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玉菲,王庆武,唐丽娜,李秀梅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
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又名硫磺多孔菌、硫色多孔菌,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亚纲(Agaricomycetes) 多孔菌目(Polyporales) 白肉迷孔菌科(Fomitopsidaceae) 硫磺菌属(Laetiporus)的真菌[1],是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之一。硫磺菌子实体色泽鲜艳,幼嫩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同时也可药用,性温,味甘,能调节机体,抵抗疾病,是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辅助药物[2-4],食用、药用价值较高,极具市场潜力和开发前景。目前硫磺菌主要依靠野生采集,随着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仅靠采集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因此硫磺菌成为1种亟待开发的珍稀食(药)用真菌。
泰山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生态系统完整,植被覆盖率高,野生硫磺菌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缺乏对泰山野生硫磺菌的系统研究,其生境调查和驯化栽培等方面尚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笔者对泰山野生硫磺菌的生境进行了调查并对野生硫磺菌菌株进行驯化栽培,以期为泰山硫磺菌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泰山东路、泰山中路、泰山西路桃花峪、泰山后石坞、泰山药乡林场、徂徕山等地。
每年7月~10月,上山考察采集。随时记录拍摄所采菌株的地点、生长环境和子实体特点,把所采标本和部分生长基质带回试验室进行整理和研究。
供试菌株为采集的5份野生种质资源。
母种培养基:PDA加富培养基;原种培养基:棉籽壳37%、玉米芯20%、锯末30%、麸皮10%、糖1%、石灰1%、石膏1%;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38%、玉米芯20%、锯末30%、麸皮10%、石灰1%、石膏1%。
采用熟料栽培,聚丙烯塑料袋规格为18 cm×40 cm×0.004 cm,每袋装干料 0.725 kg。菇棚内采用墙式排袋两端开口出菇。试验在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菇棚中进行,每个品种50袋。
比较不同菌株的发菌速度、原基形成时间、出菇整齐度以及子实体的商品性状,统计其产量并计算生物学效率。
将驯化筛选出的优良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转接5代,并在同一条件下培养5 d,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测量菌株每代之间菌丝生长速度并观察菌丝长势。
2.1.1 植被
作为木腐性真菌,泰山硫磺菌生于柞、柳、云杉等活立木树干或枯立木上。
2.1.2 环境温度
当环境自然温度在15℃~25℃时发生最多。
2.1.3 环境湿度
泰山年降水量在650 mm以上,泰山硫磺菌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5%。
2.1.4 光照、空气
在泰山硫磺菌分布区域,林木荫蔽度为65%左右,散射光充足。硫磺菌为好氧性真菌,其生长环境的含氧量较高,通风良好。
2.1.5 生长季节
泰山硫磺菌多生长于早秋季节(9月~10月),降水量充足,平均温度20℃左右、光照适宜时利于泰山硫磺菌的生长发育。
野生硫磺菌子实体大型。初期呈瘤状似脑髓状,菌盖覆瓦状排列,肉质多,风干后轻而脆。菌盖宽8 cm~30 cm,厚1 cm~2 cm,表面呈硫磺色至鲜橙色,有细绒或无,有皱纹,无环带,边缘薄而锐,波浪状至瓣裂。菌肉为白色或浅黄色,管孔为硫磺色,干后褪色,孔口呈多角形,此菌的重要特征是子实体为瓦状排列,硫磺色,如图1所示。共采集野生硫磺菌种质资源5份,标号和来源见表1。
图1 野生硫磺菌Fig.1 Wild Laetiporus sulphureus
表1 野生种质资源编号和来源Tab.1 Number and source of wild germplasm resources
通过对野生硫磺菌生长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其适宜生长的条件,对野生硫磺菌种质资源进行驯化栽培,驯化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编号为2的ts菌株发菌速度最快,为38 d;原基形成时间最短,为12 d;出菇整齐,菌袋污染率低,产量高,生物学效率为33.38%。因此,确定ts菌株为优良菌株,命名为“硫磺菌泰山-2”,其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如图2所示。
将ts优良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转接5代,同一
表2 野生硫磺菌驯化栽培结果Tab.2 Results of domesti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wild Laetiporus sulphureus
图2 硫磺菌泰山-2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Fig.2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ruiting body
注:A:原基形成期,B:原基生长期,C:开片期,D:子实体生长期,E和F:子实体成熟期。
Note:A:The stage of primordium formation,B:The stage of primordial growth,C:Opening period of fruiting body,D:Growth period of fruiting body,E and F:Mature stage of fruiting body.条件下培养5 d,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测量菌株每代之间菌丝生长速度并观察长势,结果表明每代之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菌丝长势基本一致,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ts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谢兵等[5]对采集自宜昌长阳县火烧坪境内的野生硫磺菌进行分离并培养成母种和栽培种,于2005年利用漆树、椿树进行人工椴木栽培试验并取得成功,统计2006年~2010年5年内的产量,生物学效率达64.56%。本研究通过调查探明了适宜泰山野生硫磺菌生长的生态环境,首次将泰山野生硫磺菌驯化栽培成功,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菌株1个,即硫磺菌泰山-2,其生物学效率为33.38%。本研究栽培硫磺菌采用的是袋栽,但具有一年内可春秋两季栽培,大棚出菇栽培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椴木栽培和袋栽的硫磺菌子实体有效成分是否有差别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