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比较视野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018-07-30 19:17王继新,袁少敏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美国中国

王继新,袁少敏

[摘 要] 在思政教育领域,显性思政教育显而易见。然而,与显性思政教育进行比较,隐性思政教育则相对彰显隐蔽性,潜移默化地起着重大教育作用。在思政教育具体实践中,隐性思政教育如今正因其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成效显著、隐蔽等优势而越来越多地得到思政教育工作者乃至决策层面的关注与研究,并由此得到更高的社会接受度与认同度。

[关键词] 中国;美国;隐性思政教育

一、隐性思政教育的内涵、特点

(一)隐性思政教育的内涵

新时代以来,隐性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开始引起重视。相对显性教育比较固定的教育方法,隐性教育往往采用更为灵活、更让受教者接受与喜爱的活动和教育方法,也更不易察觉其动机。

(二)隐性思政教育的基本特点

特征是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本质体现。隐形思政教育正是由于特征的存在,才是独立、区别于显性思政教育的最重要因素。笔者认为,隐性思政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个:

1.隐蔽性

与显性思政教育公开性相对应,隐性思政教育显然不是直接公开的,而是非公开的、隐蔽的,通过种种电影、音乐、制度等文化传播、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式向受教者施教。

2.开放性

与显性思政教育正式性相对应,隐性思政教育通常不以正式的教育形式呈现。隐形思政教育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开展教育,还会在非正式教育的其他很多方面开展教育活动,所以将其定性为开放性更为妥切。

3.迎合性

与显性思政教育强制的固定的被动性的教育不同,隐性思政教育追求潜移默化、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目标,希望受教者愉快学习,主动接受教育内容,从而上升为自觉的更高层面的精神认同,这实质上是通过隐性思政教育的迎合性来实现的,尽管教育者往往也并不明确意识到迎合性的存在。

二、中美隐性思政教育比较

(一)中国隐性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内容

中国的思政教育,无论是显性思政教育,还是隐形思政教育,均是以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内涵丰富、紧跟时代的学科。中国隐性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意识形态教育,再细分则包括执政理论与政治制度、思想道德与核心文化、社会规范与舆论导向等,通过多种形式隐蔽性、开放性、迎合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1.执政理论与政治制度教育

执政理论与政治制度教育是中国隐性思政教育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他教育内容均在此基础上延伸发展,即政治性是中国隐性思政教育的第一性。政治正确,其核心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隐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国情教育,包含过去国情和当今国情。

2.思想道德与核心文化教育

隐性思想道德与核心文化教育是建立在政治教育基础上的思想教育,不仅包括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教育,更包括核心文化教育。与中国显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同,隐性思政教育关于三观的教育更多是对显性教育的补充与延展。隐性思政教育可以穿插在除政治教育课程之外的各种课程中。

3.社会规范与舆论导向教育

社会规范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观教育。民主教育,其本质是教育受教者认同社会主义民主,遵守社会主义民主秩序、制度与规则。而法制纪律观的教育,本质上是教育受教者知晓制度的基本内容,认同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价值,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秩序的习惯。舆论导向教育,则是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性,在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上,引导舆论导向。

(二)美国隐性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内容

与中国恰好相反,美国思政教育更多侧重于隐性思政教育。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民主、自由与法治的教育。

1.“民主政治”教育

美国的政治教育是以不同于显性思政教育的另外一种模式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就是隐性思政教育。它可以是学校除了政治课之外的课程,比如文化、历史甚至童子军冬令营夏令营,也可以是生活中升旗仪式、球类活动,还可以是校园的管理模式,可以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2.“自由公民”教育

在美国,虽然很少党派显性思政教育的政治课,但其教育多采用互动模式,强调受教者的参与。美国一方面在各种课程,包括显性与隐性课程,灌输公民观,强调自由、民主是最大价值;另一方面,则通过显性与隐性课程,来强调公民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还需要注意到的是,宗教在某种程度上,是其隐性思政教育的基础。“我们信仰上帝(We believe in God)”等宗教灌输也与其爱国主义、公民教育紧密结合了。

3.“法律至上”教育

美国特有的联邦制制度导致大多数州的法律并不相同。但是,美国对法律的教育,是明显采用了宪法至上、法律至上的理念。他们通过思政教育使得受教育者认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他们认为宪法和法律都是用来保障人的自由等基本权利,是用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三)中美隐性思政教育内容的异同

对比中美两国隐性思政教育,两国的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即为巩固其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两国的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大都一致,包括政治框架、公民品德素养、人文舆论。

但同时中美隐性思政教育在实施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第一,中国的显性思政教育明显多于美国。反之,美国的隐性思政教育多于中国。中国更多地重视显性教育,忽略隐性教育。第二,美国不存在党派的政治教育,但美国的宗教是隐性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虽然两国的思政教育均将个人价值与爱国主义相结合,但中国更倾向于个人利益对国家利益的奉献与服从,美国更倾向于个人价值中自由的实现与英雄主义。

