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欣
【摘要】随着我园课题“利用周边资源开展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的深入开展,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周边资源开展中班幼儿美术活动,让现有的周边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为中班幼儿发展与成长提供服务,成为我们探索与研究主题。我们利用自然环境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利用“季节”资源拓展幼儿美术创作思路,利用人文资源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大胆创作,增强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发现能力,提高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中班幼儿 周边资源 美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50-02
随着我园课题“利用周边资源开展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的深入开展,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周边资源开展中班幼儿美术活动,让现有的周边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为促进中班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有利于幼儿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探索与研究的主題。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充分挖掘幼儿园周边环境、季节变化、人文资源等存在的教育价值,并利用这些独特的周边资源,将它们与幼儿的美术活动连接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幼儿的审美能力、美术创作思路,美术创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利用自然环境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我们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就很丰富,在幼儿园附近有一个“石泉公园”。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经常在户外游戏时间带幼儿到小公园里散步、游戏,让幼儿与花草树木交流,与蝴蝶、瓢虫一起游戏,让幼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
九月的一天,天气晴好,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到石泉公园,在公园门口我给他们留了个小任务:“寻找美丽”。一进到小公园,孩子们就四处寻觅,思艺抱着一棵大松树说:“快看,这棵松树多漂亮,树枝像伞!”几个小伙伴被她的声音吸引住了,也学着她的样子抱抱大树,摸摸树干,抬头看看树枝,因为有的树干很粗,还有的小朋友商量着两个人一起“拥抱”大树。“老师!你看我捡到了什么!”晨晨的声音兴奋极了。我回过头去望向他,看到了他手里的松塔,还有他激动的小眼神儿。孩子们也纷纷围了过去,七嘴八舌的问开了。“你从哪里拣的?”,“这是什么?”,“这个小壳子真好玩,我也想要一个!”。晨晨自豪的说:“这是松塔!就在那棵松树下面捡到的!”孩子们顺着晨晨手指的方向跑过去,他们满山坡的爬,忙得不亦乐乎,还时不时的向我们炫耀他们拾到的松塔,直到兜里装满了,手里也拿不下了,才恋恋不舍的回到了我的身边,还意犹未尽的说着:“太多了!都捡不完,好棒啊!”,“下次咱们还来!”,“你看,这个像个鸡蛋!”,“快看我的两个放在一起像葫芦!”,“我回去要用它粘个小人儿!”……望着他们兴奋的小脸庞,我知道他们这一上午收获了满满的快乐,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地奔跑着、追赶着,我舒心地笑着。对于幼儿来说,来自现实生活,经过他们亲身体验、感知的材料会给幼儿更多的感触。
通过幼儿对大自然的亲临感受,不难看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通过幼儿身临其境,认识事物,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力,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利用“季节”资源拓展幼儿美术创作思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它的教益无穷无尽。”大自然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是一部具体、形象的百科全书,我们老师要做个有心人,抓住契机,因地制宜,大胆地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这个迷人的世界,让各种自然资源在孩子们的手里大放异彩,让我们的孩子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
季节一向是美术创作的绝好资源,孩子们可以自己寻找适宜的材料进行制作,动手去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东西,体验其中的乐趣,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发动孩子和家长收集种子,玉米、高粱、向日葵、小麦、谷米等。孩子们看到这么多的种子聚集在一起时,兴奋地一起相互交流,嘴里还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哇!这些种子在一起好漂亮啊!我们用它粘画吧!”“哦,这么多的豆子啊!红的、绿的、黑的,五颜六色真好看!”“原来玉米种子像我的牙齿一样啊!”等等。孩子们对种子的认识逐渐丰富起来并且将这些自然资源运用到装饰画中去,利用卡纸、纸盘、纸板等不同材质作为背景,大胆想象、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种子贴画,我们将这些作品布置在教室和楼道里,既增长了知识,又美化了环境。
冬天的枯枝、秸秆、松果等在孩子们手下也变化一新。他们用捡来的树枝蘸上颜料进行印画,根据印出的形状进行想象,用水彩笔画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有的孩子将枯树枝插在瓶子里,利用皱纹纸、橡皮泥、彩绳等将一段段枯树枝变得充满生机,五彩斑斓。有的用捡来的枯叶、干草粘贴成画。有的将干裂的松果变成小鱼、雪人等可爱的造型。吃完的开心果壳、瓜子皮、松子壳也会被孩子收集起来,镶嵌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还用玉米秆、高粱秆、玉米皮等扎成不同的造型挂在楼道里美化环境。这一切无不蕴涵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在操作中熟练了剪、团、粘、贴、撕、画等技能,既对它们的质地、形态、色彩等有了感性的认识,又锻炼了手指灵活性,提高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利用人文资源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
《指南》中提到:“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我们就从身边的人文资源开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眼界得到了开阔,美术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我们在开展“我爱家乡门头沟”的主题活动时,我带孩子们一起欣赏了门头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孩子们中就掀起了一股跳太平鼓的热潮。我找来的两面太平鼓已经不能满足大家都想跳舞的热情,于是孩子们要求我带他们一起自制太平鼓,在自制太平鼓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创了很多不同的鼓面花样。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对家乡历史、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感受门头沟悠久的文化底蕴,萌发爱家乡的情感,我们还带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观了“门头沟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被美丽的陶瓷瓶和墙砖的花纹深深的吸引,回到班级后主动要求教师为他们提供创作的空间和材料,孩子们的作品也风格各异,孩子们在创作中收获着快乐和自信。我们还带孩子们走进琉璃之乡,这里的琉璃美轮美奂,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审美体验,同时,孩子们也在基地老师的带领下尝试了泥工的创作,直到回园后他们依旧意犹未尽。
在利用周边资源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在这种体验式的学习中,大大增强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发现能力,提高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许多有益的经验,让他们更加自信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12页.
[2]《让大自然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北京怀柔文明网,2016年5月30日.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