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79)杨氏3+疗法“经五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2018-07-31 07:10高敬辉杨才德王双平马列胜金芝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带线星状创可贴

高敬辉 杨才德 王双平 周 勇 马列胜 金芝萍 赵 晶

(1 七里河区中医院针灸科,甘肃 兰州 730050;2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 兰州 730000)

(上接第13期)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小腹部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没有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春期妇女,近年来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常用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痉镇痛剂等,此类药物短期能缓解症状,但治愈较低,故不能在临床上广泛使用[1]。笔者埋线运用杨才德教授的“经五针”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4年8月—2017年7月我院康复科门诊、妇科门诊及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以原发性痛经为主的患者(多为在校女大学生),将8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年龄17~37岁,平均19.6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对照组42例,年龄17~41岁,平均20.12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7年。2组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3]。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月经来潮前1周采用杨氏3+疗法“经五针”埋线治疗。

1.3.1.1 定点 (1)星状神经节点: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2)乳突下点:乳突尖下方、第一颈椎横突前缘处。(3)次髎点:在臀部,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4)十七椎: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俯卧取之。(5)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1.3.1.2 针具和线体的选择 (1)针具:采用杨才德教授发明的3.4 cm和6.8 cm长的7#埋线针刀;(2) 线体:3.0 cm长4-0#PGA线体。

1.3.1.3 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和俯卧位,定点,埋线区域常规碘伏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

(1)星状神经节: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杨才德教授所创的“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穿刺术”[4],术者左手四指卡患者颈部,拇指在星状神经节穿刺定点部位做压手,拨离颈总动脉,右手持带线埋线针刀,按操作规范进行穿刺,针尖所到之处即为C6颈椎横突前结节,退针0.5 cm,旋转针体埋线针刀、缓慢出针,按压针孔,创可贴贴敷即可。

(2)乳突下点:患者仰卧位,乳突下1 cm处,即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术者左手四指握于患者项部,左手拇指紧压寰椎横突尖,右手持带线埋线针刀,刃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刃口斜面与冠状面平行,突破皮肤至第一颈椎横突尖骨面,调整方向,沿第一颈椎横突骨面后缘继续刺入约5~7 mm,旋转埋线针刀,留线,缓慢出针,按压针孔,创可贴贴敷。

(3)十七椎: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左手拇指按压进针点,右手持带线埋线针刀在第5腰椎棘突下直刺,深2 cm,旋转埋线,出针按压针孔,创可贴贴敷。

(4)次髎: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左手拇指按压进针点,右手持带线埋线针刀取第2骶后孔进针,针下酸胀感明显时,旋转埋线出针,按压针孔,创可贴贴敷。

(5)三阴交: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左手拇指按压进针点,右手持带线埋线针刀直刺1寸,针下酸胀感明显时,旋转埋线出针,按压针孔,创可贴贴敷。

每2周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2 对照组 月经来潮即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生产厂家:中美史克,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00089),每次0.3 g,2次/天,服用3 d或者疼痛缓解即可。

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短期疗效。

停止治疗半年进行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愈: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半年未复发者;显效:腹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可以工作;有效:腹痛等临床症状减轻,严重影响正常工作;无效:腹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 2组患者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长期临床疗效比较 [例(%)]

如表1~2所示,治疗组短期及长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疗效稳定。对照组短期疗效有统计学意义,时间越长疗效越低,6个月后随访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复发。

3 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痛经可由气血不足、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所致。痛经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另一方面发现痛经与情志关系明显。治则必须以化瘀止痛为主,并结合寒热辨证治疗。

杨氏3+疗法“经五针”取星状神经节、乳突下、三阴交、十七椎和次髎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明显降低疼痛患者血中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5-羟色胺、醛固酮、P物质的含量,从而使交感神经纤维所支配的腺体分泌及痛觉传导都会受到抑制[4]。

乳突下埋线干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vagus nerve)为第10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最长,分布最广的一对,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四种纤维成分。属于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拮抗性地调整人体的心率、呼吸、腺体分泌及肝、肾上腺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分布等。其腹腔丛参与体内重要器官的功能调节。

十七椎虽为经外奇穴,但其在督脉的循行线上,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经气的功能。十七椎穴位埋线能够通调阳经之气,从而气行则血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次髎穴位于第2骶后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其穴位对应生殖器胞宫所在部位,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要穴,针刺次髎穴可以起到行气导滞、运行气血、疏达冲任和通畅胞脉的作用。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通过针刺三阴交具有调气行血,补养冲任的作用,使肝、脾、肾三脏气血调和,同时还可以补益气血,利湿通经,使经络之气运行通畅。

总之,十七椎穴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5-6],主治转胞、腰痛、痛经等[7]。次髎与胞宫相近,用之发挥穴位的局部治疗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止痛和提高痛阈[8]。诸穴相合,可使经脉运行通畅,胞宫气血和顺,则痛经之症自愈。

经过本次临床观察,杨氏3+疗法“经五针”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短期及长期疗效都非常显著,既能缓解疼痛,又能治疗伴随症状;不论从经济、安全方面,还是从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带线星状创可贴
带线锚钉规避骺板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由从到主 按图索“迹” 点带线动 巧妙转化
流感疫苗“创可贴”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马大哈与创可贴
送创可贴的救护车
你不知道的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