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晖
摘 要:职业指导全程化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探索开展全过程精准职业指导的措施,构建纵向贯穿始终、横向覆盖全部的学生职业指导全程化工作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指导 全程化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职业指导是面向学生发展的就业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面向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的精准职业指导,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
构建职业指导全程化,一是要通过分析,帮助在校大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和就业现状;二是要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坚定专业价值理念;三是要不断调节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四是要通过搭建社会实践平台,让大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逐步增强就业能力;五是要持续性提供社会需求信息,为学生更好更快地就业提供服务,帮助学生实现优质的就业。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来,各院校都设立了独立的职业指导中心,并在各年级分别开设了不同的职业指导课程。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适应性、针对性越来越强。同时,在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中,也不断地暴露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与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形成反差的是,部分教师并不理解职业指导课程的意义和作用,仅仅把它当作要完成的学期教学任务,只负责知识的传输,却忽略能力的培养。教师本人缺乏对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全面把握,不能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职业指导效果相对较差。因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就业和择业的问题,从而也导致部分学生对其消极、敷衍。
2.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健全
目前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及就业教育机构建设还不完善,核定人员编制不足,履行职能不到位,工作经费不足,支撑条件薄弱。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制度不健全,服务体系及功能不全。此外,便利而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也不完善.缺少现代技术和数字化手段的支撑。
3.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
由于培养专业职业指导教师的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高职院校还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教师也多是“半路出家”,大多数缺乏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部分院校职业指导师资配备较少,授课时间集中,职业指导教师经常会超负荷工作。
4.教学教法单一
这表现在把职业指导当作理论知识去讲授,缺乏讨论、见习、专题研究、社会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学生缺乏亲身体验,难以形成共鸣;趣味性不足,也造成学生应付心理较重,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
5.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指导
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呈阶梯性。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识逐渐加深,对职业指导的需求越来越强,这需要根据各年级的特点进行阶段性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而多数职业院校只是把职业指导课程安排在新生入校和毕业前夕,缺乏系统性的职业指导,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梯性和递进性。由于各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业基础、个人能力及发展期望不同,每个人对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也不相同,但职业指导教师常常因时间和精力有限,没有逐一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导致学生个性化的职业指导需求被忽视,职业指导也缺乏针对性。
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对策探究
在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工作中,应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分四个阶段(在校期间的学业生涯规划期、入职前的强化教育期、入职后的职业适应期、入职后的职业发展期)开展全过程的职业指导,较好地指导学生确定职业方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建立纵向贯穿始终、横向覆盖全部的学生职业指导全程化体系。
1.建立合理的职业指导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职业院校的学生要经历入学学习、实习求职、毕业、就业等不同阶段,随着环境、阅历的变化,其择业、就业和创业的观念也不断改变。职业指导全程化,就是要依据这一规律,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职业指导中心,隶属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务处、实训处等平行。由职业指导中心牵头,与教务、实训、招生就业及教学院系共同研究制定相应的职业指导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对学生各个阶段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中心下设职业指导教研室,负责职业指导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
2.构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全程化职业指导,就是要分年级、分阶段连续开展职业指导,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的养成、职业能力培养、政策指导、信息服务、应聘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
构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要坚持“能力本位”课程观,摒弃“学科本位”课程观。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之上,增加开设优秀习惯培养、创业基础等选修课,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生的思想教育、行动实践相结合。课程开设上,制定全程性规划,使职业指导覆盖整个学习过程和入职后的阶段;开展第二课堂,把论坛、见习、讲座、社会实践、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引入到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增加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应想方设法加强职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一是将部分教师“送出去”,采用“挂职锻炼”、外出培训等形式培养一批职业指导专家或骨干教师;二是把专家“请进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到校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全体职业指导教师的水平;三是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职业指导能力;四是到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指导,丰富教师职业指导阅历;五是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创业优秀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六是逐步推行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准入制度,规范职业指导教师入职门槛,逐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
4.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研究
首先,要多形式、多方法并举,辅以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案例导入、课堂讨论、见习、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学生职业体验,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其次,做好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研究,注重学生体能训练、时间管理能力及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学生做好在校期间的学业生涯规划。
第三,多渠道开展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开拓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就业体验的机会,在实际环境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从而不断修正和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5.开展职业咨询及跟踪服务
学院设立职业咨询室,通过咨询、测评等,实施精准就业指导。根据学生性格、兴趣、能力等条件,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帮助学生树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就业观,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做好职业的科学定位,顺利就业。
6.校企合作,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平台
职业指导全程化不只是学校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它更应该是全校、全社会的工作。在当前“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突显的情况下,企业员工不稳定、流动性大等问题日渐突出,稳定新员工队伍就成为了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就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管理当中,为就业生展示个人才华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更大的平台,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能真正地留住人才,企业才能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