三、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建议

基于中美两国完全不同的国情,两国的思政教育方法小同大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美国思政教育的成功之处,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适合中国新时代要求的思政教育方法和模式,十分必要:

1.提高隐性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使之与显性思政教育相补充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民主自由需要,使得传统的显性思政教育已经不能胜任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我们通观美国的思政教育,其显性思政教育是较少的,而隐性思政教育却无处不在。借鉴其做法,则需要提高隐性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放在与显性思政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与显性思政教育互为补充、互为促进。

2.加大隐性思政教育的研究

隐性思政教育本身作为教育学、政治学的一支,需要专门加以重视和研究。如果不加大对隐性思政教育研究的投入,则无法提高其教育方式与水平。

3.将实事求是作为隐性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思政教育领域,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并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国家的思政教育如果不能坚持实事求是,则极易导致受教者对教育内容由相信转为怀疑,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甚至起到极大的反面副作用。所以,在隐性思政教育中,尤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要做到隐性思政教育的基本素材属实,艺术可以高于生活,但艺术必须来源于生活。

4.重视隐性思政教育特征,保持其特色

在实施隐性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隐性思政教育隐蔽性、开放性和迎合性的特征,保留并发扬其特色。我们应当重视隐性教育的开放性,创新隐性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用更多的途径和方式,实现教育的目的。

四、高校隐性思政教育方法探索

隐性思政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探索新时期特色发展的隐性思政教育方法,结合主导思政教育,补充和完善中国统一、立体的思政教育新时代特色的政治教育模式。笔者建议高校隐性思政教育方法可以尝试作以下探索:

(一)典型教育法

思政教育者在任何一个年代去进行思政教育,都需要以树立典型的方式,用先进典型的力量来感染人、鼓舞人、号召人,这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传统。在新時代,思政教育者同样需要使用新的典型和与之相结合、配套的教育方法来鼓舞人、教育人。

第一,思政教育者必须注意,思政教育者树立的新时代的典型是与旧的传统的英雄人物存在着较大不同的。首先在时间上来说,思政教育者树立的新时代的先进典型应当是符合新时代特征的。第二,思政教育者在树立新的典型的过程中,尤其要坚持我党的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树立的典型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典型必须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分子,又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代表,要具备真实性和典型性。第三,虽然我们在隐性思政教育过程中,要以新时代内容为核心,但也不能完全摒弃既往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典型。思政教育者要将既往的英雄,尤其是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与思政教育者的隐性思政教育相配合、相补充,要做到一脉相承。

(二)隐蔽教育法

思政教育者所运用的隐性思政教育方法,都应当紧紧地围绕隐性思政教育的三个特点,也就是隐蔽性、开放性和迎合性来进行把握和展开。其中,隐性思政教育的第一性也就是隐蔽性,思政教育者更要着重加以把握。隐性思政教育不能抛弃隐蔽性而进行。在隐性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思政教育者把握好隐性思政教育的隐蔽性是非常重要的。

(三)兴趣教育法

思政教育者要格外重视兴趣教育法。在兴趣教育方面,最重要的是思政教育者要不拘泥传统,要积极探索各种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不忌讳一切新的场合、新的活动,并善于运用它们来开展隐性思政教育。

(四)糅合教育法

所谓糅和教育法,是思政教育者善于将受教者的情感、兴趣与隐性思政教育内容、目标、方法相糅合,善于将此教育目标与彼客观事实相糅合。思政教育者可以观影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符合受教者审美兴趣的电影相糅合,实现思政教育者隐蔽的教育目的。同时思政教育者还应善于以情动人,将人类各种真实、美好的情感,与思政教育者的隐性思政教育相融合。

(五)仪式教育法

思政教育者在隐性思政教育过程中,还应注重仪式感的作用,采用仪式教育法。以中美隐性思政教育比较视野来看,美国很多隐性思政教育的成果值得借鉴的,其中就有仪式教育。美国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重仪式的作用。他们举行运动会都有庄重的升国旗活动,还有许多活动都配套有宣誓仪式。而相比较之下,我国采取宣誓的活动则较少。因此在进行少先队入队、共青团入团以及青年入党的过程中,思政教育者要举办更为正式、广泛、庄严的仪式,以周密的、严肃的、仪式性活动,来增强参与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同时起到教育其他参与者的作用。通过仪式感来广泛增强受教育者的直观印象,触及深层次灵魂,唤醒我们对所接触事物的尊重,收获更好的思政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吴潜涛,杨丽坤.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的回顾与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5,(6).

[6]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王玄武.教育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9]郑永廷.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邓 振

猜你喜欢
美国中国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