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智
摘要:以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比赛的获奖项目《脑梗死的急救护理》为例,从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究了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总结了信息化大赛对职业教育的作用,并且对信息化大赛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虚拟仿真技术;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5C-0026-03
一、研究背景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赛项目可以针对教材中的1个教學单元、1个任务模块或者1—2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参赛作品主讲人录制不得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教师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创新。
从2010年开始,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创新中取得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笔者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通过这次比赛,笔者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手段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影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解决了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抽象知识难以把握的问题,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工作情境,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流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次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以内科护理学中脑血管意外疾病发病率最高的脑梗死为例,探索了虚拟仿真技术在疾病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方面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并且实现技能过程性考核的运用和创新。下面以脑梗死的急救护理为例探讨分析,以期为中职护理专业教师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进行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二、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详解
(一)教学设计依据
《脑梗死的急救护理》依据护理专业课程标准、护士职业岗位要求、学情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进行设计。
(二)教学设计分析
1.教材选择。课程选自国家规划教材《内科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参考了护士职业岗位标准、护理技能大赛的要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脑梗死的急救护理》选自第九章第四节脑梗死部分。
2.学情分析。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之前她们已经掌握了鼻饲技术、口腔护理、静脉输液技术等操作技能,并且掌握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但缺乏脑血管意外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学生渴望掌握脑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
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护理职业岗位要求,根据学情分析,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脑梗死发病后往往造成脑组织大面积坏死的严重后果,但若在发病初期4.5小时之内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将有效降低脑梗死的致残、致死率。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脑梗死的急救护理,教学难点为静脉溶栓并发症的应急处理。
5.教学策略。为了让学生获得较为真实的操作体验,教师借助虚拟仿真软件及真实的临床案例构建了急诊工作场景,同时以脑梗死急救任务为主线,学生通过岗位体验、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突破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登录学习平台,查看学习任务单,走进社区,通过中风医线APP软件,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完成风险检测的调研。通过检测,学生发现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压力大等都是导致脑梗死风险上升的几个因素。随后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脑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
2.课堂教学。课堂上通过新闻视频创设情境,根据临床案例和课前风险因素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了增强工作体验,让每位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练中思,学生将借助仿真系统,体验工作情境,引出课堂教学的三个教学任务。
任务一:脑梗死的识别。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将脑梗死和其他疾病混淆,导致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预检分诊为抢救的首要步骤,学生将登录医学护理学习系统,选择疾病识别,查看脑梗死的不同类别,通过大脑不同功能区域受损的交互动画,熟悉脑梗死的临床表现。随后学生进行大脑区域受损症状的识别测试,当学生通过测试,则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反之,则回到疾病识别界面继续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
任务二:脑梗死的急救护理。
时间就是生命,课前学生已经预习了院前急救中要避免刺激和震动病人头部等注意事项,作为专业的医护人员,学生需重点掌握院中急救技能。
由于急救场景难以还原,学生将选择仿真实训,根据脑梗死临床案例和急救流程,选择相应的急救器材。学生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护、头颅CT检查、面罩给氧、静脉溶栓等急救护理操作。在进行静脉溶栓操作时,学生通过查看溶栓药物的机理动画,熟悉了高血压、高血脂、术后病人等形成栓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若选择正确的急救器材,将看到该器材适用于脑梗死疾病的原理动画。若选择错误,学生也会看到该器械用于其他疾病的提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配合医生完成了脑梗死的院中急救护理,通过仿真实训平台,再现急救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做中学,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仿真学习后,学生完成仿真实训技能考核,每一个操作步骤的完成,系统都会记录相应的得分情况,并反馈到系统后台。随后各组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纠正学生护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将知识重点虚实结合,学以致用。
任务三:静脉溶栓并发症的应急处理。
作为一名护士,遵医嘱对病人完成急救操作之后,还要重点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特别是静脉溶栓输液过程中,病人会出现出血倾向、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学生通过仿真实训软件,可选择并发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症状,如出现以上症状,首先采取头高足低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测量生命体征等紧急护理操作,通知医生,遵医嘱对患者实施6-氨基己酸、甘露醇等药物治疗,并继续观察病情变化,直到患者脱离危险。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不同的三维动画了解护理操作原理,让学生在学中做,增强了学生观察病情的能力以及出现并发症应急处理的能力,从而化解了教学难点。
課堂最后,学生首先绘制思维导图完成对本课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随后学生完成习题测试,并查看成绩解析、操作记录、小组排名等数据分析,教师登录系统后台查看学生成绩的统计反馈,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将采取组内互助指导。
(四)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运用医学护理学习系统,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架构,在沉浸式仿真实训中,增强工作体验,虚实结合。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化素养。本次信息化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本次教学设计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达成了教学目标。第二,从急救护理技能岗位要求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实现了与医院急诊室护理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第三,借助学习平台,开发并利用了医学护理学习系统,实现了护理技能的过程性考核记录,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实现了师生互动、资源共享,能够及时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等一系列功能。第四,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在与医院护理专家的交流互动中提升技能。第五,通过医学护理学习系统软件、虚拟仿真技术、APP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贯穿课内外学习全过程。
三、反思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职业院校的教师应积极顺应“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潮流,努力提高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次参赛,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医学护理学习系统”资源平台的运用,实现了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仿真实训、健康宣教及考核评价等模块的综合性教学。该学习系统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学习的三维虚拟仿真、视频动画、交互学习软件等资源,使学生更真实地体验工作情境,着眼学生未来的临床实际,学以致用,具有很好的推广性和使用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可以对学生做到全面性评价和反馈,还可以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做到实时监控,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练中思,使学生成长为适应医学护理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技能性护理人才。
但是,笔者在参赛后,对教学内容和信息化大赛进行了反思。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多。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所长,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最佳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方面,并能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其次,纯粹用视频、动画代替护理操作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技能的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再好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实践操作。
综上所述,在本案例中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逐步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逐渐渗透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前沿,使学生逐步达到好学、乐学、学会的学习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许洁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Courses——A Case Study
ZHANG Huizhi
(Guann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ianyungang 2225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aking “The first aid nursing car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award-winning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information teaching competition teaching design competition in 2017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design of informatiz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effects, and summarize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competi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profound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aching;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