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问题探析

2018-08-03 09:20严飞雷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8期
关键词:立法婚姻法高校

摘 要 本文从同性伴侣关系概述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同性伴侣关系保护模式,并探索了我国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的目的,并对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婚姻法 立法 高校 大学生 同性伴侣

作者简介:严飞雷,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律、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257

现阶段,我国缺乏对同性伴侣关系保护的深入研究,也没有确定同性伴侣关系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导致我国的同性伴侣无法受到法律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同性伴侣关系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并且,高校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同性伴侣关系,然而社会上对同性伴侣关系持歧视态度,难以接受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学者加强研究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的相关问题,以保护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

一、同性伴侣关系概述

同性伴侣关系以同性性取向为基础,指相同性别的人以永久性的共同生活为目的并且在同性伴侣权益保护的情况下的结合而形成的伴侣关系。传统的同性伴侣关系指将同性对象作为终身伴侣。然而社会层面并没有规定同性伴侣关系的权利和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性伴侣关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形态,与道德及社会文化密切相关。虽然社会上很多人对同性伴侣关系持排斥和厌恶的态度,但是同性伴侣关系仍然存在。很多同性伴侣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二走上了同性伴侣维权道路。现阶段,同性伴侣维权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国家开始重视同性伴侣关系保护工作,并积极建立同性伴侣关系保护法律。

二、国外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同性伴侣关系保护模式

(一)同性婚姻制度模式

同性伴侣之间的婚姻关系与异性伴侣的婚姻关系都需要双方在缔结婚姻之后享受基本的权利并履行基本的义务。同性婚姻是同性伴侣的重要结合模式,伴侣之间互为配偶,享有财产权和人身权。目前,很多国家都开始支持同性婚姻,并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同性婚姻制度。例如,荷兰、美国、西班牙、加大拿等国家都出台了同性婚姻的相关法律规定,采用同性婚姻制度模式。

(二)登记伴侣模式

登记伴侣模式主要指同性恋人通过登记的方式成为同性伴侣的模式,它比同性婚姻模式要委婉一些,既不保守也不激进,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運用。丹麦是最先使用登记伴侣模式的国家,赋予了同性伴侣关系与异性伴侣关系的同等法律地位,并将异性伴侣之间的的权利和义务用于同性伴侣关系。德国、美国部分州等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登记伴侣模式,并阿静登记伴侣模式与婚姻模式放在同等的法律地位,为同性伴侣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民事结合模式

民事结合模式属于中间模式,既不会破坏传统法律对婚姻家庭的规定,也不会干扰固有的婚姻模式。民事伙伴模式赋予了同性伴侣同居关系,使同性处于类似异性伴侣的事实婚姻状态。只要经过相关的法律认定的登记认证,同性伴侣可以建立事实同居关系。并且,民事结合模式下的同性伴侣以共同生活为目的,与传统的继承法和婚姻法没有关系,仅仅是简单的伙伴关系。同时,同性伴侣在共同生活的时候具有共同财产,也享有共同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义务。法国最先使用民事结合模式,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开始接受并使用民事结合模式。

三、我国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现状

目前,我国社会出现了很多同性伴侣,同性伴侣关系也已经不再罕见。然而,社会上对同性伴侣关系的反对呼声较多,有人认为同性伴侣属于精神变态,十分厌恶同性伴侣之间的交往。还有一些人认为同性伴侣关系是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亵渎,会迫害异性婚姻制度,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性别意识和性取向,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出台保护同性伴侣关系的先关法律制度和规定,同性伴侣关系的法律地位得不到承认。 并且,我国不承认和不支持同性婚姻,现有的关于同性伴侣关系的规定仅仅是在民法中伴侣结合制度基础上的。同时,我国相关规定缺乏对同性伴侣权利和义务的完整规定,同性伴侣权利和义务存在着很多漏洞,没有形成完整的同性伴侣保护体系。另外,有一些同性伴侣由于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和法律的保护而进行非法同居与非法结合,缺乏法律保障。针对这些情况,我国应积极探索同性伴侣保护模式,明确同性伴侣的权益和义务,确保同性伴侣的安全感,进而维护我国社会秩序,促进我国稳步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从人身关系方面来讲,我国同性伴侣一直处于不受保护的状态,同性伴侣之间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同性伴侣之间没有履行忠实的义务,同性伴侣之间缺乏约束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性伴侣之间一方做出某些决定,另一方的无理干涉受不到法律约束,会导致同性伴侣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另外,有些同性伴侣之间存在着家庭教育背景、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同性伴侣缺乏平等权。并且,同性伴侣在相处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矛盾,甚至还会引发就发,扰乱社会秩序。从财产关系方面来讲,我国同性伴侣无法享受婚姻全,不能成为婚姻的主体,也无法享受婚姻主体所具有的财产权。在这种情况下,同性伴侣之间的共同财产规定便成了问题。同时,如果同性伴侣关系结束之后,同性伴侣之间的财产划分也是同性伴侣关系所面临的问题。另外,如果同性伴侣一方死亡之后,另一方对同性伴侣财产的继承也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

