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巧梅,冯惠芳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妇产科(郑州 450000)
主题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药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化瘀调经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女性临床常见生殖系统疾病之一,好发于盆腔、卵巢等部位,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孕不育、痛经及盆腔包块等。近年来EMS的发病率呈日渐上升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育能力,还对其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2]。临床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参与了异位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血清VEGF及TNF-α水平的高低与异位症患者病情有密切的关系[3]。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激素类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由于疗程较长、且用药副作用较多,因此,临床不易被患者接受[4]。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化瘀调经方配合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VEGF及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期为EMS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EMS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临床CT及腹腔镜等检查确诊符合EMS的诊断标准[5];②近期有生育要求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治疗;②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③药物过敏及哺乳期妇女;④精神疾病患者。脱落或剔除标准:①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本研究者;②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③中途退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上述标准的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7.46±6.23)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病程(5.48±2.44)年;RAFS分期法:Ⅱ期17 例,Ⅲ12 例,Ⅳ3 例;其中包括流产史11例,痛经史24例,月经不调史27例,不孕12例。观察组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7.67±6.42)岁;病程7个月~12年,平均病程(5.57±2.53)年;AFS分期法:Ⅱ期18 例,Ⅲ12 例,Ⅳ2 例;其中包括流产史12例,痛经史25例,月经不调史26例,不孕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RAFS分期以及病史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通过。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孕三烯酮胶囊(国药准字H19980020,2.5 mg/粒),第1次于月经第1天服用,3 d后服用第2次,以后每周相同时间服用;1粒/次,2次/周, 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化瘀调经方配合灌肠进行治疗。化瘀调经方:益母草、丹参、黄芪、鸡血藤各15 g,枸杞子、赤芍、熟地、仙茅、莪术、川芎各12 g,没药、紫石英、菟丝子、皂角刺、生蒲黄各10 g。以上诸药开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用,1剂/d。灌肠方:丹参、黄柏、红藤、桃仁、败酱草各12 g,桃仁、红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9 g。加水适量煎煮至100~150 ml,温度控制37~39 ℃,于每月月经期结束后第2天进行灌肠治疗,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肛管插入深度15~20 cm,灌肠液保留时间2 h。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禁食8 h)静脉血,进行血清分离,提取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VEGF和TNF-α浓度水平,相关试剂盒均由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由专人进行操作,使用酶标仪(上海皓庄仪器有限公司)在波长450 nm下读取相关的OD值,并计算出VEGF和TNF-α的浓度。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疼痛严重情况,以0~10分表示,分值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重[6]。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抽取各组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等指标评价患者免疫功能。
4 疗效标准 近期疗效评价[7]:治疗后患者痛经、盆腔包块等症状及体征消失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痛经消失、盆腔包块体积1/2以上消失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痛经及盆腔包块等症状及体征等有缓解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痛经及盆腔包块等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TNF-α水平表达情况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VEGF、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TNF-α水平表达情况比较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间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间比较(分)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评定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G及IgM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IgA及Ig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IgA、IgG及IgM水平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A、IgG及IgM水平比较(g/L)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
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见表4。观察组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例(%)]
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阴道出血情况,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1/32),对照组出现4例阴道出血,3例肝功异常,2例潮热及阴道干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9/3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EMS主要是指活性的内膜细胞在子宫腔以外的地方异位生长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妇科常见病,好发于育龄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以及不孕等[8]。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病理类型虽为良性病变,但其具有种植生长及远处转移的特点,故具有一定的恶性特征[9]。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学说,而内膜种植学说被多数学者所认可[10]。临床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必须通过相应介质才能完成,腹腔中的多种细胞因子在该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1]。VEGF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成因子,其活性功能最高最强,为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可通过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促进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内皮细胞增殖、血管构建以及促使内皮细胞的迁移等多种功能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证实,VEGF水平与EMS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在EMS患者血清及组织中VEGF均有较高的表达[12]。TNF-α可广泛参与机体多种炎症反应,并且TNF-α可参与调解卵泡的发育及卵巢的分泌功能,因而在EMT发病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13]。而TNF-α具有对VEGF表达的高度调节作用,通过调节腹腔内皮细胞生成和分泌VEGF等因子,于腹腔内形成有利于内膜异位的种植环境,从而诱发EMS的发生[14]。因此,VEGF及TNF-α均与EMS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正常生理条件下,体内的免疫细胞及相关免疫因子可对子宫内膜的异位种植及生长进行抑制,当机体免疫功能出现某些缺陷后,子宫内膜出现异位,而这一过程又会促进机体免疫系统活化,合成并分泌大量子宫内膜抗体[15]。
目前,西医主要以激素类药物进行调节为主,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疗程长、副作用多,很难被广大患者认可。而祖国医学认为,EMS属“痛经、不孕、癥瘕”范畴,其病因为肾气不足、淤血不散所致气血不足、经络受阻。临床治疗应用补肾调经、活血化瘀为主。本研究化瘀调经方中,益母草活血调经;鸡血藤、仙茅、菟丝子有补肝肾、益精壮阳之功效;黄芪、枸杞子补肾增强免疫力;丹参、赤芍、没药、川芎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行血消肿;熟地补血养阴;紫石英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生蒲黄止血,化瘀,通淋。以上诸药共用具有补肾益气、调经止血、活血化瘀以及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而灌肠方中,丹参、黄柏、红藤、桃仁、败酱草、桃仁、红花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杀菌消炎以及改善血液循环,通过直接对病灶部位进行给药,有助于促进吸收,提高疗效[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观察组对VEGF、TNF-α水平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疼痛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化瘀调经方配合灌肠治疗能有效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及TNF-α水平,临床疗效满意,对EMS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EMS患者给予化瘀调经方配合灌肠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并降低VEGF及TNF-α水平,提高其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