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对策

2018-07-29 12:24武亮
商情 2018年31期
关键词:创业实践课程内容创业教育

武亮

【摘要】在创业教育引入国内二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当前创业教育的内涵、基本特征与意义。然后,从创业教育基础、创业教育方法和创业教育评估等三个方面对国外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国内创业教育的现状、创业教育对策、创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梳理。基于此,提出了我国创业教育在形成全面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提供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 课程内容 创业实践 支持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创新创业己然成为国家社会竞争力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创业的发展直接作用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因此,高校创新创业作为国家创新创业事业发展的源动力,对于促进国家创新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目前而言,我国创业教育事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创业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缺陷,例如,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规划,创业教育师资偏弱,社会支持体系相对单一等问题都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的突破创业教育的发展困境,本文首先阐述了创业教育的内涵,概括了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从理论层面揭示创业教育活动的本质。其次,论证了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从现实层面强调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然后,对国内外创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综述,为指导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最后,结合理论研究与我国创业教育实践,提出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以切实突破创业教育的困境,加快创业教育事业的建设,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进行。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创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尔斯。梅斯教授的一堂MBA课堂上。对于创业教育,迈尔斯。梅斯教授认为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强调将创意付诸于实践。而在1989年聯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创业教育概念,则强调创业教育对个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方面的培养,它更关心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我国,创业教育概念在1989年的《学会关心世纪的教育》中首次被引入,但目前对创业教育的定义尚未有统一的说法。国内部分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根本目标在于解决国家严峻的就业问题,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树立创业意向,掌握创业的方法技能,培养其敢于承担风险和实干精神,成为一个可以走向社会创业的学生。国内也另有部分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应当兼顾学生的创业知识学习和创业技能的提升。综合学者们的各种认识与界定,本文认为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个人创业素质的活动,通过开发和发展个人的创业思维与意向,端正创业心态,强化开拓进取的精神,即传授创业知识,又培养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从而使其更容易捕捉创业机会,更好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根据其具有的内涵,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创业教育具有创新性。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向国家培养输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引导大学生在国家基础研究、高科技领域、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作学习研究,促进经济社会产业升级改革,实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其次,创业教育具有系统性。创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创业教育并不局限于高校教育,其教学活动贯穿创业者整个成长的过程。创业教育须以改革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为重点,把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当中,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教育模式。最后,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创业教育区别于普通学科教育的地方就在其强调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创业教育最终必须服务于培养或提升创业素质能力。故创亚教育需强化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两方面的培养,并通过实质有效的方式帮助大学生理解并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

二、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较量实质上是国家人才之间的竞争较量。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创业人才,抢占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国家事业在更广阔世界经济平台的竞争优势与发展。

(二)缓解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

通过创业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创业潜能的创业型人才,提升其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弓l导该部分人才实现创业活动,创办创新型企业,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毕业生整体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吸收社会待业人才,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三)培养大学生首创精神与创办企业的能力

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创业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社交和管理等方面的技能。总的来说,创业教育主要传授给学生创业的精神与创办企业的能力。高校大学生可通过在创业实践活动运用创业课程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加自身的创业经验,实现创业梦想。

三、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一)创业教育的国外研究综述

随着美国经济学家、教育学家弗朗西斯·沃克尔(F.A.Walker)《工资的问题》在1876年出版,“创业者”的概念开始成为美国学者的研究对象。1915年,美国政治经济学家陶西格(F.W.Taussig)提出的关于创业的定义“创业者的作用不仅仅是创新,还包括创造财富”,这一观点成为了早期美国学者研究创业定义的基础观点。1946年,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哈佛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创业研究中心,1947年,梅斯(M.Mace)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了美国创业教育史上第一门创业课程“新企业管理”。慢慢地,创业教育发展逐渐得到美国社会的重视,并在90年代取得显著发展。

首先,在创业教育基础研究方面,布诺考斯(R.H.Brockhauset a1,2001)指出创业教育的目标群体、创业教育的理论概念、创业学习中的体验方法等。凯茨(J.A.Katz,2003)分析了关于创业教育基础研究的10年学术文献及自1876年至1999年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并得出结果,相较其他国家创业教育而言,美国创业教育更多地关注财富和企业实体的创造。事实上,1947年以后五十多年的发展,美国商学院创业教育己步入其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在创业教育方法标准化、辅助基础的延伸、向专业群体的分化和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创业教育领域仍然不断地面临新生的挑战,例如创业教育博士计划缺乏等问题,将可能导致创业教育的发展陷入停滞阶段,无法进一步提升创业教育科研成果的质量。故,布鲁什(C.G.Brush,2003)指出博士生创业教育应该瞄准基础理论研究,创业教育本质特征在于创造。马尔斯(M.M.Mars,2009)指出,学术创业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慢慢地成为一种制度化的趋势。学术创业的趋势主要归因于新经济压力及高等教育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新自由主义观念。

创业教育方法研究。所罗门等(B.Johannisson,et al,1994)指出体验式教学和评价教学两者都将成为创业教育领域习惯采用的教学方法。所罗门等指出,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和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教学等方法都是该类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侯尼格(B.Honig,2004)介绍商务教育的传统观点、创业教育的体验方法、创业教育的体验模式等,并认为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及现实性都是创业教育所围绕的主题。德帖尼(D.R.DeTienne et al2004)等在侯尼格的研究基础上发表了机会识别的内容,认为,机会识别是创业教育的基本需求。

