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峰全 李耀宗 梅策香
摘 要 找茬式教学是基于找茬游戏的基本原理发展出来的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大学物理教学为例,阐述了找茬式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思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找茬式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基础课。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学”的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向应用型教学转型的浪潮又迎面而来。在此形势下,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笔者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以找茬式的教学方式探讨如何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1 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大学物理教学一直都是高校物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也是百花齐放,[1-5]从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及教学理念上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笔者自2004年开始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刘科哲、王力、张三慧等不同的教材,尝试过探讨型、问题型等教学方法,企望达到更好更有效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学中学生“学”的问题日益突出,在信息化的浪潮下,上课形成了低头族,经笔者调查课堂以为外的自主学习的学生数量不多,学生作业批改的难度越来越低,考前辅导的诉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赵凯华说过“对于任何教学改革,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是首要的”。学生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如果不学习,学得没兴趣,再教也没有用。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指出学习中的错误,正确的道路还是要学生自己去闯。
2 找茬式教学方式与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大家来找茬是一款流行的网络益智休闲游戏,在找茬过程中一般设置两幅对比图,在规定时间内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该游戏能够锻炼观察能力。找茬式教学就是借鉴游戏中的术语,将找茬应用到大学物理教学,最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解决学生学的问题。找茬式教学与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共同的地方都在于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讨论问题,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设定情景,对于大班教学效果有限;找茬式教學是在讲授法的情景下通过对比来设置问题,其操作性更容易为教师接受。
3 应用举例
3.1 “茬”的设计(从哪里设计不同)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设计“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实践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设计不同。
(1)书写。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模式,可以有意设计一些明显错误的地方,如错别字、图形绘制、数学符号等。例如,在书写矢量符号时,手写体与印刷体是有区别的,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容易漏写矢量符号,在讲授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以将矢量符号漏掉。引导学生与教材内容对比,发现不同,从而找出问题,达到增加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2)例题。大学物理教学中离不开例题,应用。可以设计一些错误的解题方法,实际事例抽象成物理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例如在刚体转动一章中,可以以教室门为对象,计算门框对门的作用力。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建立物理模型,简化受力,教师可以先设计一种刚体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错误,如门框上部合页受力垂直于门框。
(3)概念定律。将不准确的概念或定律给出,让学生对比教材或思考,试图找出遗漏的地方。例如在定义刚体模型时,张三慧版大学物理给出的概念是:在受力时不改变形状和体积的物体。在课堂探讨时定义刚体是:在受力时不改变形状的物体。通过对比强化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又比如在热学篇中对平衡态定义为系统状态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状态,通过与教材的对比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得到判定系统是否为平衡态的方法。
(4)学生设计不同考老师,学生考学生等。
3.2 “茬”分阶段(茬在不同时期难度不同)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一般都是直接将正确无错误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这就更容易产生一言堂的效果,使学生体会不到真理发现的艰难及科学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找茬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师讲授内容不完全准确,需要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到完全正确的理论,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参与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的课程的教学方式,大学物理课程开设在一、二年级,学生的上课思维基本上还停留在只听不动脑的阶段,开始阶段学生一般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初期的“茬”应该比较容易发现,数量要合理,等学生完全适应后,可以提升“茬”的难度及数量。一般经过6~8次教学,学生就能适应找茬式教学的模式。
3.3 找茬的保证措施
针对我校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习惯,为了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方式采取以下措施,以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学风。
(1)将演示实验引入课堂。课堂上以虚拟演示实验为主,通过虚拟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观察现象,使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理论给予说明。课外集中开放演示实验室,通过演示,引发学生思考。
(2)结合网络大学物理教学资源,通过学习名校大学物理公开课,与教师上课对比,给老师“找茬”,与教师探讨互相学习,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3)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刁难”教师。
(4)找茬成功给予平时成绩的奖励;对于长做低头一族的学生,要采取强制手段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内实验免考等措施。
(5)改革考试模式,以应用能力为考核标准,由唯一答案考试向没有答案考试转变。
3.4 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找茬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得到极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思维得到了锻炼,初步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考试成绩提高不多。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的答案一般不是唯一的,尝试让学生作答案的制定者,而不是答案的获取者。而考试内容、形式等还没有太大的改动。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一贯而终,学习后期积极性比初期略有下降。采用一种模式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在找茬教学模式的中心下,还要穿插其他教学模式,比如探讨教学模式、辩论教学的模式等。
(3)教学中语言不够活泼。学生生活环境与教师生活环境差异,教学中如何能从学生关心的话题中引出物理问题,如何合理使用学生语言进行课堂表述,还需进一步探讨。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是关键。
5 总结
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解决学生 “学”的问题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找茬式教学方式的大学授课方式改革的一種尝试,是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手段,通过教学的变更,促进了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实现了课堂学习由消极应付到积极思考,由被动听讲到自主学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宁长春.以科研工作介绍的融入促进大学物理教学[J].大学物理,2012.31(8):39-43.
[2] 孙维瑾.两部美国大学物理教材对我们教学改革的启示[J].大学物理,2003.22(7):38-40.
[3] 李明.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探讨[J].大学物理,2005.24(11):48-50.
[4] 潮兴兵,刘坚强,魏建宁.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整合目的、方法及要点[J].大学物理,2010.29(2):47-53.
[5] 葛墨林.物理教学的思考[J].大学物理,2013.32(10):1-8.
[6] 张萍,涂清云,周静,何丽平.大学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7] 赵凯华.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大学物理,2000.19(2):1-5.
[8] 卢德馨.大学物理学研究性教学[J].物理与工程,2004.14(1):1-4.
[9] 卢荣德,程福臻,陶小平.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95(2):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