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

2018-07-31 09:19贾瑞邓秋菊
科教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以人为本

贾瑞 邓秋菊

摘 要 时代的发展进步、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各种潮流的兴起,使我国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显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学生管理亟需探讨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新的教学体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应该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 管理探究

以人为本符合党提出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要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探讨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高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了解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的教学体制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自身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任何组织机构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经营理念和存在目的,高等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也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和宗旨。高校教书育人,应该以服务学生为管理的核心,但是在实际的高校管理工作中却没有做到这一点。高校学生群体庞大,日常管理工作繁重,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被动地完成工作,没有考虑高校管理工作的质量。甚至有的高校管理人员物化观念[1]根深蒂固,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为了生存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过分地追求职称等,从而只注重学生某种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 市场经济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高校管理思想和教育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逐渐增多,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高校学生管理模式面临着转变。例如,毕业学生的就业不再是部分管理的范畴,而是一种服务型的职能;[2]大学生的就业也不再由学校计划分配就业单位,而是学生自主择业等。所有的转变都在强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创新、多样化、系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可是,现在还没有和市场经济发展配套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

1.3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语言交流等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转变。信息网络技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如何运用这把双刃剑,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今后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机遇;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带给学生视觉和认识上的冲击很大。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后,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更方便,但是网络中还充斥着大量暴力、色情等不健康信息,影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高校学生对网络上虚假、不健康的信息,缺乏准确的判断和抵御能力,从而上当受骗,甚至是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

1.4 高校后勤工作的社会化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

高校为分担教育成本将高校的后勤工作社会化。[3]高校积极响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实行高校开放性管理,吸引社会资金、技术、人员等开发学校内部市场。入驻高校的经营者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对高校学生教学条件和学生生活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条件。例如,高校学生宿舍的公寓化管理,打破了学生专业、班级、年级、院系的界限,让学生混合居住在一起,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高校为满足扩招的需求纷纷扩建新校区,使同一院系的学生需要接受公开教育,颠覆了以往以院系为单位进行管理的模式。

2 以人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体现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高校经营发展的指导方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树立科学、正确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能够使学生管理工作轻松、有序进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需要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研究、分析、探讨“以人为本”的内涵,以及如何将“以人为本”应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是空口号,执行和落实很重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过于强硬需要进行更改,采用柔性的管理模式,取消传统行政命令式的交流沟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人为关怀。在全校范围内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典范,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先进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并对其工作经验进行宣传,鼓励其他高校管理者学习。高校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改變学生高中时期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让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立辅导员助理机制,[4]这样对当选辅导员助理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且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和沟通,在学业上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学生,而且能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2.2 明确高校学生管理关系

高校学生管理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需要管理的内容涉及面广,涉及了高校的多个职能部门,各个部门之间需要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管理遇到的各类问题。高校学生管理需要完善学校的管理机构,理顺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责任分工明确,强化部门间的组织协调能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适当放权,充分发挥校、院、级三级管理的优势,并且赋予其不同的管理权限和职责,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高校可以尝试推广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年级辅导员制,使学生管理和专业教学相互融合,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

2.3 提高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校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人才不仅仅指从事科研、教育的人员,还包括从事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才。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为高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从事高校学生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职业素养,将学生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目前,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成员多数是本科学历,毕业后直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既缺乏理论修养,还欠缺学生管理的经验,专业化水平低。高校学生管理的专业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的管理学科和教育学科的知识,还要作风正、思想观念好,具备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运用先进、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为促进学生管理事业发展做贡献。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成员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具备相关的培训和管理资质才可以上岗。将专业知识素养和道德品质,以及管理经验和是否具备乐于奉献的精神作为选拔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标准。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成员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鼓励学生和教师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2.4 鼓励高校学生自我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生自身的配合与参与,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主体认识,倡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强调学生的自治,辅导员的协调为辅,提高学生自我管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做人的同步发展。

3 结语

高校作为向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如何在以人为本的观念下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值得人们长期探讨的课题。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的弊端日渐显现,只有不断的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找到适合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是当前最科学、最合理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高校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李瑞.“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15-16.

[2] 李荣枢.以人为本在高校管理理念的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0-22.

[3] 丁健.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26:479-480.

[4] 冯丽杰.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报,2010.6:12-13.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以人为本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