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维陵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便捷的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工作实现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通过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充分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信息化技术贯穿于师生在校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提供了便利。本文将针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为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出创新型举措。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网络环境 现状 对策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催生出各种有助于信息传播的创新媒介。图书馆作为丰富学生课外知识以及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人们通过阅读图书,实时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满足读者的需要。现在高校在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过程中,经常采取微信公众平台和图书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利和优质的服务,为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直接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窗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但是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还是存在效益低下、服务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使得图书馆工作仍然处于浅层次的水平。
(一)管理体制落后,工作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校图书馆仍采用封闭式的、重藏轻用、资源共享意识淡薄的传统服务手段,适应不了网络环境下读者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以及图书馆工作创新的改革要求。我国高校图书馆一直奉行高度集中型管理模式,对于图书馆馆长的任命形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馆长的任命不受监督也不考虑其能力问题,而是出自于领导的某种考虑。这种任命形式使得馆长长期存在“官本位”思想,以命令和指派式方式进行领导,只对学校领导负责,忽视了对读者和馆员负责,这样必然会导致工作态度恶劣,管理方式僵化,使得管理体制滞后,工作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馆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如今,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以及图书管理的技术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高校的网络配置较低,速度较慢,在数据库使用过程中有时无法打开网络,使得师生无法访问这些资源,造成获取信息失败等障碍。以信息化为一体的图书馆管理工作迫切需要有专业信息化知识训练的复合型人才,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文献记性检索查询。但目前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因长期得不到继续教育,使得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所需掌握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形成了断层,导致图书馆管理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三)图书馆的功能和地位认识的欠缺
在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积极适应角色的转变和定位,一直以来,图书管理人员都将自身定位于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因此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较多地是从管理者的角度以及方便图书管理工作的方面出发,较少从高校师生的角度出发。图书馆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其职能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图书馆已不再是简单的对图书资料进行收藏、整理、编目等工作,而是要面向全体师生进行文献的筛选、整理以及加工,积极构建有效的数据库,全心全意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高校图书馆长期沿用重藏轻用的工作理念进行管理,认为图书馆只要做好借书还书的工作即可,对于如何利用和开发馆藏及网络资源还没有达到深刻清醒的认识。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创新的新理念
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手段的创新面临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图书馆要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需要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管理体制,革新管理理念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积极适应现代化信息发展的要求,建立图书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满足高校中师生的各种需求。转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健全管理体制,积极建立网络化的图书馆管理平台,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对图书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的作用。图书馆应将信息化技术充分运用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深入研究和创新管理技术,在网络平台上构建图书馆的数据库,实现图书馆管理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也面临新的挑战,树立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二)完善服务功能
图书馆是传播、创新、挖掘知识的重要载体,图书馆面向的是全体高校师生,所以要积极促进图书馆实现“多功能服务”的转变,完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对高端图书管理设备的投入,以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努力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为高校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图书馆最为高校最重要的信息集中地,为师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积极主动引导读者使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帮助师生更好的掌握图书馆的资料引导工具。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的信息检索能力,重点根据师生的需求,释疑解难,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推动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
图书管理人员作为图书馆的直接管理者和维护者,是广大高校师生有效利用馆藏资源的引导者,为使图书管理人员能不断适应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是势在必行的。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维护过程中,要建立专门的服务团队,负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策划和实施。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知识培训,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定期開展讲座活动以及培训教育活动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创新管理能力,培养具有特定岗位技能的优秀管理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完善高校图书馆的人才结构,为高校的教研、教学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三、结束语
在当前信息化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创新离不开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高校图书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完善,逐渐趋于成熟。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给高校师生带来全新应用体验的同时,也不断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增强了校内师生的参与度,不断丰富和优化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而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更针对性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