四、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的目的

(一)保护社会稳定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社会坚强发展的前提,而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稳定。这是因为,大学生同性伴侣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自由选择权。因此,我国社会不能否定同性伴侣,同性伴侣应该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就需要我国法律对大学生同性伴侣进行肯定,保证同性伴侣的安全感。另外,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能够让社会给同性伴侣更多的理解和关注,进而让同性伴侣的自由权充分发挥出来,在不伤害同性伴侣权益的同时避免社会对同性伴侣的诋毁,进而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

(二)突出平等、自由的人权

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的价值追求,然而人们的活动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也需要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从法律角度来讲,人们的自由是具有一定范围的,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自由范围内人们才具有追求自由的权利。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需要照顾到同性伴侣的人权,切实保障同性伴侣的合法权益。然而现阶段,我们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同性伴侣的相关权利和义务,甚至不承认同性伴侣关系。然而,同性伴侣也是社会中的人,也享有自然人所具有的自由权、平等权等权利。在对待同性伴侣群体的时候,我们应对同性伴侣进行针对性分析,不能歧视同性伴侣,也不同剥夺同性伴侣的权利。由此可见,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十分必要,能够有效保障同性伴侣的平等权和自由权。

(三)引导同性伴侣观念

同性伴侣关系从古代延续到了今天,社会大众对同性伴侣群体的态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我国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人们比较排斥同性伴侣关系,同性伴侣关系不符合我国社会的道德标准。并且,从我国发展历史和我国文化角度来看,社会对同性伴侣的接受与认同需要很长的发展过程。然而,我们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同性伴侣关系保护途径,及时完善法律制度,保护同性伴侣的合法权益。现阶段,人们通常同道德的角度去看待同性伴侣关系,进而出现一种不公平、不正确的价值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及时完善同性伴侣关系保护法律规定,加强人们对同性伴侣关系的正确认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同性伴侣观念。

五、婚姻法立法趋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同性伴侣关系保护模式

(一)家庭伙伴模式

家庭伙伴模式的同性伴侣关系具有家庭伴侣的性质,同性伴侣得到了身边人的认同并具有了事实同居关系。家庭伙伴模式的同性伴侣关系一长期的、共同的家庭生活状态为前提。这一模式不需要同性伴侣进行要件登记,知识形成稳定的共同生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居状态。同性伴侣之间具有长期共同生活的事实就可以获得家庭伙伴模式的法律性保护。并且,家庭伙伴模式不调整财产关系和人生关系,只要同性伴侣一起生活就具有一部分权利,如果同性伴侣共同生活的事实结束,需要调整同性伴侣的财产分配。家庭伙伴模式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同性伴侣关系保护。这是因为,这种模式的同性伴侣关系保护司法操作难度较大,很难保护同性伴侣的权益。另外,我国不承认同居关系,异性之间的同居关系得不到法律保护,更遑论同性伴侣的同居关系。

(二)民事结合模式

民事结合模式又被称为民事契约模式,以合同的形式来保护同性伴侣关系。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符合法律认定的同性伴侣,这些同性伴侣通过合同的方式来约定双方的权益保护。并且,这种民事结合模式适用于同性伴侣和异性伴侣良种群体。同性伴侣签订合同之后便可以共同生活,并根据合同来履行相应的义务,享受相应的权利。如果同性伴侣凭借民事结合模式所签订的合同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便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民事结合模式能够与异性婚姻相区别,并不影响我国传统的异性婚姻,也能够让社会大众接受同性伴侣关系。

(三)注册伴侣模式

注册伴侣模式需要进行登记,以民法为基础,民法赋予了同性伴侣的权利和义务。但是,这种伴侣模式与异性婚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种模式从本质上来讲不能称之为婚姻,只是为同性伴侣提供了合法的登记平台,并提供了同性伴侣的法律規范方式。在这种模式中,同性伴侣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在法律的允许下,同性伴侣可以共同生活。注册伴侣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同性伴侣群体的权益,让同性伴侣群体能够享有与异性婚姻相类似的法律地位,进而提高社会对同性伴侣的接受程度,使我国社会更加人性化,社会对同性伴侣群体更加宽容,进而促进社会秩序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丹、郭跃、卢黎莉.《婚姻法》中同性恋者地位缺失问题初探.法制与社会.2017(8).

[2]魏良冠.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必要性及立法模式构想.法制与社会. 2015(34).

[3]李丹颖.浅谈现代经济下我国家庭权的法律保护.今日中国论坛. 2013(13).

[4]潘灯.涉外同性婚姻在中国的法律地位.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1).

[5]洪安娜.对我国同性婚姻的立法思考.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立法婚姻法高校
在立法与现实之间:新中国建立以来《婚姻法》的制定及其修改
试论我国证人拒绝作证权制度的构建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平等与差异:《婚姻法》解释(三)有关房产规定的性别再解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婚姻法》的社会动员——以上海地区因婚自杀的报道为例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论夫妻共同债务纠纷的举证规则——兼论《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的不足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