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少年强、则国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行为失常:躁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运动能力差、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和老师。从康复医学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原因是:剖腹产盛行,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家庭对孩子过度溺爱或缺失,加上“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使亲子关系僵化和紧张而引起的感统训练缺失或不足,从而引发的他们的运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功能障碍的问题愈来愈多。感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儿童的运动、感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能力,而且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也起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儿童康复 感觉统合 感统训练
0 前言
我国现有残疾儿童已达三百多万,2001年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0~6岁儿童残疾率为1.362%,在五大类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残疾儿童所占比例最高,为54.21%,而其中93%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感统训练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促进作用与其年龄成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儿童年龄越小,感统训练作用越明显。最新调查也表明,中国残疾儿童对特殊机构、医院治疗和普通机构的需求明显上升,另外肢体、视力和精神残疾儿童的康复现状不容乐观,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率不足50%,远低于正常儿童,农村更仅为26%,这与残疾儿童家长缺乏相應的康复训练知识和意识有关,也和我国目前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机构严重匮乏有关。如果我们能抓住最佳时机进行感统训练,则很有可能使他们得到健康的成长和显著的康复。
1 感觉统合的含义
人的大脑是人体的信息中枢,人的感受器官接受接受的各种信息经感觉神经传入大脑中,经脑神经处理整合后,产生适当的反应,运动神经再把反应冲动传给人体各种效应器,使人体产生反应,并通过这种方式适应环境,这整个过程就是所谓的“感觉统合”。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发现平均有5%~10%的学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是“感觉统合失调”(简称“感统失调”)。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能力,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运动能力、智力开发、学习能力、性格障碍、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等方面,其具体表现如下:(1)好动调皮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与人冲突;(2)表达困难、说话晚;(3)无法流利阅读,写字偏旁部首颠倒,认字和认题能力差;(4)胆小易紧张、焦虑、暴躁,过分依恋父母,咬手指、爱哭;(5)听而不闻,丢三落四;(6)不自信、消极,手脚笨拙,语言表现力差;(7)平衡能力差,易摔倒,手工能力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感觉统合学习的最关键期是7岁以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相当于成年人的90%,因此,在幼儿阶段进行充分的科学系统的感统训练尤为重要。
2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造成儿童感统失调的原因还有很多,具体如下:剖腹产、胎儿的胎位不正、幼儿活动空间和时间不足、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太少、父母对孩子要求太多或太放纵、孩子过早使用学步车、都市化生活使儿童户外活动减少或独生子女群体生活的不足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孩子在婴幼儿期的感觉统合学习和训练明显不足,甚至缺失,尤其是触觉、前庭平衡觉及运动觉的感觉统合学习和训练,从而造成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越来越多。我国有关研究表明:我国0~6岁的儿童中存在感统失调者比例高达10%-30%,这个比例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3 感统训练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感统训练主要是儿童手眼协调能力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能够增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协调能力,提高其运动速度和稳定性,提高其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从而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
(2)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增强儿童的体质。
(3)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感统训练能够使儿童动作更协调,情绪更稳定,注意力更集中,语言能力更增强,反应更灵活,当然,学习成绩也会显著提高。
(4)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情绪。感统训练能够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可促使孩子乐于做事,敢于做事,有助于儿童建立自信。
(5)有助于培养儿童优良的品质。感统训练可培养儿童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感统训练的原则
(1)儿童主体原则。训练内容一定要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所有的训练必须有针对性、游戏性、教育性和治疗性,必须以儿童为本。
(2)注重刺激原则。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他们的兴奋点出发,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各种感统游戏训练,而不是被动的强求。
(3)积极反馈原则。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边训练边了解孩子对训练项目的感受。如果遇到他们一开始情绪等不稳定,可以先做思想工作,等稍稍稳定一点了就可以刺激他们的兴奋点,当兴奋点起作用了,这时他们就把刚才的坏情绪给忘了,这样训练就能顺利完成!
(4)共同分享原则。对孩子的态度要重鼓励、奖赏、多表扬、少批评。
(5)安全适度原则。在感统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孩子体能、技能、兴趣、注意力等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注意动作要领、加强安全防范、避免意外事故。
(6)坚持性原则。感统训练是根据儿童的感统失调程度按疗程来调整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必须有耐心,要坚持不懈进行训练。
5 感统训练的应用
感统失调治疗的最佳时期是3~6岁,3岁前是预防期,6岁前是最佳矫正期,13岁前是祢补期,13岁以前进行心理辅导和系统训练,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感统训练流程的操作是:(1)分析感觉问题;(2)制定治疗计划;(3)实施治疗;(4)治疗效果评定。感统训练重在家庭,重在日常生活活动的点点滴滴。以下就是适合家庭式的感统训练:
前庭功能失调者的主要表现为:(1)躁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2)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3)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久转不晕;(4)平衡能力差,经常跌跌撞撞、磕磕碰碰,虽看到了障礙物,仍常碰撞。训练方法:多训练孩子爬行,多做平衡游戏,如走独木桥、平衡木、滚筒、滑滑板、蹦蹦床、荡秋千、滑滑梯、袋鼠跳、滑轮车、平衡脚踏车等等。
触觉过分敏感者的主要表现为:(1)偏食、挑食,不爱吃菜;(2)喜欢吃手或咬指甲;(3)情绪脆弱、不稳定,爱发脾气;(4)陌生环境胆小、怕黑、粘人或紧张、退缩,不敢表现;(5)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6)不合群或不会和别人玩,爱惹人。训练方法:经常大人给孩子洗澡洗手、梳头、剪指甲、麻布刷身、抓痒,多玩毛绒玩具,鼓励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沙土、玩橡皮泥、老鹰捉小鸡、折纸和拼装积木等游戏。
本体感失调者的主要表现为:(1)动作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2)做事拖拖拉拉、耍赖磨蹭;(3)语言表达能力差;(4)缺乏自信、消极退缩、不敢表现。训练方法:鼓励孩子多动手,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之前要学会练习拿笔、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带、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陪伴孩子多玩各种球类运动、多表达、学做家务等等。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身心健康,努力为孩子的感统训练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比花钱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培优班要强得多。
6 总结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幸福,更关乎民族的兴旺。我们应该还给本属于孩子的快乐童年,不要让过多的培优班剥夺了并不多的金色童年,而应该多让孩子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成长,通过感统训练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从根本上解决了儿童运动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在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感统训练开发或放任自流,就会浪费最宝贵时间,错过了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开发,儿童的各种潜能的开发就会受到限制,即使是天赋异禀的儿童,将来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游富瑜.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开设现状及其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 吴艳芳.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游戏化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 刘娟.基于感觉统合的幼儿游戏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 张洋.感觉统合训练融入自闭症儿童游戏刍议[J].文教资料,2013.18.
[5] 吕艳芬,赵玉娟,刘凤如.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行为的改善与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9.2.
[6] 潘一.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7] 朴永馨,顾定倩.特殊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8.
[8] 肖晓鸿.儿童康复[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