演示动画课件,在轻松的音乐环境中,一只小壁虎在墙角吃着蚊子,以此逗弄学生,这时候,突然被一条蛇咬了尾巴,小壁虎一挣,尾巴就断了……。学生一下子为小壁虎的命运担心起来,迫切想要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与声音功能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来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需帮助学生培养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是有效举措。以部编版小学教材“小兔运南瓜”为例,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软件模拟小兔子和南瓜的图片,当小兔子将南瓜运输到家后,教师需要向学生提问:“南瓜是如何从地里运回家的?”由于学生不知道运输的过程,因此需要开动大脑,在想象中会出现许多答案,有的说小兔子将南瓜竖着滚回家,有的说汽车运回家,有的说朋友帮忙。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作为语文素养中的关键因素,要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仅需要日积月累,也需要画龙点睛与解疑问难。在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学内容距离实际生活远,写作背景复杂,加之学生思想未成熟,增加了理解难度。而运用信息技术来教学,快速、准确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以部编版小学教材“月亮湾”为例,该文本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面,语言文字优美、生动,朗朗上口,但是因小学生智力还未成熟,不能理解文字含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体验到作者家乡月亮湾一个美丽村庄的情景:“村前有一条小河,河上搭建一座石桥”,还有“灿烂的朝霞”,犹如置身于此,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能让人的求知欲得到激发,从而挖掘潜在的积极性与动力。而现代信息技术在作用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通过再现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挖掘写作欲望,提升写作能力,同时缩短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差异,将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入到五彩斑斓的画面中,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某种事物的含义,实现生活和教学游记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安排学生写秋天的景色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配乐的秋天镜像与人们喜获丰收的视频,供学生欣赏,用口头描述秋天的各种景物特征,让学生在鲜艳画面与优美音乐的刺激下,情绪高涨纷纷发言,描述田野丰收的情景。并在这一气氛下,提出写作要求,指导写作方法,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写作水平。但是,一篇好的作文都需要经过不断修改、完善才能形成,因此在完成写作后,教师需要仔细阅读,知道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让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明白。
结束语
综上,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与任务,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进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130-131
[2]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