创业教育评估研究。创业教育活动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其存在与否具有实际价值,历来都得到学者的评估研究。学者查理(A.H.Chamey&GD.Libecap;,2003)通過对亚利桑那大学厄那商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等511位校友调查分析得出,创业教育对于风险承担、自我雇佣的倾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创业培训具有增量的边际价值,接受过创业培训的大学生将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得到更多的资产,并且其经营的公司发展状况往往优于没有接受过创业培训的同期毕业生。费友勒(A.Fayolle,2006)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可以通过五个标准对创业教育计划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协调资源在创业教育计划中的分配,五个标准包括:课程的数目、教师的相关论文、对社区的影响、学生创办的企业带来的创新结果。

(二)创业教育国内研究状况

第一,创业教育现状研究。黄林楠(2010)当前大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同时,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存在不足。另外,黄林楠(2010)等也认为当前我国对于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专业化程度较低,创业教育实践途径过于单一化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创业教育的了解。木志荣(2006)、景圣琪(2017)等学者认为我国创业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林娟娟等(2017)、蔡蜻等(2018)则认为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实际脱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以知识为导向的考核形式等弊端并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实施,创业教育融入当前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二,创业教育对策研究。王美霞(2018)等认为高等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张宝生等(2018)则认为创业教育的开展应当加强创新理念,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创新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去,并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张敏(2018)等则认为高等院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搭建和拓宽各高校交流的渠道,制定并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

第三,创业教育体系研究。郝杰等(2016)通过借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和项目,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包括创业课程、创业研究、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和创业者联盟五个部分的创业教育体系。李世佼(2011)等认为创业教育需要做到将政府、高校和社会三者结合起来,政府需要制定有利于推行创业活动的扶持政策措施,高校则需要从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支持,社会则需要通过舆论导向、价值观等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许郎和熊素兰(2011)则提出了“项目参与式”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其中包括激发创业意向、树立创业精神、学习创业知识、提高创业综合素质、促进创业交流等项目。徐生林(2013)则认为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基于高校自身特色分别从目标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四个维度开展工作。

四、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在创业教育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创业文化、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等四个方面。

(一)形成全面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对于提升学生创业意向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创业教育并不是一门单纯教授学生创业技能,使其掌握创业能力的学科,从创业教育的出发点来讲,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备创业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创业教育的开展不局限于传授学生创业知识,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理念、创业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向,引导学生初步参与创业活动。创业精神、创业信念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造能够挖掘学生潜藏的创业能力,创业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点燃了学生独立创业、自主创业的追求,创业才可能成为一生追求的事业。

(二)提供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

一门学科知识如果缺乏实践应用的平台,就无法成为一门艺术,便无法产出持久的吸引力。创业教育亦是如此,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就必须把课程教育和实践活动予以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创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并激发学生运用创业知识的热情与潜能,通过创业实践创造出更多有趣有价值的成就。所以,第一,要重视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建立创业孵化园、创客实验室、校园线上商城等组织,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大型大学生创业项目大赛,或进行小型校园式创业活动,学校硬件设施的支持和鼓励政策的推动极大提升了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第二,积极举办校内创业计划竞赛、模拟市场、跳蚤市场、二手交易市场等学生活动,搭建起学生接触了解和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平台,使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创业活动,较好地培养了创业意向和创业实践能力。第三,完善创业实践活动的设计,主要在于完善创业实践配套软件和硬件设施支持,构建具备层次推进的实践课程安排,并促进创业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完善创业实践活动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获得更为广泛的实践机会,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取得阶梯式的进步。总之,创业实践活动给予了广大学生接触创业了解创业和尝试创业的机会,吸引和培养一大批参与创业活动的学子,让创业活动不再只是小部分学生的追求。

(三)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文化氛围极大提升了广大学子创业的热情和兴趣,热情和兴趣持续不断地推动着大学生掌握学习创业知识、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文化氛围是激活创业教育事业的关键。

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第一,要积极持续地传递创业的信号,学校官方组织和学生组织媒介通过积极传递创业文化和创业实践的信息,加强广大学生对创业概念的认知和理解,积极正面的舆论宣传鼓舞了学生尝试了解和尝试参加创业活动的信心和热情。第二,学校要积极构建校园内创业环境,完善创业实践硬件设施,提升创业课程的趣味性,丰富创业实践活动层次,搭建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平台,满足学生对于创业活动更高层次的要求。第三,学生组织举办各类创业主题活动,渲染校园创业氛围,创业活动大众化平民化是推动大范围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积极参与创业活动的重要因素。

(四)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高校的创业教育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定要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机构在政策方面的支持,社会资本的投入、企业组织的经验输入和平台开放等等各方资源的协同配合。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是为了打造更为贴近社会贴近经济市场的孵化平台,并提供更为充分高效的资源支持,降低初创者初创时期的困难水平,革新性地打造有效高价值的培养模式,使被培养者通过创业教育获取真正有用的创业知识技能,树立坚定的创业精神信念,成为合格的创业者,实现创业理想。

猜你喜欢
创业实践课程内容创业教育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教育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