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急需翻译人才。然而,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译英实践中,中式英语是阻碍其进步的最大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将研究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及其规避策略。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译英;负迁移;思维方式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掀起了“学英语”的热潮。然而,中式英语阻碍了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学者都注意到了中式英语现象并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规避策略,但多是针对一般英语学习者,比如英语初级学习者的口语表达,写作或者中学教育方面。这些策略对于专业的翻译学习者来说太过宽泛。而在中国,很多英语学习者在上大学之前都很少接受翻译练习,尤其是汉译英练习。因此,本篇论文主要关注汉译英练习中的中式英语并试图提出一些规避策略。
2 中式英语介绍
2.1 中式英语的定义
Joan Pinkham(1998)曾对中式英语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Chinglish is a kind of abnormal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 hybrid language which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English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所谓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
张慧芬和徐雅琴(1989)认为,中式英语是人们在用目的语英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结构,语义或者文化来表达思想,产生的一种语言负迁移的现象。汪士彬(2006)认为,中式英语指的是由于受到母语干扰和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出现的一种违反英语语言习惯和文化的非正式英语。
2.2 中式英语的成因
2.2.1 母语的负迁移
关于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Robert Lado(1957) 提出了比较分析假说,Selinker(1972)提出了中介语理论,还有学术界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探讨。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熊德鲵说过:“我总喜欢把英语学习比做一场围攻战。被围攻的是你脑子里的母语,攻打这个堡垒的是英语大军。你指挥军队突破一道一道防线,直至拿下你头脑中的这个顽强堡垒——母语。”(《英语学习》1999,p.20)
语言具有相通性。这些相似之处有时会帮助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但是也会使学生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将中文的语言规则带到英语学习中。
2.2.2 思维方式的不同
翻译涉及的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英语句子强调主语,而中文强调主题。受中文思维方式影响,許多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汉译英练习中很容易省略句子的主语或直接把句子的主题当成主语。举例说明:①“我们吃完晚饭就去看电影。”译为“We will go to the movie as soon as finish dinner.” 这个译文就是省去了主语,应该改为“We will go to the cinema as soon as we finish dinner”.②“他的英语讲得很好。”译为“His English speaks good.” 显然,译者将中文句子里的“他的英语”当成了英语句子里的主语,但是动词“speak” 搭配的主语应该是人而不是一个“主题”。因此,应该改为“He speaks good English”.
2.2.3 文化内涵的差异
庄绎传认为,中式英语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并未彻底的理解原文。汉译英过程中,很多译者只是机械地“字对字”翻译,并不深刻挖掘材料的真正意思和文化内涵。举例说明:“她是个醋劲十足的女人。”译为“She is a woman full of vinegar”.醋,是一种生活调味品。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往往用吃醋指女人因爱生妒。而在英语母语国家中,醋并没有这样的文化内涵,人们也不会将其和女人联系起来,所以这样的译文显然是忽略了文化内涵,是一种中式英语,应该改为“She is a jealous woman”.
3 中式英语在汉译英中的体现
3.1 词汇
在地道的英语表达中,对于整个句子没有意思上补充的单词都是多余的。中式英语的标志之一就是句子中会出现多余的词汇。
3.1.1 多余的名词和动词
中文: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
中式英语: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
英文:to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
在上述例子中,初稿译文中的 “the pace of ” 就是多余的,这个词要表达的意思用修正译文中的 “ to accelerate ” 就表达出来了。除了多余的名词以外,在中式英语中,大多数多余的动词往往和名词同时出现。举例如下:
中文:我们的工作必须有所提高。
中式英语:We must make an improvement in our work.
英文:We must improve our work.
这些含有多余动词的句子从语法层面来看是完全正确的,但英语是简洁逻辑的语言,所以应该删除这些词。
3.1.2 多余的修饰词
汉译英中,一些形容词或者副词的含义事实上已经暗含在句子的其他成分里了,但是很容易被译到英文中去。举例如下:
中文:中国政府在决策时考虑了所有的可能性。
中式英语: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ok all possible eventualities into account when it made this policy decision.
英文: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ok all eventualities into account when it made this policy decision.
中文:政府现在正着力增加税收。
中式英语:Now the government is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taxation.
英文:The government is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taxation.
“possible”,“ now”,这些多余修饰成分的意思其实已经由句子的其他成分表达出来了,所以在对应的译文中就不需要译出这些词的意思。
3.2 句子
3.2.1 名词滥用
地道的英文简洁明了,准确生动,名词滥用会导致句意模糊抽象。而中式英语则含有模糊抽象的名词。举例如下:
中文:该寺庙历时如此之久全凭其构造稳固。
中式英语:The prolong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temple is due to the solidity of its construction.
英文:This temple has endured because it was solidly built.
这个例子中,中式英语的译句包含了四个抽象动词:“prolongation”,“existence”,“solidity” 和 “construction”。这样不仅拉长了句子,也使得表达不简洁意思不明确。因此最后的译文里去掉了这四个抽象名词。
3.2.2 代词缺失
英文重“形和”:善用代词连接句子。中文重“意合”:句子之间靠内部的逻辑关系联系而很少借助代词。然而,汉译英时忽视英文的这种特征,也会导致中式英语的出现。举例如下:
中文: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并未遇到太多的困难。总体来看,改革进程较为顺利。
中式英语:We have not met with too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course of the reform,and in general the reform is proceeding smoothly.
英文:We have not met with too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course of the reform,and in general it is proceeding smoothly.
通过以上举证,我们发现在地道的英文中,合理使用代词可以使得表达简洁准确有效。
4 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规避策略
4.1 强化语言差异意识
加强语言对比。译者要夯实英语语言学知识基础,提高对英语用词、语法、结构和语言润色的敏感性,确保汉英译文的准确度。
4.2 强化思维方式差异意识
Joan Pinkham(2000) 说,“翻译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强迫学生用英文的思维方式,但是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有意识地克服干扰。索微微(2014)认为,汉译英中出现中式英语表明学生对西方思维方式不熟悉,要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李燕,葛丽萍(2000)认为,学生要加强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区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内涵,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4.3 强化文化内涵差异意识
高质量的汉英译文必须充分理解原材料及其文化内涵,否则很容易导致中式英语。因此,译者必须要熟知翻译材料的文化内涵和知识背景,做大量研究工作。
5 结语
本篇论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和例证法展现了中式英语在汉译英中的体现,从而针对本文提出的中式英语三大成因分别提出了规避策略。但是由于作者能力有限,缺乏相关调查研究的经验,也未能将搜集到的资料分析透彻,只是结合自身专业略提一二,所以就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这一课题仍旧有很多不足和空白领域等待更多的翻译学习者和专家提供更有价值的研究和规避策略。
参考文献
[1] Gass,S.M.& L.Selinker.(200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 Introductory Course.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 Lado,R.(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3] Pinkham,J.(1998).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Selinker,L.(1972).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5] 李燕、葛麗萍,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J],科技视界,2000(9)
[6] 索微微,非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
[7] 汪士彬,大学英语基本功训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8] 熊德輗,如何学好英语[J],英语学习,1999(4)
作者简介
李壮丽(1992.3~),性别:女,籍贯:山西省古交市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学历: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