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萍 冯建昭 宋甜甜
摘要:医德教育实践教学是培育医学生医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医德教育实践教学的理性探索,以其内含的理论价值为指导,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医德教育实践教学。校园医德实践教学、临床医德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深化医德实践教学的进程,还可以彰显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与医学生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医德教育;实践教学;途径
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医学教育相伴相生,不可须臾离也。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任,必须高度重视医德教育,这不仅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医学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医德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贯穿于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是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思想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主要有两个方面:“人的本质”事实上是指人的类本质,即人作为一个类,在本质上区别于各类动物。另外,人具有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区别的精神需要,即人在实践过程中有着对情感、审美、知识、素质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需求。“医技”与“医德”是医者必须同时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并行不悖的基本要求。医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孕育着医学生内在需求即情感、医德品质、人文素质的发展过程,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医学生的精神需要。
(二)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习应从“做”中學,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针对当前医德教育教学偏重理论、忽视实践问题,医德实践教学是医德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对医学教育而言,不仅要“专于技”,而且要“崇于德”,不仅要关注“人的病”,而且要关注“病的人”,不仅要解除人躯体的病患,而且要重视人的情感、心理、情绪等方方面面,这就对未来医学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从而促使高等医学院校加快构建医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增扩医德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强化医德教育的效果。
(三)医学院校德育教学的内在需求
医德教育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德育教学的内在需求,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医德教育效果最终体现在道德实践,而偏重理论教学的教学行为从结果上看似乎有所偏离最初的教学目的。因此,医德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亟待突破。在道德教育方法中,教育家洛克曾指出,“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强调道德实践对于儿童道德发展起重要作用。卢梭也曾在其著作《爱弥儿》中强调践行道德的重要性,主张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获得知识,而是帮助受教育者获得求知的能力。因此,从教育结果和道德实践应用来说,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益助力。
二、医德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校园医德实践教学
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医德实践教学。中医药院校尤其要注重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加强文化育人的独特功能,将中医文化融入到校园建设规划中,打造丰富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医德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深挖传统中医药文化精髓,在空间规划上力争打造中医药文化空间,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在此基础上,借助一定的文化载体,开展医德实践活动,可通过校歌校训学习、中医药文化艺术节、红丝带宣传日等实践活动开发完整的医德教育活动,在医德实践中使医学生感受到中医文化的濡染,在文化氛围滋养内在医德情感的培养,逐渐完成医学生医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深化,使医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二)临床医德实践教学
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医学生医德品质进一步升华的重要桥梁。医德品质是基于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并发展的,随着学习阶段的深入而发展。医学生处于临床实习阶段,在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下,亲身感受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对健康生活的渴求,促进医德情感的升华,实现医德认知的成熟发展.并内化为医学生对自我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要求,即以医德品质的发展促进医学专业技能的发展,并以崇高的医德品质自觉约束自我。
(三)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是医学生进行医德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是校园实践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医学院校作为医学生医德实践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应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医疗咨询活动、社区卫生实践服务、暑期“三下乡”医疗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使医学生作为服务主体参与其中,在以所学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救治病患的实践中,促进自身职业道德情感的积累。此外,社会实践教学是融医学生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于一体的重要教学活动,是检验医德实践教学成效的必要渠道,基于此,医学院校应正确地把握社会实践教学的功能,不断推进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
责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