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推动教研工作科学发展
——“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8-08-01 09:30石家庄市教科所杨亚伶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全程化教研员教案

○石家庄市教科所 杨亚伶

新一轮课改为我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教研方式的挑战。我们本着“以解惑为前提,以研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引领为支撑,以发展为目标”的有效教研实施策略,创建了市、区、校三级教研联动机制,即教研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中的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由专业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在市、区、校三级教研建设中,我们主要依托“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一、“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的研究历程

自2010年开始,我们遵循学科教研融合的原则,以提高课堂实效为依托,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宗旨,依据我市小学教育的具体情况,针对全市23个区(县)、1329所小学,4.25万小学专任教师,进行了六轮“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的调研指导活动。

每次指导都是由市级教研员引领、区县教研员跟进、学校校长及教学领导参与,形成了市、区(县)、学校三级联动教研的态势。前三轮是走到了每个区(县),后三轮是按地域划分,每年指定四个区(县),每次按区(县)地理位置划分,就近的区(县)集中到指定的区(县)参加活动,同样做到走遍每个区(县)的目的。

每次活动中,既有课例展示、研讨交流,也有教材研析、目标解读,有时还有专题报告、课题研究等内容。这种研究方式凸显学科特点,贴近教学实践,提升研究水平,促进了区(县)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的内涵解读

“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引导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实现教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

具体来说,“全程化”指的是从教师备课开始,教研员就要介入,解答教师备课时遇到的困惑,尤其是教学环节如何与课时目标对接;教师讲课时,教研员要听课学习,主要是关注课堂中如何把握课时目标的达成;课后研讨时,教研员要紧紧围绕“课时目标”把修改建议及理由阐述清楚,广泛征求参与研讨的教师们的意见,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隔天再到他(她)的课堂听同一节课,目的是了解执教老师的理解能力及素质提高的程度,同时还可以了解该区(县)教研员的指导力度,达到培养教研员指导能力的目的。独立备课——上课——集体备课(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研讨——再上课(执行集体备课的教案)——再次研讨——修改集体备课教案——三次上课(区(县)教研员引领)——形成相对成熟的教案。这就是“全程化”的过程。

“跟进式”指的是听完执教老师课前说课,了解老师备课时遇到的困难,听课老师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听课,跟进备课的行为;听课时跟进教师与听课者之间、执教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情况;课后研课、集体备课,跟进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默契情况;留出一天的备课时间,跟进区(县)教研员、学校领导的执行情况;隔天再到同一所学校听同一个老师的课,内容还是第一次的内容,跟进老师的进步情况。这样的跟进教研可以促使区、校、一线教师得以共同发展。

“目标教研”指的是研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以课时目标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生为本”。

三、“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的教研流程

在“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的建构过程中,我们坚持的原则是:科学、实用、有效。教研流程如下:

1.听取报告。市教科所各科教研员听取区域各学科教研员的调研报告。内容包括: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发现的共同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本区县该学科教师的年龄结构(老、中、青、在编及代课教师人数等);区域内的教学情况,如: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学领导存在的问题等;对我们的一些建议等。

2.课堂观察。市教科所各科教研员到学校分头进教室听课,要求按进度上常态课,为发现问题服务。

3.课例研讨。先让讲课老师做课后反思,要求先阐述课上对备课时的困惑是否解决?又有什么新的困惑。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怎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听课教师针对执教老师的反思,带着思考参与接下来的教学研讨。

4.第二次课例研讨。再到同一所学校,由第一天上课的老师和另一位教师共同上集体备好的课,在不同的班级进行同课同构。

5.整理第二次共同备课的教案。执教老师根据这两次由市级教研员引领的“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的进行,整理两次共同备课后的教案,形成本节课基本成型的案例,本区(县)再把第二次形成的集体备课教案进行第三次执教,由本区(县)教研员引领。授课教师亲身感受研究的乐趣,体验研究的价值。

6.验收实效。区(县)各学科教研员再次随机听常态课,将市里的教研模式进行实践,走出一条适合本区(县)实际情况的教研之路。教研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实现教研员在实际研究中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成长,学生在探索之路上成长。区(县)活动记录详尽,并报送电子材料,整理后形成交流册,供大家分享。

四、“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的思考分析

1.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缺失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只能是同一水平反复,迈不出实质性的步伐。

因此要重视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的参与,要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使他们发挥必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他们的参与能够拓宽讨论的广度和深度,带给老师全新的视角。

2.要坚持教科研介入的原则。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有核心课题为统领,这样才能明显地提高研究成效。

因此,在实施“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中要引导教师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在课例教学中发现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鼓励教师把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把典型的、普遍的教学问题提升为校本研究课题。

研修活动使教师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问题的价值所在。这就有效解决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引领教师对教育理念的领悟在实践中得到质的飞跃。

实践证明,“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既能培养一线老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又能提高区县教研员的教研能力,能够充分发挥教科所的引领作用。

在模式实施过程中,还创设了一种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教研氛围,它可以将优秀教师积累的隐性“实践智慧”显性化,并加以传播;围绕着课例的交流、探讨、反思,教研工作能够形成持续的、多元的、有意义的“实践共同体”。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这种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不断进步和发展。而这正是我们教研工作始终追求并努力达成的目标。

校本研讨

特色课程

猜你喜欢
全程化教研员教案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关于教研员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的报告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